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17:03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7 21:25
查干花镇蒙古族学生在那达慕大会上演奏马头琴。
千人齐奏创造纪录
“大家坐好, 跟着老师一起拉。”在吉林省前郭县蒙古族幼儿园的马头琴教室,老师正在教十几名学龄前儿童拉马头琴。只见孩子们整齐地坐在小板凳上,稚嫩的双腿勉强夹着小号马头琴,专注地合奏着。该园园长告诉小编,应家长们的要求,2003年幼儿园开办了马头琴教室,现在,每天都有课,共40个孩子学习。老师是从内蒙古专业学校请来的。 “不只幼儿园的孩子,中小学的学生也在学马头琴。”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亿力奇介绍说,前郭县非常重视马头琴艺术的发展,财政出资买琴,并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从2002年开始,将马头琴培训列入蒙古族中小学学生选修课,到去年时,全县共有42所中小学开设马头琴课,学生发展到2600多人。 前郭县的学生们将琴声传遍了海内外。他们组成的演奏队经常参加省、国家、世界级的演出和比赛,演奏风格和技巧流传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一些中学生毕业后要求继续深造,当时全国的高校没有马头琴专业,吉林省艺术学院为此增设了该专业,并培养出全国第一位马头琴研究生,这名研究生来自前郭县。如今,全县学马头琴的有3100多人,年龄最小的4岁,是前郭县蒙古族幼儿园的,最大的82岁,是查干花镇的民间艺人。 2006年,前郭县被命名为“中国马头琴之乡”。同年9月1日,在自治县成立50周年庆典大会上,前郭推出了1199人齐奏马头琴的表演,创造了新的吉尼斯纪录。今年,前郭县在7月奥运火炬传递时,举行2008人的马头琴齐奏演出,并再次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面向全国广纳人才 在一家餐厅,我们邂逅了马头琴演奏家阿木古愣和他的搭档——能歌善舞的美丽姑娘乌日罕。 阿木古愣今年24岁,乌日罕25岁,他们两年前从内蒙古专科学校音乐系毕业后,被前郭县招到该县马头琴乐团工作。阿木古愣告诉我们,以前他在内蒙古靠打工为生,每月才挣几百元,现在自己是国家正式职工,每月工资1700元,参加演出还有补助。 像阿木古愣这样从全国招来的人才还有很多。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的乌尔勒格说,上世纪90年代末,前郭县就从蒙古族民间文艺发达的查干花镇的小学开始,免费培训群众学习马头琴,后来,学的人越来越多,师资出现紧缺。当时的县委书记阿汝汗亲自带队去内蒙古、吉林等地的专业院校广纳人才,先后招了2批共26名马头琴教师。现在县马头琴乐团50名成员中,有36名也是从有关院校招录的专业学生。 这些人才在前郭县不仅成为正式职工,还评职称、分房子,参加国内外各项比赛和演出时,县里都给报销经费。县马头琴乐团刚组建一个月,就被请到北京演出。现在,乐团订单不断,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内外演出。 培养国家级传承人 今年近40岁的亿力奇回忆说,自己以及前辈和同辈人,从小就是听着马头琴、乌力格尔长大的。 但在改革开放前,曾经繁荣的民族文化艺术遭到破坏。那时,全县只有5把马头琴,会拉琴的人寥寥无几。近几年,县里依托绿色农业、石油天然气工业等产业,把经济发展起来了,去年财政全口径收入达到11亿元。日子富了,从老百姓到政府,都希望重新挖掘祖先们留下的文化宝藏。 2003年开始,县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2007年时,整理挖掘出9大类5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民俗等,其中马头琴音乐、蒙古族婚俗等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以来,又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整理传承人档案,编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集》,建成并开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亿力奇说,下一步要挖掘专业的马头琴人才,培养省级、国家级的传承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8:33
蒙古族马头琴蒙古族常用的一种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