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19: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0:32
汤溪街上有四种美味:拉面,馄饨,煎饺,葱饼。
1)汤溪拉面(汤溪麦面)
汤溪麦面也就是汤溪拉面,大家可能都知道兰州拉面,但是在金华城区、金西区,哪个人不知道汤溪麦面啊!那味道那是相当棒的啊!别看就是面粉这样一拉,有粗有细,做起来很方便,可以炒也可以放放吃啊!但是味道真的是很好啊!我们从小就是吃汤溪麦面长大的啊!
2)汤溪汤团
如果你是汤溪人,对于本地特有的汤团一定不陌生,喜欢吃的更是占大多数. 在春节前后或喜庆时节去汤溪地区(汤溪\洋埠\罗埠\蒋堂)的亲戚朋友家,最传统的点心就是汤团,一个白瓷碗装着几个白白圆圆又带点尖头的汤团,上面点缀切细的青葱,下面浮着用酱油和猪油调制的红色汤水.
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形色俱佳,使人胃口顿开,垂涎欲滴!
若是主人好客,往往还在汤圆碗内打进两只土鸡蛋,这碗点心就更精道了.
这里也有网友赞叹过它的美味,并寻觅售卖店铺,其实地道的农家点心要自己做才好吃.今日回老家办事,特向老妈请教,现将工艺和配方公布,各位老饕可效仿制作.
首先是汤团粉的制作,这是可口美食的关键工序,搞砸了就不用学后面的工艺.
米要选用上等糯米,所谓的上等当然是自家耕种的,好东西留给自己吃,二等货才拿来卖呢!
糯米浸泡在清水中,水位要足足高出糯米一倍以上,水太少了糯米要发酵的.秋冬季节浸泡时间一般为20-30天,期间每隔10天左右换一次清水.
时间到后,米便泡好了,捞出糯米时有一点必须要注意:一定要用滤布多次掏洗,直到米在水中搅动时没有丝毫浑浊才可以.
沥干水后发白的糯米闻去有一点轻微的酸气,如果是酸味太重,那便是浸泡时间过长或偷懒没换水的缘故.
然后是在阳光下暴晒,在冬天的太阳底下至少要5天以上,总之要越干越好,最后用机器碾成粉末,汤团粉便制作完成.制好的汤团粉应该密封在塑料袋中严防受潮,最好放在铁皮桶内,这样可以数年不坏.
好了!可以去菜市场买汤团馅的原料准备包汤团慰劳自己了.
最正宗的馅是萝卜\豆腐干和瘦肉,也有用冬笋,雪菜和芹菜等料,可根据自己口味调制.
切细各种料作,搅拌均匀.在包汤团之前馅要在铁锅内加少许色拉油炒至七成熟,要干一点,不可有太多汤水.老妈一般都是在脸盆内倒扣一只饭碗,然后再倒入炒好的馅备用,这样汤水都漏到碗底,可保证馅的干燥.
另取一只瓷碗,放入切成拇指盖大小的丁状瘦肉,倒入酱油腌制半小时以上备用.
和好面粉后包汤团正式开始,切成1元硬币般大小的圆球,压遍放左手手心上,充分发挥右手拇指和食指的灵活度,揉捏之下便成一只茶盅状的面粉兜.
倒入适量的馅,再填上一块腌好的瘦肉,就可以收口将整个汤团密封起来,最后的收口点留一点尖尖的头,既美观又保证汤团皮不破损,里面的馅不会溢出.
烧沸开水,下汤团,注意不可以下的太多以免弄成一锅糊糊.
汤团下锅后马上会沉底,所以我们这经常指不会游泳的人下水为下汤团.
用勺子轻微搅动以防粘锅,等到汤团浮起后约一分钟便熟透啦.
取大碗,倒如一点酱油和味精,用筷子挑一点猪油,然后就可以从锅中捞起汤团装碗.
最后撒点香葱,一口咬去满嘴留香,糍的皮,香的馅,鲜的肉...您就狼吞虎咽吧!
要提醒一点,煮的过熟了口感滑腻不好吃,太生则糊口.酱油最好用罗埠老街的老酱坊出产的黄豆酱油,那样更好吃.
3)汤溪的卜
的卜制作工艺复杂、其原料是糯米,糯米也要浸在水里、经过数天后、拿出来放到饭甑里蒸熟、再进行压榨。留下一些糟、压榨下来的饴糖水就要放到大锅里面煮透。饴糖要不断的用锅铲搅动、防止沉底、沉底就焦、颜色就变黄。饴糖也是做冬米糖的主要原料,饴糖熬好后还要练,就像揉面团一样、将饴糖里的杂质去掉、就变成“白糖”(不是普通的白糖),切成小段、加馅。馅是炒熟的芝麻碾细再加入适量的白糖、这样馅就很清口、有一些地方直接用炒米碾细代替芝麻。做成汤圆状压成圆形、薄薄的一片、当然的卜的制作一般是气温低于15度的时候进行的。因为的卜遇高温会化、并且会相互粘连、气温低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咬一口可能会蹦掉一大块,所以冬天吃的时候先用手预热一下,一手拿的卜一手托在的卜下面以免的卜掉落,吃的时候也可以咬一小口让它慢慢的化掉,别有一番风味。
4)汤溪麻糍
这是一种汤溪古老的小吃,记的小时候农村生活条件差,村上有卖麻糍来,就会在那里围上很多人,价格便宜,小朋友们很多没有钱,就偷偷的用家里的大米拿来换麻糍,卖麻糍有各种配的佐料,在我的记忆里应该红糖是最最好的佐料啦,不过后来的麻糍里面有细细的颗粒,那是不用熟饭做的缘故,吃啦会肚子不舒服。打麻糍也是十分辛苦的活,糯米浸好,之后蒸熟,再放在大石臼中慢慢的捣细,饭粒混合在一起,就像面团一样,捣好之后,做成碟子大小的一片片,粘上熟米粉,这样很多磊在一起也不会粘在一块,买的时候卖麻糍的就用剪刀给你剪成一块块的。
5)面筋餜
面筋餜与制作原料与拉面的一样,这是用面粉制作的,先做好面筋。面筋的制作。将面粉加入适量水、形成面团,然后用清水反复搓洗面团,你回发现面团越来与小,但不会完全消失,剩下的一小团即是面筋,(大概只有原来面团的三分之一大小)上面全是小孔,待续 节日:清明。清明是每一个汤溪人比较重视的节日。因为汤溪人不但爱吃,而且比较爱做各式点心。所以,大凡与吃相关联较大的节日汤溪人都不会错过。采许多的清明草归来(也许就是冯至诗歌里吟唱过的鼠曲草吧,有一层淡白的绒毛,结*的小珠花),煮熟,剁碎,与米粉和在一起,包成咸的(饺子状或鸭蛋状),裹成甜的(用一个木模子压成各式花案),一笼一笼蒸出来,整条街都飘着青涩的春的气息。有一首题为“清明”的诗,是这样的:揉一把鼠曲草/米粉蒸出清明的香/山头袅起白色的雾气/我在塘边洗衣/浅草打湿蓝布的鞋//塞一把细柴/灶台呛出青色的烟/屋外下起蒙蒙的雨/我顶着蓑衣归来/竹箕里斜插一把明亮的黄花菜//织一段回锦/红绿丝线编出细密的心/檐口飞进燕子的呢喃/我踩着晨光远行/脚步轻轻惊落桃李红白的梦。这也是我爱的清明吧!
端午:似乎不赛龙舟的,至少我未见过。吃粽子。
七月半。鬼节,也是吃。蒸一种米糕,那种十几层的更好吃,很薄,不糊口。也有甜的咸的之分,棱形,外边看不到。
中秋:就是月饼。
集会:在农历4月16、中秋节和冬至,汤溪固定会有三个集会。以前交流的物事少,集合就不可缺少了,各种商品的汇集,人山人海,在学校里上课也得不到安宁,因为有高音喇叭,有马戏团等等。集会还是有,人和商品么总是淡了。东西的购买已经是非常便利的事情。
除夕:除夕固然是重要的,吃年夜饭前贴春联,要放鞭炮,然后关门,吃饭,饭后可以拿到压岁包——也许许多地方都是如此的。晚上要守岁,所谓守岁,在我家便转换成开着灯睡觉。半夜零点,会听到许多的鞭炮声,因为是第二年了。
正月:正月起来一般会吃年糕,取意年年高的意思;或是汤团,自然是团团圆圆的寓意。
正月初一一般是上坟祭拜的日子,当然,也可以开始拜年。拎着各式糕点、礼物,一家家拜过来。到了人家家里,一般情况你会发现自己坐在一张放满瓜果的桌边,喝点茶(好事者会在茶里放些糖),然后便是吃点心(一般都是汤团),然后再吃饭,总之,以吃为核心。一般走时,会有礼物置换,有小孩的,一般会有红包。
镇上,老旧的民居已不多见。关于地名,尚留有“东门、西门、南门、北门”的说法,东门大致在今天的汤溪第一人民医院和汽车站的位置,北门在今天的汤中旧校区处。直到今天汤溪百姓还使用着这些名称,比如“我今天要到东门去”,“东门山”,“西门头”等。可见以前的风俗习惯对汤溪人的影响之大。据称,一直有护城河和城门,很高大威武的石狮子,以前人到汤溪,都说是“进城去”,汤溪人也被称之为“城里人”——那些城门,但在*时,调了起重机,全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