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民俗文化作文700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19:0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0:32
宜春年,如此丰富多彩
春过年风俗与别处同中有异。宜春有首儿歌唱道:“二十四打麻糍,二十五爆圆子,二十六买鱼砍肉,二七二八杀鸡杀鸭,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胀得屁呱呱。”这是除夕前一星期的紧张工作。不光是家庭主妇,几乎全家都要动员起来。例如打麻糍(主要是农村)几乎家家不可少。这是一项强体力活,要青壮年参与:把蒸好的糯米放入石臼里,一般三个人用大腿粗的木杵轮翻击打至烂熟为止。再就是泡圆子,城乡都做:把削去皮蒸熟的红薯放入木盆中,再倒入适量糯米粉杵匀,妇女儿童都来搓,得搓得圆滚滚的放入油锅,煎成金*捞起,吃起来香甜可口。麻糍白似银圆黄似金,金银都有,色兆大吉。这是农民初一开始走亲戚的主要礼品。
大年三十日,家家都要弄一桌丰盛的菜。各种腊味鲜味,应有尽有,开席时放鞭爆,席间觥筹交错,合家欢乐,这叫“团年”。多数人家“团年”是在晚上,因为在外地工作的儿女这时才会陆续到齐。有的年夜饭要等到晚上十点或十一点,要等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宜春有句俗语说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父母一定要等到远方的儿女归来才“团年”。
宜春有“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灯”的说法,除夕各家都烧一炉大火,全家围炉夜话,享尽天伦之乐,叫“守岁”。长辈给小孩发“压岁钱”,守岁时间愈长愈好。所谓“守岁”大约是表示对时光的爱惜与留恋吧。现在城里人用电暖器,看央视“春晚”。农村还很传统,在土砖围的火塘中,放一个大树蔸,几块枯饼,盖上干茶壳,点燃起来。火大经熬,越烧越旺。火上悬挂着腊鸡腊肉等熏得滴油。大人谈完农事后,就给小孩讲那些古老的故事,直到小孩伏在大人腿上昏昏睡去。现在农村也有电视也看“春晚”。
新年初一出门拜年叫“出行”。
初一开始耍龙灯,商家都愿接灯,龙来了吉利,灯来了火红。所以老板愿打爆竹接灯,给红包送灯。灯要到十五元宵达*,各种灯和看灯人都像是不要睡了。有龙灯、鱼灯、船灯、蚌壳灯、狮灯、高跷灯等,真是“一夜鱼龙舞”,“火村银花不夜天”。爆竹震天声不绝于耳。过了元宵就表示年已过完,要开始工作了。这就叫“十五夜的灯”。过去“*”等*运动对这些传统风俗有很大冲击,现逢太平盛世这些传统民俗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在复兴起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1:50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妈妈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妈妈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节这一天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