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17 16: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3:59
学生喜欢听的、印象最深刻的、频率最高的10句教师的话语为:“Good!”“既然打铃了,就先讲到这儿,休息吧!”“你在这方面相当有潜力,好好努力吧!”“你表现得很不错,继续努力哦!”“慢慢来,不要急!”“要对自己有信心,加油哦!”“永不言弃!”“做人要诚信、厚道。”“试着作一些改进,相信你会取得进步!”“最近感觉不错吗,人也变帅了(变漂亮了)!”。学生最讨厌听到的10句教师话语为:“你爸妈怎么教育你的?你废掉了!”“全班同学放学后留下来做考卷。”“你死蟹一只!”“像你们这种人将来都是没用的人,社会败类!”“今天下午自修课,我要进来把上午的内容再补充一下。”“你们真不怎么样!连某某班都不如!你们是我教的最差的一个班!”“今天有n个老师向我反映上课纪律不好,放学后留下。”“我再讲一分钟。”“你考进前多少名就很不错了!”“我们把这几道题讲完,再下课。”教师反思教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因此,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有效的教师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的话语有时会带给学生很大的触动和震撼,让学生一生铭记,终生受益。而无效的教师语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有时,教师由于不注意而无意间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也可能会伤害到学生,让学生感到紧张、焦虑,甚至不满、反感。总体上看,学生喜欢听到教师对他们的赞美、激励和关心的话语。教师真诚的肯定和赞美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可以激励、引导学生继续保持、发展其好的行为或品质。教师的激励能给予学生希望与憧憬,使学生相信自己进而肯定自己,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的关怀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信任与可亲。与此同时,学生讨厌听到那些否定、威胁、伤害他们自尊和人格的话语。因为这些话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贬低了他的能力和成就,伤害了其自尊。有的时候,学生的言行的确让老师生气、愤怒,这个时候教师可能会不自觉地运用“权威”。虽然学生一时慑服于教师的权威,但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并无积极的效果。从调查的结果看,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是比较大的:有的学生思维比较理智、有深度;有的学生情感因素比较突出;有的学生想法很幼稚,他们的心智发展程度相对于他们的生理年龄而言还比较滞后。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要单方面地顺从、迎合学生的喜好,而应从发展的角度去教育、引导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建议教师多用正面性的语言,把我们的期待转化成带有指导性的、激励性的话语。事实证明,这样的话语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对其以后的成长发展也最有用。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些话虽然是批评性的、否定性的,是学生不愿意听的,但只要是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帮助,教师还是要说,关键是教师要注意场合、语气和表情。在批评学生时,建议教师就客观情境来作评判,“对事不对人”,才能让学生了解他的错误并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们给予更多的应该是鼓励、指导和方法……此外,伤害学生自尊、人格的话是绝对不可以说的,实际上这些话违反了教育思想。其实,只要能常常进行换位思考,我们就能更好地和学生沟通。这个调查给教师们一个启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任何话语,不管是学生喜欢听的,还是他们不喜欢听的,都要以教育的有效性为前提。只要学生能够理解,能够真心诚意地接受;只要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人格;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我们都可以,但仍要注意场合、语调、表情。我们知道,教育不是随意的,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教师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楷模、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给学生的一生带来影响。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在爱护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如何规范好自己的语言?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教师追求的境界。摘自:上海教育第2006-10A期 师生对话禁忌语例谈“你怎么这么笨!”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师的教育目的之一。“你怎么这么笨”之类的话只能伤害学生,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有助于改善他们的行为。 “你就不会像……” 心理学家认为,对学生进行令人厌恶的不适当的比较,会使学生渐渐与其他同学产生隔阂。你不如直接对他提出要求,“字要认认真真地写”,“把案头收拾好”等等。教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学生的行为变得符合人意上来。 “你真没用!” 学生一旦听到“你真没用”、“我真希望没你这个学生”之类的话时,就会默默记在心里,直到他长大*也难以忘记。如果你真被气急了,与其说“你真没用”,倒不如说“你太让我生气了!”。 “打断你的手!” 空洞的恐吓只会降低你的威信,学生依然会我行我素。较好的办法是选择一种你认为可行的具体的惩罚方式。比如,学生因为懒而完不成作业,可不让他出去玩或让他打扫卫生。这样,学生认为你的话能够兑现,就会有所收敛,惰性慢慢就会去除掉。 “回去把家长带来!” 千万不要利用学生害怕家长的这一心理来吓唬他们。因为父母应当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有了这个,孩子才敢涉足外面的世界。可以说绝大部分学生极不情愿教师找家长,家长也极不愿意听到老师的“告状”。 “滚出去!” 学生有毛病,有过失,犯有错误,做了不该做的事,教师为此生气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就训斥、责骂,靠不文明的教育手段去纠正学生的行为,往往会事与愿违。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理智的心理品质,能够自觉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感情、态度,能够克制无益的感情冲动,而不是感情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