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家的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11:5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3:22
记不清在哪里看过这么一句名言(原文也记不准确了):指挥家(或者是音乐家?)是天生而非造就!
我并非想挑起唯心或唯物的讨论。看看伟大的音乐家(*级别的),都出身于音乐世家;再看看伟大的指挥家(卡拉扬级别的),其上辈必是音乐爱好者甚至高手。当然,西方人热爱音乐者居多,这不足为奇,只是说明“伟大指挥家是天生”还是有道理的,是指其在出生前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遗传与胎教。
中国的音乐*多先天不足却具备很好的音乐技术,这是我们教育制度的优越性决定的,但是后天的运动员式训练往往不能带给他们真正的乐趣,再加上奇特的考试或比赛标准,造就了一大批技术过硬而缺乏想象力的音乐从业者。他们做出的音乐像铅印的乐谱一样准确,但缺乏那种叫做“灵感”的东西。这不能怪他们自己,是他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决定的。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所谓古典音乐中,流行乐坛就好得多。
作为指挥家,应该具备两方面的技能:一方面是全面的音乐技能;另一方面是愉悦听众的技能。音乐技能我不想讨论,每一个音乐人都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而愉悦听众的技巧才是实际上判断一个音乐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一个指挥要成功,不需要顽固地实现自己的音乐理念,只需要按主流听众的要求和审美标准生产出音乐即可。否则就会遭到评论无情的抛弃,虽然评论有时未必代表广大听众的意见。当然,一个更高明的指挥家可以引导听众适应自己的音乐理念,但我一时想不出谁做到了。因为如果你的音乐理念不断在改变,听众恐怕很难跟上;如果长期不变,又会引起听众的审美疲劳。总之,难哪!
具体到上面那老几位:我二十多年前还真听过卞祖善的现场演出,内容都是古典音乐最最基本的入门曲目,水平还算是差强人意(请根据字典正确理解这个成语)。近年来我不去听现场了,听不起啊,所以我不熟悉余隆,但我听过跟他名声相当的谭利华的一张巴托克,凭良心讲,非常好,与我手里现有的卡拉扬、弗里恰依、扬松斯等的录音都不同,但作为一个资深爱乐者,我向别人推荐巴托克的时候实在没有勇气把他作为首选录音之一,只能提一提,这就是中国音乐家面临的现状。实际上,虽然中国已经有几个音乐家取得了国际性的成功,但更多还是作为形象代言人被唱片公司用来开拓中国市场。如果我能活到2100年就好了,就可以看看21世纪伟大的指挥家和钢琴家系列唱片都包括哪些中国人!而且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不是X籍华人!(希望那时候唱片还没有被淘汰)
想到哪,写到哪,有点乱。
伟大的音乐家我之所以提到*,因为他是我心目中第一位配得上伟大这个词的作曲家(以生得早计算);伟大的指挥家我之所以提到卡拉扬,因为他是我心目中最后一位配得上伟大这个词的指挥家(以死得晚计算)。小克莱伯在有限的曲目上取得了近乎无限的成功,很厉害,但他死的时间还不够久,是不是“伟大”我不敢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4:40
说说我个人对他们的看法吧。
余隆:从头到尾一直在自我陶醉,从而削弱了对乐团的驾驭
卞祖善:老见他出来向小白普及音乐知识,从来没见过他指挥
李心草:年轻,但他的音乐比较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虽然还有进步的可能但应该不会太大了
归根结底,中国没有大师级音乐家就是*造成的,有人说*音乐学院就是摧残音乐人才的地方一点也不假。像李德伦真的是特例中的特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