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09:36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7 13:57
坐落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丽江坝中部的丽江古城,应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
关于丽江古城无城墙,民间传说是因土司姓木,木字加框成“困”字不吉,故不修城墙云云。
一是古城始建于宁末元初,它是在原始村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土司姓木是明朝的事,说明丽江城本来就没有城墙。二是木氏进城后,忌讳“困”字而不修城墙,说明纳西统治者能从民族生存与发展考虑,趋利避“困”,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应当肯定的。三是纳西族本来是从游牧民族了展起来的地,无论民众还是统领,在文化意识上都缺少城墙观念。在土司末姓木之前,他们在白沙的城成没有城墙。按纳西族学者和中孚先生的话说:一个把大地作为驱驰之地的民族,怎么会用几块砖头,几条浅沟去护卫自己、约束自己呢?
所以,纳西族不设城墙是一种源于游牧民族的,无拘无束的,无所畏惧的、开放吸纳的精神气质的体现。据说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不修长城的帝王,他认为长城并不是最好的屏障,只有国富民强,修德筑仁,万众一心,才能“众志成城”。这是开明君主的思想,也是游牧民族开阔胸襟的真实写照。
木氏的衰亡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幸的是,清朝统治者把“革命”的目标扩大到纳西社会的所有上层建筑领域,纳西人甚至被剥夺了做武士的权利。男人们,特别是城里的男人们,变成一群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有的抽上了鸦片,资财耗尽,体质虚弱;有的养些花鸟虫鱼,玩点棋琴书画,在祖先们曾偶尔涉猎的文艺领域,喝杯清茶,作些小词,聊以度日;有的躺在树荫底下,讲几个《三国》、《列国》的故事。木土司本人也曾任“大研古乐队的总监”,与一些情趣相投的乐友们陶醉在唐诗宋词所营造的伤感国度里。于是,纳西族变成一个“文化的民族”;纳西音乐也变成一种“哀伤的音乐”。到清朝咸、同年间,杜文秀起义的洪峰波及丽江,木府毁于兵火,一座集中了纳西族、白族、汉族等能工巧心血和汗水的建筑精品毁于一旦。虽然战后又重新修建,但以清朝每况愈下的末世土司的实力,已无力恢复盛明时代木府建筑的巍峨与壮观。
正是,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1:05
在中国古代,人们无法想象自己居住的城市没有城墙和城门,就像人们无法想象自己修建的房屋没有门窗一样,但是丽江的木氏土司就敢开这样的先河,可能这也是丽江古城的独特魅力之一吧,她就是不一样。历史也证明,就算没有城墙的庇护,也没有谁敢来丽江抢夺财物,侵占土地。而正是这种不设防,使得丽江古城更具包容性。以统治者纳西族为主,和其他各民族共同创建了让世人惊叹的“高原姑苏”与“东方威尼斯”之称的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和大研古镇三部分组成,大研是丽江古城的集中代表。民间传说“大研”就是“大砚台”,古城的西南的文笔山就一支巨笔,而古城坐落在盆地中就像一个“大砚台”,所以古城被称为大研。
丽江古城形成于南宋后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1382通安州知府阿甲阿得归顺了明朝,朱元璋非常高兴,并设立了丽江军民府,封阿甲阿得为世袭知府,赐为木姓(赐姓之前是父子连名的叫法)。从此丽江古城街道集市逐渐形成,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木老爷原本也想建城墙,但是想到如今自己已经姓木了,汉字“木”加个框就成“困”了,便觉得有城墙会害了自己,于是丽江古城成为了中国唯一不设城墙的古城。直到清代“改土归流”后,木氏子孙不再担任知府,新来的知府到任后,可能没有木老爷的底气,开始筹建城墙,由于资金不足,只建了土墙,在光绪年间坍塌了,此后一直没有城墙。
丽江魅力无穷大概源于她的包容,丽江的木府有汉人工匠的印记,丽江的建筑、宗教、文化融合了汉族、藏族、白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形成独特的格局。艺术珍品白沙壁画和与故宫媲美的木府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