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发展的怎样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15 22:5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11:19
潜江农村经济发展异彩纷呈
今年,我市农村经济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产品全面增产。预计主要农产品产量“五增两平”。粮食总产量39。14万吨,比上年增长2。0%;油料总产量9。07万吨,比上年增长2。7%;生猪出栏92万头,增长12%;家禽出笼1470万只,比上年增长5%;水产品产量10万吨,比上年增长6%;蔬菜总产量58万吨,棉花总产量4。8万吨,与上年持平。
农业效益显著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畜禽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养殖效益明显。油菜籽价格达到3。64元/公斤,比上年增长40%;水稻1。64元/公斤,增长12。3%。蔬菜、果用瓜等价格也有一定幅度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可比价)46亿元,比上年增长4。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亿元,增4。0%。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以上,比上年增500元以上,增长13。0%以上。
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区域化布局特色显现。45万亩优质棉、40万亩优质稻、40万亩优质油菜、10万亩优质蔬菜板块建设进展顺利。稻棉轮作、虾稻连作、麦(油)瓜椒棉等亩收入过3000元的种养模式面积37。2万亩。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目前,年出栏50头以上的有2170户,出栏量67。9万头,占生猪出栏总量的73。8%。其中,年出栏量1000头以上的91户,出栏量34。48万头,占全市全年出栏量的37。5%。已建万头猪场7个,生猪“150”标准化猪舍71栋。水产养殖持续增长。稻田养虾已形成了稻田寄养、种苗繁育共同发展的良好形势;网箱养鳝、鮰鱼养殖发展迅速。全市渔业养殖面积25。9万亩,比上年增加8。8万亩。野生寄养小龙虾面积10。8万亩,比上年增8万亩,增285。7%;网箱养鳝面积2。5万亩,网箱口数达到48。2万口,对比上年增加19。9万口,增长70。3%;鮰鱼养殖面积1。55万亩,比上年增1。5万亩。截止目前,全市加工水产品7。23万吨,加工成品2。03万吨,出口水产品1。17万吨,出口创汇7025万美元。预计全年出口创汇9585万美元。林木产业成为农民增收新途径。今年完成植树25万株,新增林地5000余亩。项目造林2。2万亩,杨树苗销售2000万株。
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通过举办农业实用技术讲座,开展送科技下乡,建设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培植科技示范户,举办科技示范样板,重点推广虾稻连作、网箱养鳝、鮰鱼标准化养殖、“150”生猪养殖等,带动了农业科技的推广与普及。全市共进行各类培训700多场次,培训24万人次,印发实用技术资料70万份册;培植科技示范户100户,办科技示范样板、科技示范园50多个;鮰鱼等名特优水产品迅速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重点围绕华山、莱克、巨鑫、银海、金城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发展了鱼回鱼养殖、野生小龙虾寄养和肉鸭养殖基地等。加快龙头企业技改扩规步伐,培植壮大龙头企业。莱克水产鱼回鱼深加工、金松纱业精技改、尝香思扩规改造等基本完工,可新增销售收入14。1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达141家,其中重点龙头企业30家(省级7家,市级龙头企业23家),企业员工1。8万人,预计2007年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4%。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发展。我市目前已建立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9个,其中今年新增27个,吸收农民入社(会)1。5万人,社(会)员年人均纯收入9000多元。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面启动。我市抢抓纳入全省“无公害农产品试点县市”机遇,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今年,在10家重点龙头企业开展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市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新增102个,新增企业商标注册15个。组织开展了争取国家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和市级知名商标活动。在第四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一批农产品荣获“金奖农产品”称号。“潜江龙虾”、“奥来西瓜”、“尝香思”香辣牛肉酱、楚王原棉、江汉棉纱等品牌在省内外知名度越来越高。
农业多功能建设开始起步。通过招商引资引智,吸纳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闲置资本投入农业,建设了周矶管理区(农场)四季西瓜种植园、美国红提种植示范园、食用南瓜种植基地,天河60万只肉鸭标准化养殖、西大垸鱼回鱼种苗繁育等一批特色种(养)基地;总口管理区雷台农业生态园、积玉口借粮湖生态休闲农业建设等开始起步。通过农业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生态园建设,不仅提高了农业效益,还拓展了农业的生态、休闲及文化传承功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采取义务工负担和民主办水利的方式,开展了畅通保安、水毁修复、小农水示范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0582。5万元,组织大小机械4500台套,累计完成土方1112万方,标工662万个,占计划的108%。争取国家项目扶持,全市完成重大水利项目投资6120万元,实施了兴隆、谢湾两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增收项目,其中今年争取资金2737万元;幸福泵站更新改造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2434万元。投资260。87万元,*完成熊口赵脑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任务,省级验收评定为优良。完成了浩口、龙湾、运粮湖三个万亩标准农田整理项目,完成投资3433万元。农村水改已开工17处,完工12处,完成投资4335万元,受益人口9万人。
农业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高。一是切实抓好防汛排涝抗旱工作。全面落实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加强了堤防建设和险段整改。强化免疫接种、强化消毒灭源、强化检疫监管、强化疫情处置,有效控制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加大了农资市场监管力度,确保了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
新农村试点示范工作进展顺利。开展了以企带村建设模式的探索。市级重点龙头企业采取定单生产、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积极参与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动员市直部门开展结对帮扶和驻村共建工作。开展了30个村的结对共建工作,从市直79个部门抽调干部驻村帮助工作。通过企业带动、部门扶持、*补贴,新农村试点示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纳入市里“以奖代补”项目的20个村计划投资2206。6万元,已完成投资1558万元,占年计划的70。6%。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一是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制定了农业、畜牧、水产、林业、农机等农村公益性服务项目和管理办法。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已核发林权证3500本,确权发证面积19。8万亩,林权申请登记发证率达95%。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42万人,参合率达到82%。二是各项惠农*得到全面落实。全市落实各项惠农补贴4462。53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1222万元,粮食良种补贴资金760万元、农资增支直补资金1609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89万元、棉花良种补贴465万元、母猪补贴117。53万元。争取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补贴493万元。开展了能繁母猪保险,已签订保单2万份。三是建立了“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推进农村重点项目建设。根据我市农村产业调整规划,市财政筹措资金240万元,对今年鱼回鱼标准化养殖、生猪150养殖模式和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品牌建设等重点项目进行奖励。四是强化了农民负担监管。今年审批农民负担总额1078。9万元,人平21。8元,亩平16。2元。完善了农村帐务“钱帐双代管”,强化了农村审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