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特别的民风民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16 16:4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21:08
通山是一片文化的热土。据考古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刀耕火种。墩头山出土的石斧、石刀,郭家岭出土的甬钟,磨盘山出土的铜剑等,都是通山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通山还有独具地方特色的汉戏、采茶戏、山鼓、民歌或民间故事传说,它们在民间艺苑摇曳生姿,顾盼流芳,被后人视为民间艺术奇葩。
通山山鼓
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通山山鼓,是农民在野外劳动时,边劳动边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山鼓的形状如戏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两边安铁环,系有牛皮带或缎带,便于鼓匠挂在胸前。演唱时,鼓匠右手执扦击鼓,左手托着鼓的底部,配合用手指调节出不同的音色。一名技艺出色的鼓匠,一般能够打出数十种节奏迥然不同、情绪各异的鼓点子。山鼓之音响亮清脆,数里之外能闻其声。
通山山鼓主要分《挖山鼓》和《栽田鼓》两大类。此外还有一种《山锣鼓》。这种《山锣鼓》除鼓匠身背一面山鼓外,腰间还挂有一面铜锣,左手执钟打锣,右手拿扦击鼓。
山鼓的曲调与地方语言结合紧密,节奏性很强,加上旋律高亢激昂,质朴热烈,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一种活跃劳动场面的艺术形式。1988年湖北省民间音乐舞蹈电视比赛中,通山县改编的节目《喜耘禾》山鼓,荣获银杯奖。
通山山歌
通山山歌,亦名樵歌,是当地人民以世代相传的独特腔调和方言土语唱出的民间歌谣。其唱腔丰富,通常以“打山鼓”伴唱的形式唱出来。清同治版《通山县志》载:“山壁晴光,桥间夜色,渔歌樵唱,田鼓寺钟……”,樵歌指的是山歌,田鼓则指山鼓中的栽田鼓。
建国后,通山民歌在口头流传的基础上,得到了*部门的重视,2006年通山山歌被列入湖北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22:26
通山山歌:通山县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通山人民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山歌、山鼓。通山山歌,亦名樵歌,是当地人民以世代相传的独特腔调和方言土语唱出的民间歌曲。其唱腔丰富表高腔山歌、平腔山歌、哭腔山歌、盘歌、急口令等。山鼓是以“打山鼓”伴唱的民歌曲。
通山神歌:通山神歌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种格式十分讲究的民间音乐形式。一首神歌实际上是一首七言绝句,只在初一至元宵节期间吟唱,这是从有神歌以来的老规矩,后人一直效仿延袭。它的流传主要分布在老环城和厦铺一带。
通山山鼓: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通山山鼓,是农民在野外劳动时,边劳动边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山鼓的形状如戏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两边安铁环,系有牛皮带或缎带,便于鼓匠挂在胸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0:01
通城花鼓戏:通山采茶戏,因浓郁地方特色而广受群众喜爱,于2013年底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山县茶叶种植始于唐朝,盛于清代。每逢采茶季节,男女青年遍布茶园,放歌于碧绿丛中,这些歌始称“采茶歌”,是采 茶戏的来源。采茶歌,不仅在思想内容、文学语言等方面为采茶戏的形成开拓了道路,而且在音乐曲调方面为采茶戏奠定了基础。 例如,流传于杨芳林一带的《十二月采茶歌》就直接被引用到《送香茶》这个传统剧目中。
后来,受黄梅、武宁等地采茶戏及汉剧的影响,通山采茶歌逐渐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强烈地方特色的地方戏曲——通山采茶戏。
通山采茶戏,分为南北两路发展传承:南路流传于富水河南岸,北路流传于富水河北岸。北腔比较粗犷,南腔较之婉转,共同 特点是锣鼓伴奏,一唱众和。
民间婚俗:民情淳厚的通山农村,昔日姑娘订婚时多以自织的土布荷包作为定情物,所以民间山歌''绣荷包''至今传唱。姑娘出嫁时必须有自织的绣花荷包、土布被褥和绣花的枕头,门帘、床帘、鞋垫等做嫁妆,以显示新媳妇的心灵手巧和聪慧能干。
农村中的荷包绣品更是讲究花样的变化,既有插针缠线的绸缎荷包,还有内装香料的真皮荷包。而最引人注目的仍然是五光十色的土布荷包。这种荷包是用土布做出荷包的形状,然后用各种针法绣上图案:装上棉花-表示情意绵长;艾叶-表示爱意贞烈;桂枝-表示早生贵子;荷叶-表示家庭和睦。缝合后,再在荷包下面缀上串有苡米、莲子、香榧、铃铛的穗子,荷包上端系在绣带上,绣带上常绣有“一帆风顺”“情意深长”“万事如意”等字样。
娶亲用的花轿,有“凤辇”之称。豪华绚丽,它集中了清代与*时期的工艺精华。材料选用优质樟木、银杏木、椴木等长寿昂贵珍稀木材,采用浮雕、透雕、缕雕,贴金、彩描、绘画等工艺手法,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花轿。
通城山歌:通山山歌,亦名樵歌,是当地人民以世代相传的独特腔调和方言土语唱出的民间歌谣。其唱腔丰富,通常以“打山鼓”伴唱的形式唱出来。清同治版《通山县志》载:“山壁晴光,桥间夜色,渔歌樵唱,田鼓寺钟…”,樵歌指的是山歌,田鼓则指山鼓中的栽田鼓。
通山县地广人稀,农忙时人们便集体劳动,通常会打鼓唱歌,以催工鼓劲。山鼓鼓音清脆,节奏缓急自由,鼓响歌起,满山鼓声满山歌,于是便激发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年代变更,代代相传,便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通山山歌。建国后,通山山歌等在民间得到充分的传承与发展,时至今日,“山歌热”在通山民间经久不衰。
通山山歌的歌词具有情感纯朴、想象大胆和比喻巧妙等特点,生动传神,真切感人。“早晨露水打湿鞋,要等东边日头来…”“天道酬勤好年成,稻耘三遍谷满仓,五谷丰茂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