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4 10:26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4 14:47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耳顺,六十知天命,七十古稀”。这些岁数对于中国来说应该具有特别的含义。人到了80岁以后就是高寿了,所以这个岁数去世的人的葬礼也叫喜丧。但也有一说是需过百岁。
《清稗类钞》“丧祭类”载:“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老北京人谓“喜丧”是“福寿全归”(“全”字应作“圆满”解)。即全福、全寿、全终。简单说来,就是上了岁数的人寿终正寝。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
译文: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庄子说:“不对哩。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这就是民间朴素的“红白喜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1:55
“喜丧”也叫“乐丧”,大多出现在农村,指的是老人去世时岁数很大了(一般到90多岁,或者接近90岁),子孙满堂,一般都是四世同堂,或者五世同堂了;这样老人下面的子孙众多,家里人觉得老人这么大岁数了,人丁兴旺,去世了就选择喜丧。
喜丧的各个地方不同,就说我知道的我们那些地方的喜丧,一般是请上专门的丧差的专业人员,吹拉弹唱,表演节目。有的地方甚至还得宴请村里人,以及所有的亲戚等。
出喜丧时,表演节目,吹喇叭唢呐,具体如下:
1、孝子们穿孝衣、白布封鞋、搭孝,这是必须的。出丧的当天搭孝,搭孝时,男搭肩,女搭头;
2、闺女的婆家要来送礼,开丧,闺女的公公要来拜开丧祭;
3、闺女要买车子马、电视、橱柜等,当然这都是纸糊的,给死人烧的。侄女们也要随礼,可以用来买花圈、挂帐子、买什么金山银山之类的。
4、出殡前一天晚上要糊上长钱,去烧长钱。外甥,表侄子等亲戚们要来辞灵,晚上跟着一起烧长钱。烧完长钱回来后,所有的闺女,侄女,孙女们都要坐席。
5、没结婚,但是已经订婚了的孝子们,要搭花孝,所谓的花孝就是指的花式孝,如果是女的搭花孝,需要她已订了婚的婆家来给她搭,需要弄上很多束花,买上衣服,带上钱,女子给她婆家人磕头,然后婆家人把这些都给女子,一般情况下,只要有搭花孝的,就会成为整个丧事的看点,都来看搭花孝的这个人。
6、再就是出丧时需要亲戚们都来拜祭,作揖。
7、下面的第三四辈的孙子,曾孙们,尤其是那些小孩子们带孝帽的时候,会在帽子上缝上红布条。
以上是出喜丧的基本流程。
当然随着社会的越来越发展,这老一套的也慢慢被遗弃了,因为国家和*不提倡甚至说是禁止大操大办,所以现在即便在农村也很少有办喜丧的了,大家的意识也都改了,都不再那么守旧了。
其实,我觉得老人在世时,孩子们多孝顺孝顺才是关键,死后再怎么操办对于老人而言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只是做给活人看罢了。
每个人都应该趁着老人在世时,多陪伴他,多孝顺他,多照顾他,那么即便老人去世了,我们也不会有什么遗憾了,也不必大操大办,因为生前孝顺比死后大操大办要强的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3:13
因为有很多老年人是活到一定的年纪才死去的,是自然死亡,所以叫做喜丧。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4:48
老人去世前并没有得重病而折磨身体。而且老人的年龄已经高龄。是为老死而不是病死。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6:39
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他们觉得人死了是去了天庭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