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18 05:5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13:56
1、染色体加倍,培育多倍体物种。
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的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例如,四倍体葡萄的果实比二倍体品种的大得多,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的含量比二倍体的品种几乎增加了一倍。因此,人们常常采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来获得多倍体,培育新品种。
2、人工诱导多倍体,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将来就可以发育成多倍体植株。如含糖量高的三倍体无子西瓜和甜菜。此外,我国科技工作者还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作物----八倍体小黑麦。
3、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仅可以成倍地增加,还可以成倍地减少。例如,蜜蜂的蜂王和工蜂的体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而雄蜂的体细胞中只有16条染色体。像蜜蜂的雄蜂这样,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4、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产生稳定的纯系品种。
在自然条件下,玉米、高粮、水稻、番茄等高等植物,偶尔也会出现单倍体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育种工作者常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
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植株,不仅能够正常生殖,而且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的,自交产生的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扩展资料
但薛定谔也说,“突变肯定是遗传宝库中的一种变化……突变是达尔文描述的自然选择的合适的原料,在此过程中,通过不适者被淘汰、最适者生存从而产生新种。只要用‘突变’来代替‘细微的偶然变异’。
魏斯曼将有性繁殖作为个体变异的唯一途径未免过于夸张(虽然是主要途径),但他意识到有性生殖对个体变异的重要性还是值得肯定的,虽然那时还不可能认识到有性生殖的分子机制和本质。
一般都比自然状态下任何一个物种或变种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更显著,将家养动物饲养在不同环境之中就会产生更多的变异,而事实上这可能并不准确。因为,有人甚至认为家畜和栽培植物的品系或品种的个体之间的变异是非常小的。在达尔文的思想中,作为个体变异来源的有性生殖只具有非常次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物变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13:56
科学家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
无籽西瓜;
新型草莓;
瘦肉型猪;
太空椒。
人工变异技术特点:
物理方法 :通过射线、辐射等直接使染色体变异。
化学方法 :通过某些化学药品,使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发生染色体变异。
生物方法 :在分子水平上再染色体上加或减去某个基因,使染色体突变。
变异简介: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的差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13:57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特点是产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