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父母的诗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2: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3:04
一、《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唐朝诗人孟郊的一首名诗。
诗人家境普通,一生漂泊,没有个固定职业,经常离开母亲出去穷游四方。
诗人考了两次进士没考上,46岁在母亲支持下考上进士。
51岁时诗人终于当上溧阳(江苏省)县尉(相当于现在的**),但这份工作并不是他喜欢的职业,他性格低调内敛,爱诗词歌赋,常常出去游山玩水,流连风景,抓人审案的事情实在太无趣。
县令看他无意公务,便禀报上级招了个临时工代替他干活,一半的薪水给了别人,孟郊穷困潦倒。
干(混)了三年,孟郊辞了职(被穿小鞋待不下去了)。
在溧阳当官期间,诗人把常年分离的母亲接到自己身边,短暂结束分离的状态,工作不如意,手头也很拮据,每次出门远行老母亲都给他缝缝补补,生怕他归来的晚,衣服会穿破。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子女的心意真的微不足道,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
孔子在《论语》里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健在的时候不要出远门,即便出了远门也要把父母先安顿好。
因为亲情比什么东西都珍贵,奉养父母是必须尽的孝道。
苏轼称这首诗是“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后人还将此诗与“锄禾日当午”并列。
此诗还曾获得香港十大唐诗票选第一名,是游子在外想念母亲的代表作。
二、《别老母》 作者:黄景仁
搴(qiān)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是清朝诗人,家境也很清苦,一生坎坷多难。
诗人4岁父亲去世,由祖母抚养。11岁祖父去世,12岁祖母也去世,15岁哥哥也去世,参加童生考试名列第一。
17岁时母亲年老,他四处谋生养家。22岁时,在一个大雪之夜要游幕谋生(去遥远的官府谋职),看到老母亲的容貌,想想马上要与母亲分离,他有感而发写下这篇名作。
诗的意思是:掀开门帘要跟老母亲告别了,今天要动身去谋生,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眼泪也流干了;这个风雪之夜原本是团圆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却要离开这道门为生活奔波,诗人不禁感叹:养子又有什么用呢?不如没有这个孩子。
很多外出谋生的人,看到这首诗往往都是泪流两行,越是团圆之日越能体会到分离之痛,无奈又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