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05 10: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07:12
与孔子的名声日隆相比,先秦时期的孔子家族人丁并不兴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这一时期孔子家族的世系: 孔子生孔鲤,字伯鱼。伯鱼享年五十岁,先孔子而死。伯鱼生孔癭,字子思,享年六十二岁。子思曾经受困于宋国。子思作了《中庸》。子思生孔白,字子上,享年四十七岁。子上生孔求,字子家,享年四十五岁。子家生孔箕,字子京,享年四十六岁。子京生孔穿,字子高,享年五十一岁。子高生子慎,享年五十七岁,曾经做过魏国的相。子慎生孔鲋,享年五十七岁,做过陈胜王的博士,死在陈这个地方。 这里首先提到的是孔子的儿子孔鲤。据《史记·孔子世家》可知,周景王十三年,即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十九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为孔子生下一子。孔子当时是管理仓库的委吏,得到鲁昭公赏识。鲁昭公派人送来一条大鲤鱼,表示祝贺。孔子以国君亲自赐物为莫大的荣幸,因此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后世孔氏子孙以此讳鲤鱼而称之为“红鱼”,祭祖时不用鲤鱼而用鲫花鱼。 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一生广收门徒,兴办私学,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儿子孔鲤早年随父从学,自在情理之中。然而从有关资料中,我们却看不出孔子给予自己的儿子以特殊的教诲的地方,不要说今天的我们,即便当时的人们,孔子弟子中的一些人,对此也有怀疑。 《论语·季氏》篇有这样一段记载:陈亢问伯鱼说:“你听到过夫子的不同于对其他弟子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父亲曾经独自一个人站在那里,我从庭前快步走过。父亲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就不能说出美好的辞句。’我退出以后,就开始学习《诗》。又有一天,父亲又独自一个人站在那里,我从庭前快步走过。父亲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无法立身处世。’我退出以后,就开始学习《礼》。我就单独听到过这么两次教诲。”陈亢回去之后,高兴地说:“我问了一个问题,却得到三点收获:我听到了学《诗》的意义,听到了学《礼》的意义,又听到了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此外,《论语·阳货》篇还记载了孔子对孔鲤说过:“你学习过《周南》、《召南》这两篇诗了吗?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这两篇诗,就好比面对着墙壁站在那里,是不能和人交谈的。” 由此来看,孔子教子,实在是无异于教导门人弟子,在这方面确实可以为后世师道垂典示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孔子之教子,无非是以简明切要的语言,道出《诗》、《礼》之学的重要作用,而这在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诲之中实属屡见不鲜,甚至更为详明丰赡。比如,孔子曾经训导弟子们说:“学生们!你们为什么不学一学《诗》呢?《诗》可以激发人们的志气,可以观察社会风俗人情,可以沟通人们的思想感情,可以借之发发牢*,讥讽时政。近可以知道如何孝敬父母,远可以了解如何忠于君王,还可以学到许多草木鸟兽的名称。”孔子与子贡、子夏、子路等弟子都有谈诗、论诗、以诗设教的记录。孔子强调礼、重视礼的言论在《论语》中更是常见,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克己复礼为仁”了。孔子认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为此他要求弟子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真可谓言之谆谆、苦口婆心了。 孔子之所以如此重视《诗》、《礼》,是因为《诗》、《礼》在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中确实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诗》中的《国风》多采自民间,能反映风土人情、民人疾苦,知政之得失;《大雅》、《小雅》多来自王室官贵文人,富于才情雅致;《颂》多为叙述先王创业艰难、教导子孙勤政爱民,珍惜重视的史诗庙乐,所以《诗》是历史文化乃至科技知识的载体。学《诗》,可以通过简便易行、寓教于乐的方式获取多方面的训练。当时在朝聘、盟会等重大社会*活动中,有赋诗言志的习尚,能否即席赋诗,是一个人社会活动能力大小的标志,所以孔子极力教导自己的儿子和弟子们好好学《诗》。然而孔子教人学《诗》,又非作学究式的研究。 孔子以诗、礼教子,孔鲤也以诗、礼传家,遂相沿成诗、礼家风。后世为纪念此事,在孔鲤趋庭处辟孔子寿堂,陈列孔子衣冠、车服、礼器。北宋初年真宗祭孔朝圣曾驻跸此堂,赐为孔氏延宾斋。明弘治年间改为诗社堂。清康熙帝朝圣时,曾在此听孔尚任等讲经。乾隆帝朝圣时,曾多次在此堂内赋诗题词,颁发族谱,表达仰慕之情。 孔子教子既无异于弟子,而其评价弟子的学业才干,向有国有家者引介推荐时,也绝不以父子之亲给予谬奖。颜渊、仲雍、子贡、子路、子游、子夏诸人,屡得孔子称赏,我们却找不到孔子称赞孔鲤的言辞。孔鲤虽为孔子爱子,然处于孔门高第之间,似确无优异可获孔子称达者。 除孔鲤外,根据《论语》等书的记载,孔子似乎还应该有一个女儿。《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记载:“公冶长,鲁人,字子长,为人能忍耻。孔子以子嫁之。”《论语》也说:“孔子谈到公冶长,说:‘这个人是可以把女儿许配给他做妻子的。他虽然在牢狱里面,但这不是他的罪过。’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只是由于史无明文,对于孔子的女儿我们已无从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