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胜于言教的例子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02 12:0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54
身教胜于言传
王瑜,十一岁,是我班上的一位男生,前年从很偏僻的初小校转到这所完小。
课间,是我抽烟的黄金时段。我习惯性地倚在栏杆旁,点燃一支烟悠闲自在地吞云吐雾,一节课的疲惫便随烟散去。每当这时,王瑜总站在我身旁,有时竟出神地凝望我,好像他也懂得个中快乐。一次,两次……一天,我开玩笑地问:“怎么,你也想抽烟?”他咧嘴一笑,跑开了。
有一周班会课,他的同桌公开了一个天大的秘密,说王瑜同学口里、身上都是烟味,全班哗然。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小学生居然会抽烟,这在我校还是史无前例。
莫非是我这个“烟鬼”熏陶了他,才使他也想过把瘾。放学后,我立即把他叫到办公室,他显得忐忑不安。我拍拍他的肩膀,让他坐在我的对面,与他侃开了:“想不到咱们还有共同的爱好,老师相信,你抽烟,肯定有你的原因。没关系,你尽管对我说,你当初是怎么迷上这香烟的?”他抬头望了我一眼,见我满面笑容,拘束感没了,便娓娓地说开了:“小时候,我爸经常抱着我抽烟,我闻着烟味,开始觉得很臭,还会咳嗽,慢慢地觉得香起来。我爸还特意把烟喷在我的脸上,有时还会给我尝一口。九岁那年,我趁爸不在家时偷了一支烟抽起来。一次,两次……就这样抽上了。”说完,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原来他是被他爸“熏陶”出来的。我松了一口气,接着便一本正经地跟他讲了有关抽烟有害身体健康的知识,着重指出了烟中的“尼古丁”对人体的危害。王瑜静静地听着,不时的点着头,并表示立即戒烟。我很欣慰,总算没白费口舌,孺子可教也。
然而好景不长,两周后又有同学告状,发现王瑜躲在厕所里抽烟。唉!真气人,怎么能这样,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这回,他很恐慌,耷拉着脑袋等着挨训:“你呀,怎么又犯了,说到做不到呢?”我真有点恨铁不成钢。
“老师,对不起,我知道错了,我是戒掉一周了,但实在难受,才又买了一包,但次数比以前少抽多了。”他态度诚恳地自我检讨着。
也不能全怪他,人一旦染上了某种习惯,确实非一时半会儿就能改掉。我先前不是也戒了几回,结果呢?怎么做,才能让他下狠心戒烟呢?我们都沉默了一阵,突然,我的脑门一亮,一种念头涌上心头,对!和他一起戒烟。我激动地对他说:“王瑜,老师决定,从现在起咱们一起戒烟,好吗?”他一听,猛仰起头,眼里发出惊奇的光:“嗯!”他使劲地点着头。我把半包的“富健”甩在桌上,他跑到宿舍也把半包的“友谊”交上了。我与他兴奋地拉钩为定。
第二天一上课,我在班上公布了这一消息,并请同学们共同监督。大家不约而同报以热烈的掌声。王瑜同学激动得双颊微红,泪花闪闪,我也双眼湿润、感慨万千。
就这样,我们一戒到底。想起当年,他染上烟瘾,是由于他爸的“身教”;今天,他戒了烟,是因为受了我的影响。而我呢,为了他,自己才动了真格。记得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确实的,作为父母也好,教师也好,我们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着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学生,而对学生的教育,“言传”尚需“身教”,而“身教”更重于“言传”。
永泰县塘前学区林义忠
让孩子懂得自责
最近,从一本杂志中读到一篇文章,文中写道:有位美国人到中国人家中做客,主人两岁的男孩在客厅跑动,一不小心被椅子绊倒,大哭起来,当妈妈的赶紧抱起孩子,一边拍打椅子一边哄着孩子:“宝宝乖,不哭不哭,妈打这个椅子,全怪它,全怪它!”美国人觉得不理解:“这跟椅子没有关系,是他自己不小心被椅子绊倒的。你应该让孩子知道,如果是自己做错了事,责任就该自己负。”
联想到我的女儿滢滢,今年四岁,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太爱惜玩具。只要打开她的柜子,就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新图书撕破了,拼图丢三落四,小汽车七零八落……
我和妻子耐心地教育她,但收效甚微。后来,我想到了卢梭提出的“自然后果法”。就是让儿童凭自己的直接经验去接受教育,体会自己所犯错误的自然后果,从而学会怎样去服从自然的法则。我想,何不试试这个方法,也许可以奏效呢!
于是,我和妻子将滢滢撕破的新书收起来,把残缺不全的拼图和小汽车收起来,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不买新的。女儿没书看了,没玩具玩了,心里挺着急。这时,我便抓住时机问她:“滢滢,你为什么没有玩具玩呢?”女儿终于明白了,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我不爱惜玩具。”女儿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我和妻子都很高兴,我们带着她把玩具修理好,还购置了一些新玩具,孩子吸取了教训,再也没有损坏玩具了。
□萧志宏
摘自福州晚报电子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55
身教重于言教事例
一
我国的《三字经》中曾经说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说的是人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是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不同而产生差异,身教通过其更具有感染力的和潜移默化性的本质,影响并塑造着我们每一个人。也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影响和身教的感染力,才从某些方面促成了各地文化差异的形成,身教不仅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在世界文化形成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
我读了《一分钟》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描述了著名教育家本杰明收到一个青年人的求救电话,并把这个年青人带到了他家,年青人往屋里一看,眼前一片狼籍,于是,本杰明用一分钟的时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斟满了两杯葡萄酒,就是这个很普通的、不算特殊的举动,却说明了 “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只要把握住生命的每一分钟,也就把握住了理想的人生。” 这样一个重要的道理。
三
小故事。从前,有一个父亲,与儿子一起去河畔边去钓鱼,他只是默默地钓鱼,从不说一句话,而且,过了很长时间,也没有钓到一条鱼,他儿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呢?”爸爸说:“钓鱼,就要心静,要有耐心的去等待,才能成功!”这个情形也说明了这样的道理。
四
父母言传身教 儿子耳濡目染——澳门特首何厚铧的成长经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的成就也绝非偶然,他父母言传身教对他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虽然出生于名门望族,但他父母对他的教育却是非常严格的,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少说多做”的踏实作风,最后他靠自食其力和奋斗拚搏,终于拚出了自己的“传奇”。他的父亲何贤是个风云人物,在澳门、香港等地都享有较高的声誉。何贤之所以取得一世功名,除了过人的才干及广交朋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拥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母亲陈琼擅长交际,性情活跃,热爱粤曲艺术。何贤每每外出活动,多与陈琼同行。何厚铧从小就生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长大之后他更加懂得了“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在他的身上,没有娇生惯养的富家子弟习气。他的母亲陈琼,端庄得体,不怒而威,相夫教子,颇受人敬重。陈琼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勤俭助人,以礼待人,不要铺张浪费。虽家境富裕,但孩子们碗里的饭都要吃完,不许浪费粮食。孩子每有犯错,母亲绝不纵容。何厚铧小的时候,比弟弟调皮,少不了多挨母亲的打。后来何厚铧到加拿大读书,每有假期,母亲陈琼都会乘飞机去探望儿子。故从小至今,何厚铧都对母亲非常尊敬、孝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55
有一个男孩自小是问题少年——打架、偷盗、逃学,什么事都干。在家挨父亲打,在校受老师罚。父亲非常失望,觉得养了这么个儿子真是丢尽了脸面,所以时常用“肉蒲扇”扇他嘴巴。有一次男孩偷了邻居家的鸡被邻居逮了正着,告到他父亲那儿。父亲大怒之下将他提了起来,扔了出去。他躲避不及,头撞在墙上。也是从那时起,他落下流鼻血的毛病。
由此,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轻轻一敲鼻梁,鼻血就像得到指令似的狂奔而出。这让很多人吓得不行。此后,每当老师现罚他,他就趁机轻叩鼻梁,老师一看他流了鼻血,马上就着急了。每当父亲打他的时候,他也如法炮制,这种方法倒是让他免了很多皮肉之苦。
他变本加厉,父母的衣服挂在衣架上,他会掏出里面的钱,从几十元到几百元,连眼睛都不眨。有一天,父亲出远门回来,下了火车,到家还得坐一趟公共汽车。为了省两元,父亲步行几十里,走了回来。父亲一进门,就对母亲说:“为了省下两元,我步行回来的。”
此时,他已成为惯偷,忍不住把手伸进挂在墙上的父亲的衣服口袋,翻来翻去,只翻出两张一元的纸币。那纸币已揉得快烂了,黑黑的,很脏。平时,他偷了钱,喜欢去玩网络游戏,或买爆米花什么的。那天,他在街上逛了好几圈,始终不忍心将那两元钱花出去。
“为了省下两元,我步行回来的。”父亲的话,不断地在他脑际回响。他跑回家,将两元钱重新放进父亲的衣袋里。从此,他再也没有丛刊过钱、逃过学。
感悟:身教胜于言教!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必要的。父母首先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天长日久,孩子也会模仿父母的言行。孩子犯了错误,仅靠打骂对孩子来说不仅是身体的摧残,也是心灵上的伤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56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学生身边人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模仿。而教师与他们朝夕相处,所以就是他们直接模仿的对象,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教师应作为学生最具体的看得见的活教材,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不许学生做的,教师决不能做。这种教育方法不带有任何强制压力,学生易于接受,是其它教育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师的身教可以影响学生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文明。有些学生,在同学之间,经常说粗口话,搞恶作剧、做不文雅的动作,惹事生非等等,针以这些不良现象,如果教师在注重“言传”的同时,更注重身教。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就是教师不仅经常在孩子面前讲文明礼的道理,更重要是的以身作则。比如:我班里原来有两位学生文明礼貌较差,给其他同学也带来很大影响。
2、让学生守公德。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公德”,也不知道遵守公德的好处和不遵守公德的不良影响。所以,他们常常因为娱乐而做出不道德的事,给班级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如:校内校外乱涂乱画、损坏公物、践踏花草树木、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等等。如要制止这些不道德的行为,教师除了常跟学生讲道德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学生。
3、让学生守纪。要想使自己的学生遵守纪律,教师首先要带头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学生的一面镜子。试想,一个上课经常迟到、旷课的老师,去教育学生不要迟到、旷课,学生会听他的吗?一个经常骂学生、说粗口话的老师,去教育学生不要骂人、不说粗话,学生会听他的吗?等等。这样的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如何,大家可想而知。
4、让学生热爱劳动。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从来不做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来到学校,不要说什么繁重的劳动,就连一般的大扫除都不肯参加。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从家长工作做起,利用家长会跟家长讲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
父母亲要经常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劳动,在学校,每次大扫除或其它劳动,我都带头干,哪里脏、哪里任务重,我就到哪里,做孩子们的表率,每次劳动结束,我都对本次劳动表现最积极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表扬。这样,教师的行动和优秀同学的行动就慢慢感化其他同学,使全体同学都热爱劳动。另外,我还在品德课上讲一些领袖人物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故事,取得很好的效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56
例一:孟母三迁。
例二:母亲带着女儿去逛商场,不经意捡到一个钱包刻归还失主。
例三:父亲为教导儿子长大努力工作。
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现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径。包括教师直接指向教育内容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及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原则的反映和具体体现,正确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启发式教育方法观出现在奴隶社会,在中国集中体现在孔子的教育方法中,在西方以苏格拉底为主要代表。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来朱熹将孔子的“愤悱”原理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