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02 11:5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32
泥浆吹填的岛屿,因为主要是淤泥和淤泥质土,属于典型的软弱地基,特点是孔隙率高,压缩性大。天然固结速度极慢,而且会产生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产生裂缝、倾斜、影响正常使用。在淤泥上进行建筑时必须采取人工加固措施。如果采用打桩的方法,因为地基整体的不稳定性,会导致水泥桩倾斜甚至折断。处理这种软基,我们采用的是真空预压法。该种方法适用于处理软土地基,1952年由瑞典人发明,我国大概从八十年代开始引进,但是由于当时材料比较落后,真空压力大概只能达到60kpa。后来随着我国加工能力和材料科学的进步,该方法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真空预压中国有着全世界最成熟的施工实践经验,但是理论研究和新材料的运用,日本人走在了前面。砂吹填的岛屿,地基整体的承载力要高很多。吹填以后随着砂土中孔隙水的消散,承载力迅速提高,部分岛屿甚至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只需要根据承载力做结构上的设计即可。我现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海湾填海造陆过程,用砂吹填的岛屿承载力没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存在地震液化的可能。学过地质工程学的都知道,砂土虽然是很好的地基材料,但是地基液化也是很危险的。所以吹填完毕后,业主又请了我们来处理砂土液化的问题。这种情况主要采用振冲和强夯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工艺并不复杂,如果感兴趣想了解的话自行百度之。南海大规模填海造陆,上千条绞吸船上万工人齐聚南海,多个岛屿几乎一夜之间冒出海面,着实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根据吹填料的不同,有些岛屿采用的是海底泥浆,有些采用的是砂。填料不同导致后期处理方法不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33
填海的地基安全。一般填海建筑的地基都深入地下几十米,穿过填土层,到达岩石层。如果下陷几厘米没有太大安全隐患,下陷的部分都是室外,未像房屋本身进行地基加固,填土层过几年到十几年沉降就能渐渐稳定。可以长时间在那居住,像深圳宝安中心区全部是填海建筑,十几年过去了基本没什么问题。另一个有名的例子是荷兰,全国大部分土地都是填海填出来的。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对饱和粘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33
地理学和地质学也是帮我们给自身定位的科学。其实我这方面也读的不多,真正留下的最大财富是对一个单位的理解,就是“立方公里”。地理学和地质学经常用这个单位来衡量河流的流量,衡量冰川和岩层的规模。比如说,长江每年入海水量是1000多立方公里,中国冰川总量是5000立方公里,1991年菲律宾火山爆发,一次性喷了5立方公里岩浆出来,一次台风带来的降水也有几十立方公里。海洋的总水量是13.7亿立方公里。这个单位是不是听起来不算大实际上,这个单位看起来也不算太大,顾名思义,一立方公里就是长宽高一公里的立方体。上海这边,从外白渡桥到延安东路隧道是一公里,或者说,两条宽马路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公里,1000米,正常人用10分钟就能走过去,体格好的人不到3分钟就能跑到。迪拜那个全世界最高的大楼,哈利法塔,也接近1公里高。按照这个长宽高做一个立方体,看起来的确也不算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34
通过灌浆工程在工程底部(最好钻到海底岩石)形成水泥沙石混凝工地基,然后再在地基上搞框架建设!(这样沙石上开钻易瘫孔,可用下套管方式往下钻)!另一种就是修建一定厚度的带钢筋混凝土的大平台,建成后在平台上搞建设!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34
用高层建筑的筏板基础,分散压力,整个地基是一体的,一般一座高层建筑的筏板基础用钢量占整座楼的三分之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