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02 09:4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40
是十多年后的第N次重温了,仍然为之击节,乃至击心。这也是香港电影顶峰时期的杰作,是对《西游记》的伟大重写,那种胡天胡地让人拍案叫绝的想象力创造力,那些精彩的表演与台词,塑造了不一样的猴子。那时候,他有即使能穿越时空也挽不回命运的遗恨;他再回首已是百年身的无言眼神里,有丝丝的迷惘、淡淡的心死;他有青春的清纯,也有苍老的苍凉,一切都那么有穿透力,穿透时空也穿透我们的心。
最后,他只能使出魔力,让自己与爱人的“后身”相拥,然后默默离去,像条狗一样摇摇摆摆继续踏上取经的漫漫苦旅……这也是为大爱舍小爱啊,但那种心路历程,不是《西游•降魔篇》所能比拟,更不是《美人鱼》为了万物博爱而舍弃金钱名利的故事所能比拟。
在《一生所爱》“从前现在”的苍茫歌声中,这个当年我们都未猜中的、但后来熟悉了的结局,竟然让已经老了的我,重看还是忍不住鼻酸难抑。由此也明白了——这样几部影片倒回去看周星驰的脉络,才终于明白,他的从前与现在最大区别在哪里: 现在,依然有超脱尘俗的爱,但多了社会化的正能量主题;从前,则没有那些社会责任,纯粹胡闹,但真挚的爱更深刻。可是,说从前没有别的也不对,因为有现在没有的更高的东西在:无从把握的无奈人生,物是人非的时光沧桑,关于情感之苦,关于命运之哀,关于自我之怅……这也是沉重的宏大题材,但终究不是《美人鱼》之生态环保那类社会问题。 猴子进化为美人鱼,确实天才地提供了人的另一种可能性,但背后反映的,也还是人的进化,或曰成长。我们年轻时,会对《大话西游》那种形而上的深邃与虚无更在心(也对那种嬉笑怒骂的肆意恶搞、对那种自由酣畅的淋漓解构更在心),但后来,就像从《西游•降魔篇》到《美人鱼》,我们慢慢温和下来,蜕变入世,一路走向社会现实……就是这样进化过来的。必然如此,应该如此,人总要成长改变,我们都这么走过来、走下去,不能停留在往昔(所以前面说我不是要批评他)。可是,曾经有所经历的,哪怕成了美人鱼或者“*”,都始终有一颗猴子心,会不时回望过去,那颗心里遗下了从前的一滴泪,所以有所不同。
这种留恋,也同样是应该的吧,在为现在的周星驰鼓掌的同时,在继续上路去做现实正经事的同时(一如《大话西游》的结尾),偶尔忍不住,让灵魂在片刻间回到曾经的城头……
据说,曾有记者请周星驰题词,他忽然露出难过的表情,歪歪扭扭写下两句话:“为什么坚持,想一想当初。”我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而知乎上有个提问:“为何我年龄越大,看周星驰的电影越觉心酸?”点赞数最高的回答是:“究其原因,我们都变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模样。”嗯,是这样的。“想一想当初”,也许,这能解释我看完《美人鱼》那一刹的莫名难过。
记住我们的灵魂深处,当初有过那么一只猴子吧。如此,由猴子进化而来的《美人鱼》,其实正是周星驰送给我们的猴年礼物了。
在《山河故人》中,每个人的人生命运似乎千差万别,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所有人都活得不幸福,甚至可以说是悲剧人生。而这种悲剧人生,似乎是上天注定的,不管你是穷是富,呆在国内等死还是移*外享福,毫无例外的迷惘困苦,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借用古人的话来说就像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梁子的悲剧是属于普遍中国人的悲剧,由于“条件”不够好,他在情感竞争中败给了条件更好的晋生,这是感情上的失败;每日辛苦工作,所得仅能糊口,这是事业上的失败;因工作原因得了尘肺病,老板不管、也没有医保,这是权利上的失败;最终他的结局影片没有展示,不过任何人都能预见到:他已经被榨干了油水,失去了利用价值,只能苟延残喘,在挣扎中过完自己被剥削、被损害、被抛弃的一生,甚至会象涛儿的父亲一样,死了之后还会被痛宰一刀。
相对于梁子这样失败的人生,在中国想要成功似乎只有三条路,第一条是投胎在权贵家当太子,充当中国人人生的安排者,一般人也就不用想了。第二条是象老邢一样当个贪官,利用权力寻租使自己获得利益,这种手法连小孩子都知道并向往,但就影片来看,这种人结局也不太好。第三条就是晋生所走的路,勾结贪官、依靠权力做个闷声发大财的奸商。晋生凭借这一点,一步步走向了成功,先是在情感竞争中完爆梁子,娶到了涛儿;然后与原配离婚,移居上海,成了国际化大都市的市民;最后在风头不对的时候成功脱身,移民澳洲,幸运的当上了外国人。在梁子一类中国人眼里,晋生的人生已经完美到了极致,不过他自己却没法快乐,在国内时担惊受怕、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到了国外,年岁已长,无法融入当地文化,也不懂英文,甚至和自己的儿子都无法沟通,他的人生,注定只能在孤独与无聊中渡过了。
而涛儿的命运则是中国女人的写照,在梁子和晋生之间,她似乎更喜欢梁子一些,但最终她必须抛开所谓的感情纠葛选择晋生,否则她的命运就是梁子老婆的命运----在豪华的大楼前、雄伟的石狮子脚下无助的痛哭,在贫病与劳累中度过一生,其实这也是大多数中国女人的命运。涛儿运气好,成功的钓到了金龟婿,改变了这种命运,但是这种相对明智的选择也有相应的危险,发达后的老公抛弃了原配,带走了她唯一的孩子(现在党已经开了恩,她可以生两个孩子了),与她相依为命的,不过是一条狗和有钱老公留给他的加油站,即使她仍然努力想舞出精彩的人生,看着她起舞的也只是一条狗而已。
至于涛儿与晋生的儿子张到乐,他的人生与普通中国人关系不大,但却同中国有无法割舍的联系,生在山西,长在上海,然后随父亲去了澳洲,他痛恨被安排的生活,痛恨中国带给他的印记,甚至宣称他已经忘记了母亲的名字,但实际上却无法割舍,在痛苦中他爱上了一个象他母亲的女人,却终究无法直面世人的眼光,两种文化交融冲突带给他似乎更多是痛苦。
张到乐爱上的女人张艾嘉,与中国的关系是:她是一名香港人。在1996年为了躲避什么,移民去了加拿大,并与一个外国人结了婚,不过婚姻却并不幸福,离婚之后流落到澳洲教授中文为生,与张到乐发生一场似乎注定要失败的忘年之恋。她的人生也不能算成功,而失败的种子似乎在1984年就已经种下了。
影片的主要人物似乎就是以上这些人了,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人物也非常重要,甚至比以上人物更加重要,就是那位扛着大刀的少年,他出场了两次,第一次还是个小孩子,十多年后再次出现已经是一个初脱稚气的青年,他两次出场都扛着大刀,默默的走在相同的路上,这位没有一句台词的人物也没有名字,只知道他和你我一样,是中国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沉默的扛着他的大刀,而这把大刀他从小就扛在了肩上,明显不是他自己的选择,而是有人安排给他的,以便让他为安排者效命,这把刀就如同我们从小汲取的狼奶;但是刀是双刃的,对安排刀给他的人同样是一种危险,且不是所有人都对这种被安排的生活永远安之若素,终有一天,少年会扔掉大刀安排给他的人生,追求自己内心的道路;那时,不仅仅是那少年,所有人的人生都会改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41
还记得从王勃的《滕王阁序》读到“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才惊诧他的名字有此出处——他也真是那时雄州迷雾中一颗横空飞驰的俊采之星。又记得他回祖家宁波,晚上避开追星者的围堵,秘访著名藏书楼天一阁,只为去查族谱。也记得他在北大回答学子的追捧提问,坦言说其实并未读过《喜剧之王》中作为道具的《演员的自我修养》……这一切都像他的电影:有一点小小的心情寄托,却又同时在“祛魅”。
当然,因为是看着他红起来红过来,因为长期关注香港娱乐圈,我对很多他的负面流言自然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但对很多粉丝的粉饰维护(包括近来传播的煽情文字)也知道不完全是那么一回事。他的好(特别是对电影的执着),他的缺陷(特别是人际交往),都摆在那里,无需贬低或夸饰。他就是一个为电影而生的人,一个可敬也可亲的真实的人(仅就作为观众而言)。
那份可亲,包括他始终不失赤子之心,总会将一些内心的真善美放到电影中(包装成无厘头喜剧正好,免得被揶揄)。像这部《美人鱼》,他说了,源于小时候每天看着大海产生的想象,即里面有他童年梦幻的心结。所以我会为影片透露出的身世心路而感怀,也所以再次证明:他和我们已一起老去,老到在回顾自己的初心。 他谈《美人鱼》的来历,还有一段具体的解释,说人类的起源,是猿猴从海洋中进化而来,但如果他们没有走上陆地,长期生活在水里,也许能进化出鱼尾巴。他说他相信、他希望这是真的。 从猿猴进化成的美人鱼……于是想到被他舍弃的“前身”,《西游记》中的猴子。正好循着这条线索,倒回去看看《大话西游》和《西游•降魔篇》吧,追溯他的前世今生和彼此的初心,像香港诗人何达写过的:“有时也需要向自己学习/向自己繁花盛开的年代/追寻自己的来龙去脉/把自己的精华集中起来/用自己的过去/支持自己的未来”。
先从他上一部编剧导演的作品开始,《西游•降魔篇》,也跟《美人鱼》一样,想象力和小小的搞笑本能还在,但也同样*了《大话西游》。虽然再度出现“爱你一万年”(加上了“只要现在”的感慨),以及那首改编过的《一生所爱》(旋律响起来还是有那么一点痛心),却也仅限于此了。这回的主角是玄奘,是他对信仰的坚持和对大爱的彻悟;孙悟空变成点缀配角,不再是《大话西游》里大情大性、大悲大悟的猴子,而是一个戾气、甚至猥琐的反派,然后忽地就被收服成了跟班……虽属剧情需要,但也可视为一个象征,这才是周星驰心目中的《西游记》吧,从前踢脱世俗、爱得沉重的美猴王,衬托了现在入世的、大爱的唐僧。
近年的周星驰,因为可以完全掌控电影来展示自我,也因为年纪的增长,以往那份小小的心情寄托大起来了,正能量膨胀起来了,于是我们看到,原来他并非那只猴子,他是唐僧。至少周星驰自己趋同如此,他多次谈到相信人是真善美的、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他的理想是通过电影带给观众动力与希望——恰如唐僧的传道。
再回到他在*被真正封神的经典之作,《大话西游》,虽然只是主演,但按一向介入式演出的周星驰作风,里面的台词也贡献了他不少佳构,所以,将该片(特别是下集《仙履奇缘》)看作其巅峰之作也不为过,哪怕仅仅从表演意义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41
看完《美人鱼》,在剧终亮起的灯光里,心情忽然有点复杂沉重,突而其来一种说不清的难过。
因为题材内容惹人深思而感动?因为周星驰数年磨一剑却始终无法回复曾经的生命力而叹息?因为看这片子可感受到他的身世心路而感怀?都有一点吧。
关于疯狂的金钱观,关于童话式的纯真爱情,特别是关于维护海洋保卫地球……这样正路得高大上却又正确得落了俗套的题材,我竟然还会被打动,只能说明我老了。 可是,我们年轻时、周星驰年轻时,不是这样的。对这部依然周星驰(包括标准的周式搞笑、包括他对细节的追求等)、但又并不那么周星驰并不算太出色的电影,很多人表示了怀缅式的失望,尤其与《大话西游》等生命力充沛而又有着深沉寄寓的神作对比,有些东西失落了乃至被*了——本文并不是要参与那种廉价的批评,不过也正可借此怀缅一下。 记得大概是1989年左右,我第一次在日记里谈到周星驰,因他的无厘头熬出了头、这个小配角红了起来而感叹时光。但现在怎么都找不回曾经的笔记了。
由红而大红,携着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泼剌喇的创造力,结合其时整个中国泼剌喇的时势风潮,周星驰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那些搞笑,有纯粹的、甚至是最市井最低下的;但也有机智的、甚至是带着可细味的讽刺的,比如记得《审死官》结尾,他对“官喔”的嘲弄,《百变星君》里,他大义凛然地痛斥说他不靓仔的女生“对不对得起国家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