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又称什么(经济学或者社会学方面的)效应?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03 16:0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2:07
“南辕北辙”与“不充分理由效应”
“南辕北辙”的故事也是尽人皆知的。在我谈论起这个小故事的时候,大脑里立即展现出了当年小学课文中的插图:一个人坐在奔驰(跑的很快的意思,并非是车牌)的车上,回头再跟一个人说话,似乎再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往北边跑,十分的形象。
这篇小故事出自《战国策·魏策四》,是发生战国时期的事情。战国如其名,是一个战乱纷争的年代。在战国后期,一度称雄的魏国(也叫梁国)的安釐(念西而不是里)王想出兵攻打赵国。谋臣季梁本来正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讲述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来讽谏安釐王。原文大概是这样说的: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卷皱)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路),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故事很简单,翻译过来就是: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立刻)半路折回,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去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太行山遇见一个人,正驾着他的车往北面赶,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这几样越好,反而会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