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03 12: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15:36
其源自史学家陈寅恪的说法,陈先生在研究北魏、东西魏、北周、还有隋唐之后,结合这几个朝代的政权特点,就提出了这个观点,并将最能影响那个朝代的*集团,统称为关陇贵族。
(陈寅恪)
由古思今,是无数人的惯性思维,估计无数关陇贵族的代表人物,比如宇文泰,杨坚,李渊在他们生活的时候应该都没有这个概念,只不过觉得关系好进而形成了姻亲纽带和利益关系而已。
关陇贵族如何产生的,就要说到中国历史教科书上一件被大书特书的事情。
那就是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这个改革在教科书中被说成是民族融合的标杆,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奠基性事件。
(孝文帝改革)
其实这样说,有点言过其实了,汉化确实不断深化,可是胡华也在不断深入,所谓的融合,不过是矛盾冲突之后平衡的产物,最后还引发了北魏的*和消亡!
也算是功在千秋,祸在当下的事情。
北魏孝文帝的激进汉化改革,强制推行了20多年,最终爆发了大规模兵变,也就是鲜为人知的“六镇大*”。
(六镇*壁画)
“六镇大*”就是一次面对激进汉化改革的反抗运动,最后也因此北魏*成了东西魏!
虽然因为汉化改革而引发了*,可是汉人胡华和胡人汉化的结果却没有因此而消亡,原因也很简单,施行汉化数十年后,当时的北魏其实已经是一个胡汉杂糅的国度,就连*的六镇这样的情况也不可避免!
从将军到士兵胡汉血统早就乱成了一锅粥!
为了反对汉化而进行的*,却因为血缘关系,最后不了了之,反而促成了关陇贵族的诞生。
由此可见,历史趋势和惯性的强大,在六镇起义之后,关陇集团的雏形就此产生。
确切的说。所谓关陇集团,就是一群借助于*,进而走上历史舞台的武人集团,在这个集团中,有五胡乱华时期没有迁移走,最后留下来的坞堡家族,有六镇本地的大族,有因为国家*迁移过来的外来移民。
他们在北魏统治时期,因为各种原因,成了北魏政权防备北方柔然游民民族攻击的最前线,活跃的地区就是今日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
(关陇贵族活跃地区)
也就是武川镇和周边的六镇。
由军镇就可以知道这是最早的府兵制诞生地,府兵制与其说是兵制不如说是一种兵农共建的*同盟体!
最后在*同盟体越来越强大之后,进而在*之后经历一系列*斗争和博弈产生了国家政权。
因为孝文帝改革的激进,让矛盾激化,最后成就乱这个集团!
这个集团起点源自“六镇大*”,而最终建立则是在北魏*后建立的西魏,北周时期。
西魏和北周因为激进的孝文帝汉化改革,最后都成了胡汉杂糅的政权,鲜卑人和汉人都有相当的势力,这个时候,在一味的强调民族难免会出现更大的*。
于是在民族融合和妥协下建立了西魏,北周政权。
政权一把手皇帝都是鲜卑人,而强大的汉人势力也需要安抚,于是特权阶级就此产生!
产生的节点就是“八柱国”和“十二将军”的出现!
如果用浅显易懂的说法,可以将这“八柱国”和“十二将军”类比下东汉三国时期的世家大族!
(有钱有势的关陇贵族)
都是拥有地盘人口和*经济影响了的大家族。
因为天生掌握有*经济甚至军事资源,关陇贵族集团成型,并成了后续几百年时代的主角。
后来的北周元氏,隋朝杨氏,唐朝李氏都是关陇贵族家族出生,而且都是亲戚。
长期进行的战斗就是岳父夺婿皇位,表哥占表弟江山,反正一家人打来打去,三个朝代轮流转,知道唐朝时期才彻底消亡。
(灭亡都是大小股东斗争)
而消亡的原因,也是皇权的不安还有统治需要决定的。
道理很简单,这关陇贵族通俗的说,就是一个股份制的公司而已,做董事长的就是占股份最大最牛的势力,但是他们依然要受到其他股东的*,这就让大股东皇帝不爽啊,不爽的结果要么是皇权战胜了贵族,要么是贵族联合起来推翻皇权。
北周被灭就是因为如此,贵族联合起来推翻了皇权。
隋朝被灭也是因为如此,贵族联合起来推翻了皇权。
起点除了隋炀帝的滥用民力之外,最关键的就是他急于求成办了一件事,那就是开科取士,这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要抢班夺权的节奏,那当然不能留。
在吸取隋朝灭亡经验上,唐朝这点就做的比较好,前期选择和关陇贵族深度合作,以自身的妥协换取贵族们的退让,慢慢培养平民科举*作为新的散户和小股东。
在国家实力强大民心稳定之后就加大力量培养散户和小股东,让他们开始成为皇权的盟友,最后在唐高宗时期,以*死关陇集团首领长孙无忌为标志,配合成长起来的散户小股东科举*们,以势压人,最终将皇权的威胁。
关陇贵族排除出了统治阶级的序列,他们的股份最后也分散与无数科举*和小股东的手中。
(科举成了贵族的终结者)
皇权就此一家独大,成了无可争议的大股东,中国也就此进入了庶民*的时代。
然后随着庶民*的不断深入,宋明时期,文官*成了中国*的主角,贵族就成了昨日黄花,再也没有了浪花出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