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天是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04 17:3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41
2022年的三伏天从2022年7月16日开始陷入伏击战,历时40天,至8月25日结束,第一次伏击战在7月16日至7月25日,第二次伏击战在7月26日至8月14日,最后一次伏击战在8月15日至8月25日。2022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如下:
今年第一次时间安排:7月16日(周六)至7月25日(周一),共十天。
今年中压日程:7月26日(周二)至8月14日(周日),共20天。
今年最后一个伏日程:8月15日(周一)至8月25日(周四),共十天。
三伏天的注意事项
1、预防中暑
天气炎热,尤其要防止中暑、中暑。尤其是中午和下午最热的时候,要尽量减少外出。高温下外出或工作,一定要做好防暑防晒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墨镜、涂防晒霜、做好防暑降温准备等。三伏天,孩子和老人更要注意,注意通风,不要长时间待在高温中。如果发现老人和小孩有中暑迹象,最好及时降温或送医院观察治疗。
2.抗脱水
高温酷暑出汗,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特别是不能以“渴不渴”来判断是否需要喝水。口渴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指标。当达到2%~4%时,身体感觉口渴,同时已经处于脱水状态,尿液少,颜色呈暗*,此时工作和认知能力会下降。此外,如果你感到极度口渴、皮肤干燥、舌头皲裂、声音嘶哑和虚弱,你可能已经处于中度脱水状态。
3.保持凉爽
很多人认为“夏天防暑降温很有必要”。相反,夏天最需要警惕的是“冷”。立夏时节,人体的阳气逐渐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一旦感冒就容易有寒邪入侵。夏天人们喜欢吃冷饮,喜欢吹空调等等过度贪凉的行为,都有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受到寒邪的伤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41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9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热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42
7月14日,25日,八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