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需一篇十五我国交通工作总结报告,谢谢了,高悬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1: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22:33
交通部副*翁孟勇在全国交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
这次交通科技工作会议的任务是: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交通科技发展成就,交流交通科技工作经验,部署“十一五”交通科技工作,落实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以及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推进公路水路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十五”我国交通科技发展的回顾
“十五”期间,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是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也是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保障和服务作用最为显著的时期。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交通科技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交通科技的发展也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交通部党组大力推进“科教兴交”战略的实施,加大了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张春贤*明确提出了交通科技要坚持“以实用工程为主,以重点公路、水路交通建设中的技术问题为主,以长期想解决而现在还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主,以交通运输发展需要的共性技术和基础研究为主”的“四个为主”的原则。五年来,科技对交通发展的贡献水平不断提高,支撑了公路水路交通的快速发展。
(一)一大批工程技术研究的进展和应用,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保障
2005年预计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9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4万公里,农村公路中沥青与水泥路面的公路里程将达到100万公里。“十五”期间,特殊条件下的多项成套筑路技术,高墩大跨径弯桥构造形式、设计与施工的技术突破,农村公路路面典型结构等技术的开发应用,有力地保障了我国大规模的公路建设,使我国公路主体工程建设技术已经接近或达到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
“十五”是我国公路桥梁和隧道建设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一大批具有世界级技术难度的大跨径桥梁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我国公路桥梁技术总体上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十五”是我国航运发展的高速增长期,航运发展带动了港口与航道的建设,沿海港口建成了344个万吨级深水泊位,是“九五”时期的近两倍,港口与航道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
交通企业通过引进、消化与吸收,研制开发了公路工程筑养路机械、检测设备以及港口成套装卸设备等一系列成套技术装备,不仅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运营提供了保障,还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二)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了行业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是提升交通行业整体能力的重要手段。卫星定位、地理信息、航测遥感、现代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在工程测量、计算机辅助三维立体设计、高等级公路综合管理、车辆定位跟踪与监控、船舶助航导航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集成应用,提升了交通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加强决策支持技术研究,提高了科学决策的水平
根据党*、*的战略部署,交通部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战略研究,提出了21世纪上半叶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三阶段”目标、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交通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业指导意见等。
(四)注重交通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了交通安全保障能力
为加强水上安全监管和专业救助力量建设,加快建立了全天候运行、全方位覆盖的现代化安全保障体系,海事、救捞系统围绕“三精两关键”,抓技术、抓队伍、抓装备,大大提升了安全监管与救助打捞的现代化水平。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的现实情况,交通部实施了“公路安保工程”,重点开展了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防护工程技术等研究,保证了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有效地改善了交通安全状况。
在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面,加强公路和桥梁险情的监控和排查,开展桥梁监测诊断与维修加固、高速公路路面快速修复、治理超限超载等方面的技术研究,集成应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无线通信、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了道路客运车辆、危险品车辆的全程跟踪与安全监控。
研究制定了公路、水运、水上搜救三部综合应急预案和21个分项应急预案,为提高交通应急反应能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五)加快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技术研究,提高了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3年,交通部组织实施了“川九公路”等示范工程,总结出“在设计上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在施工中最小程度地破坏和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以及“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等一系列先进理念与经验,为在全行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了示范作用,起到了促进和带动的作用。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在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等各个环节上注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部分缓解了资源压力。
(六)加强和完善*改革,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十五”期间,是历史上交通科技资金投入最多的时期,累计达60多亿元。1999年以后,我们先后建设了17个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建成了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改善了一批交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基础条件,在全行业开展了“全国交通青年科技英才”、“新世纪十百千人才”的遴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中青年交通科技骨干,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能力较强的交通科技研发队伍。
二、交通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与“十一五”应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
(一)创新是交通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
就交通科技创新来讲,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是交通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要学会兼收并蓄,拓宽我们的视野,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并及时地吸纳、引进或集成到行业中来,使交通行业成为吸收、应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最大行业之一。
(二)“十一五”交通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交通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需求引导、综合集成、强化创新、重点突破”的基本方针,全面实施“科教兴交”和“人才强交”战略,推进交通科技发展的战略性调整,提升公路水路交通的总体科技水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十一五”期间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深化科技*改革,营造科技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吸纳社会科技资源,完善交通科研基地和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初步形成一个适应交通现代化要求、*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符合交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创新体系。
(三)“十一五”交通科技需要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
第一、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第二、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的应用;第三、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技术的应用;第四、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第五、标准规范的制修订。
三、全面推进“十一五”交通科技工作
(一)抓好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交通科技创新能力
抓好交通行业的科技工作,必须眼光长远,紧密结合交通发展的实际,加快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交通科技的创新能力。
在交通科技创新体系中,要发挥*交通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发挥企业在行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发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主力军作用;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抓好交通科技研发工作,提高交通科技进步水平
要集中力量支持对行业或区域交通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牵动性的重大科技项目,着力解决交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力争在一些交通重大技术领域,特别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交通建设重大技术、解决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关键技术和交通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充分发挥科技对交通发展的支撑作用;要选择一批关联度高、应用面广的先进适用技术和重大共性技术,加大科技攻关、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的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对交通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凝练出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前沿技术,实现重点领域的跨越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对交通发展的引领作用。
(三)调动全社会的科技资源,加大交通科技的投入
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发展交通科技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调动和吸收行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资源,逐步形成以*投入为引导,广泛吸引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社会资金等的交通科技投入体系。建立稳定的*交通科研资金渠道。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对交通科技的支持,鼓励和吸引国外和社会资金投向交通研发活动。
(四)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交通科技管理水平
交通部和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交通科技管理职能,拓宽交通科技管理工作的视野,将交通科技工作自觉融入到交通行业发展的大循环中去,将交通科技管理定位在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上,提高科技对交通发展的贡献。
(五)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提高交通科技的应用水平
要在充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做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工作,要将成熟技术及时纳入标准规范。科技管理部门要充分关注行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要大力组织开展交通科技下乡、科技下基层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向在农村公路建设、基层公路与航道养护部门等生产一线工作的同志传授实用科技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科研队伍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和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交通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要逐步建立起鼓励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积极调整科技发展的相关*。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要及时了解和把握世界最新交通科技发展动向,必须要特别强调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应该在更广泛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提高交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和深度,既要充分利用人类共同的科学技术成果,也要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有所作为
参考资料:http://www.jlsygj.gov.cn/htmpag/l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