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故乡,此心安处是吾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1 13: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6:52
作者丨平生锦绣
因为防控需要,连续三年国家提倡就地过年,于是许多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乡”变成了“故乡”。
有些人庆幸自己留在了家乡的城市工作,能在每个团圆佳节回到父母身边,共享天伦之乐;有些人迫于生计外出务工,每年都要千里迢迢赶回故里,与留守的老人、儿童团聚;还有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为了星辰大海的理想,在北上广一线城市打拼,以微薄的收入对抗高昂的生活成本,在风雨飘摇中守护理想的微弱烛光。
但更令我敬佩的,是那些“逆行”的人。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时代的使命,将青春与热血投入偏远地区的建设当中,在“他乡”扎根成“故乡”。许多人都知道“父母在,不远游”,但少有人知道其后一句,“游必有方”。但我想,如若这些“逆行者”向父母“告知了去处”,一定会得到他们无言的支持与牵挂。
而古往今来,这样的人一直都在。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便是一个将“他乡”变成“故乡”的人。他借歌女之口,柔中带刚,道出自己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旷达襟怀。而苏轼谪迁行过的地方,不仅留下了或豪放、或婉约的诗词,还留下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功绩,例如“苏堤”。
2019年央视《主持*赛》,崔爽的一段三分钟展现深深打动了我。她讲述的是一对父子把“他乡”当“故乡”来热爱与建设的故事,是两代人对援滇工作的责任与传承。
“老父亲曾经问过儿子,为什么要再干一届?儿子说,我想完成您的事业,亲眼看着景东彝族自治县脱贫摘帽。”
崔爽从东北来到云南电视台工作,离开故乡也整整十年了,为了追寻梦想,生活打拼在他乡,故乡渐渐变成了一个遥远的地址,一沓往返的车票,甚至是电话那头父母的叮嘱和满头的白发。但和这群援滇干部一样,她为之奋斗的他乡又何尝不是难忘的故乡,它更像是一种信仰,让你站在这里,却看到更远的地方。
“如果有人再问我,你是哪里人,我会认真的回答,我是东北人,但我的家在云南。”崔爽动情地说。
崔爽热情讴歌的援滇干部群体中,有一位女教师分外令人敬仰——“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故乡在黑龙江,却毕生投身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还是华坪儿童之家130位孤儿的妈妈。
1996年,张桂梅主动要求从大理调到更偏远的华坪县,了解到当地大多数女孩没有机会上学,从而导致贫困“代际遗传”,她毅然决定创办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这份爱与信仰,不仅能抵岁月漫长,更赋予她“洪荒之力”,她节衣缩食、四处“化缘”,还差一点走上街头为学校伙食费乞讨,哪还顾得上病弱的身体与爱人离世的悲伤,她甚至要求预支自己的“丧葬费”,用到女孩们的生活学习上,而把骨灰撒在金沙江。
女子高中的1800多名女孩,也从未辜负她的期望,她们如愿踏入了大学校门,许多女孩选择了师、医、军、警等基层奉献型职业,也有人学成后回到华平女高,接过恩师手中“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接力棒,薪火相传。
张桂梅或许终其一生都不会回到东北,因为“他乡”云南,早已成为她深深扎根的“故乡”。而她本身,也成为了数千名学生和数百个孤儿心中的“故乡”,充满温暖、力量,爱与希望。
前期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为原型改编。十一批180余名福建挂职干部接力攀登,两千余名三支一扶工作队员、专家院士、西部计划志愿者前赴后继,因地制宜,对口帮扶,脱贫攻坚,以如山的坚韧、如海的壮阔,与宁夏人民久久为功,创造“闽宁模式”,缚住贫困苍龙。
《山海情》中郭闽航,正是以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为原型,而我的一位朋友,也是厦大支教团的一员,贺兰山高,鹭江水长,路远情深,山海无惧,他们一直都是现实版“山海情”的践行者。当我问他为何放弃直接保研而选择支教一年,他的回答朴实无华,却蕴含深意。
“退潮后的海滩上有小鱼搁浅,我们一条条捡起扔回海中,海洋那么大,小鱼那么多,我们捡不完,也没有人在乎,但每一条小鱼都在乎。”
他告诉我,这是厦大研支团的助学故事,他们和孩子手牵着梦想,要用教育书写希望。他还说,比起前辈,他们做的远不够多,一年后研支团成员还会回到厦大,在专业领域各自深造,而有些援宁教师,终其一生奉献给了这一方热土的讲台,生生扎根成“他乡”戈壁最美的胡杨。
2020年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这些“逆行者”的奋斗与奉献,而守护这山河锦绣、国泰民安的,同样是一批“逆行者”。他们,是除夕夜驰援疫区的医护工作者,是抗洪抗震的救援官兵,是常年驻守边疆的军队、战斗在“金三角”的一线缉毒*···
常言“落叶归根”,但在岁月静好中“负重前行”的这批人当中,有许多手足忠魂,最终埋骨他乡,甚至连至亲都无法祭奠。但幸运地,我们国家从不乏这样的人,他们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将自己的故乡置之度外,以满腔热血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故乡。
*诗言:“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无论是他乡,故乡,此心安处便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