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8 20:5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9 19:47
在网上搜索南京旅游攻略,许多文章都在推荐你去看一场陈峰宁的专场,喝喝茶听听南京白话相声。对于南京人来说,陈峰宁是地标,是幽默的招牌。采访时陈峰宁说:“南京话是独一份的,需要南京的文艺工作者担负起责任,把南京话推广出去。”在陈峰宁眼中,南京人热情、好客、直白,南京话独特、寓意丰富,用南京话讲南京人的故事,是个性;而用诙谐的方式、形象生动的语言,让大家在开心之余得到一些启迪,则是共性。这种共性是笑完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都有一些不如意,笑容则可以冲淡有时遇到的苦涩。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9 19:47
他不仅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众多名人,还能把南京市井百姓的特点表现得漓淋尽致。在相声观众不断流失的背景下,他表演的《醉酒》《理发》《新*、老*》等深受很多年轻观众的喜爱。究其原因,正是陈峰宁的相声接地气,生活化,几乎都是由南京人的真实生活改编的。这又离不开陈峰宁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9 19:48
南京话,是陈峰宁相声表演中的一大特色。但在采访中,记者意外发现,陈峰宁的南京话,也是后来学的。陈峰宁的父母都是河北人,小时候,他随父母来到南京生活,那时说的都是普通话。但同学们都说南京话,我这个说普通话的孩子就成了一个奇怪的人,人家不跟我玩儿,可把我给急的,下意识就开始学同学们的口音,渐渐地说起话来也就跟南京孩子没什么差别了。在陈峰宁表演时,通常介绍故事背景时都说普通话,当故事中的南京人说话时,才用南京话。对此,有观众认为,他索性都用南京话说,效果可能更好。但陈峰宁却笑着说出了他的“糗”事,如果连故事背景也用南京话,他说起来就不顺溜,只有在相声中需要南京人物出声的时候,他才能将南京话说得原味地道。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9 19:48
最赢得观众笑声的,是陈峰宁模仿的各种活灵活现的市井小人物,比如《挤公交》上演的是公交车司机与乘客之间啼笑皆非的故事,《抢红包》说的是过年时小夫妻俩光顾着用手机抢红包,闹起了矛盾。陈峰宁说,这些都是自己的原创,素材内容取材于新闻、网络,都是发生在百姓身边的真人真事,观众很容易有共鸣。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9 19:49
他往台上一站,貌不惊人,但一开口台下就笑声不断;他带有南京风味的单口相声,听起来让人捧腹,但又都来自生活,就发生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他的相声,被网友拿来和“海派清口”比肩,因此,他也有“南京周立波”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