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1 06: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9:03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信息的迅速滋生、传播对信息资源高效管理提出了挑战,*在公共事务的处理和*决策的制定中面临着强大的信息冲击。在*以往的信息管理活动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往往采取从零开始的信息处理模式,存在着大量重复性劳动,信息利用效率低下。同时由于*部门间的物理隔离,信息采集、标引、分类以及存储检索未能采用统一的标准,这就可能造成各部门信息的冲突和矛盾,不利于*科学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因此,建立*信息复用模型,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化和发展,实现信息的高效转化和转移对于*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情报信息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信息复用概念
复用概念首先是应用在计算机领域,它的第一次引人是在1968年NATO软件工程会议上Mcllroy的论文《大量生产的软件构件》中。在此以前,子程序的概念已经体现了复用的思想,但其目的是为了节省当时昂贵的机器内存资源,并不是为了节省开发软件所需的人力资源。然而子程序的概念的确可以用于节省人力资源的目的,从而出现了通用子程序库,供程序员在编程时使用。数学程序库就是非常成功的子程序复用技术应用。此后随着软件复用和各种复用技术的发展,复用概念开始渗透到其他领域,信息复用就是其中的一个方向。
信息复用是指面向已有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工作,充分利用过去信息管理的资源、知识、技术和经验用于构造新的信息资源,为以后解决同样或相似问题提供成型化、模块化的信息支持。在*信息管理活动中,信息复用可能发生在三个维度上:①时间维:以已有信息为版本,从内容和存储状态两方面进行适时更新,适应新的需求,即信息的维护。②平台维:以已有的信息处理平台为基础,考虑使用主体、事务特点和信息内容,搭建新的平台,即信息平台的移植。③应用维:将某一*部门或是某一领域内的信息资源应用于其他部门或领域以解决问题,使其信息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即信息资源的转化。
2基于知识管理技术的*信息复用模型
本文借鉴软件复用的模型,在此基础上融人知识管理的技术、方法,设计出信息复用模型,即重复使用信息的过程,在信息应用维的角度来看在多次不同的信息应用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信息元素的过程。通过信息复用,在信息利用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已经采集或已入库信息元素,消除包括信息获取、整理、鉴定等在内的许多重复劳动,从而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复用,主要包括技术和非技术因素,下面予以简要介绍。
2.1*部门数据获取
数据的获取是对众多信息元素进行求精的过程,利用知识发现中的知识挖掘技术,从大量原始数据库中挖掘出隐含信息,同时各部门间中存在许多关联知识、聚类知识、分类知识、偏差知识、预测知识,通过知识发现技术进行获得。
*部门信息资源的获取可分为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知识检索工具对*各部门数据库的显性知识资源进行地毯式搜索,获取所定义和所要求的信息元素,另一个途径是通过在*各部门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体会、说明等以编码化的形式表述出来,添加到*数据中。为了提高数据的获取率和获取效果,保证充足的信息源是根本。*一是要鼓励各部门相互开放资料库,建立更为广泛的信息联系和信息交换;二是提供一个*内部的自由交流平台,如*部门论坛、QQ群、博客圈等,在群内设置专门的个人信息跟踪员,对*人员发表的意见、看法、经验等进行匿名式总结,定期以报告的形式在*内发表;三是将*部门信息互动和部门协同办公纳人考核部门绩效的范围内,鼓励各部门间的相互学习和信息交流。
2.2*部门数据标准化和描述
数据标准化和描述是信息元素标引的过程。运用知识挖掘,对*各部门信息资源进行较高层次的语种识别、语义分析,总结出数据特征。从*不同部门所获取的数据由于存在不同的实体单位中,所以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各部门的存储状态和格式限定使得相同数据的解释发生了困难,所以有必要对所获取的信息元素进行标准化。*数据标准化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对*各部门信息获取的时间、获取源以及使用的政务范围作出解释。一方面减少同一数据源的重复采集,并依据*信息采集时间适时对现有的信息进行更新,另一方面对*信息的访问权限做一定的*,将涉密信息流通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二是建立*数据标准。20世纪90年代美国联邦*设计支持公众搜寻、获取和使用*公开的信息资源的分布式信息资源及利用体系GILS(*信息定位服务),现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得到应用,GILS对政务信息处理标准作了规定;作为描述网络资源的元数据格式DC(都柏林核心元数据)现已成为InternetRFC2413和美国国家信息标准Z39.85。英国e-GMF、加拿大TBITS39.1、澳大利亚AGIL、欧盟MIReG等都在DC的基础上构建*信息资源的元数据格式。而我国尚未建立*数据标准化模式和模型,因此应该在借鉴国外标准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国内*软硬件现状,建立适用于我国*的数据标准。
*部门信息资源管理中利用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的特点,模拟专家的思维方式对*各部门知识框架、语义网络进行推理和解释,将相关规则与部门数据特征进行匹配,对各部门数据特征进行概念化描述。数据标准化和描述在规范*各部门知识掌握度、扩散度和编码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实现各部门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基础,为整合共享平台的建设奠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和交换标准。包括对*各部门的显性知识格式、存储状态、知识构成方式等进行统一与规范化,及对*各部门的隐性知识进行编码化处理,使其显性化。
2.3*部门数据分类和重组
提取信息元素特征,对数据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类集成,并利用信息间的关联度进行信息重组,产生新的知识。面向概念的知识地图对*部门信息资源进行内容分类和管理,将各部门存在的知识孤岛、数据孤岛建立联系,实现信息元素的重组。同时数据仓库面向主题的特点,使得数据仓库在处理信息时,能够面向事务处理任务,将数据按照一定的主题域进行组织,将现存信息通过新的组织形式,产生新的知识。信息元素的重组集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面向对象层次的信息集成。该层次的信息单元集成主要是以*人员职能、权限层次以及专业化程度的不同为基础进行划分并设计人口的。*部门信息资源具有针对解决问题的特定性,因此应用主体也是特定的。面向对象层次的信息集成可分为三大类:一是面向*业务人员的信息集成。*业务型人员长期面对基础性的业务处理活动,所需知识主要是流程性信息、技术性信息和经验性信息,在接到领导指示后能够迅速获取相关执行信息,并将该次执行情况与以往处理事件进行比对,寻找可借鉴性信息,同时将业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反馈;二是面向*领导型人员。*领导型人员面对大量的决策和协调事务,所需知识主要为*性信息,在面对新的行政事件和行政活动中,领导人员一方面从*集成知识库中寻找行政依据,一方面从*专家那寻求专业支持和科学建议,为*活动的执行部署规划;三是面向*专家型人员。*专家对*、对社会环境、对国内外形势进行分析,给出*领导建设性意见,并对*业务人员反馈的政务活动信息进行编码化处理,加人*案例知识库中。三个层面的*人员相互协调与沟通,实现集成的政务知识螺旋升值的目的。
面向对象层次的信息集成关注的焦点在于体现具有相同特征、类似粒度的信息单元对于*部门信息应用主体使用的便捷性。
(2)面向活动过程的信息集成。该层次的信息单元集成是以活动阶段为基础进行划分的,其目的是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面向活动过程的信息集成重新审视政务管理活动,分析政务活动的各要素及其关系,并利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对其进行整合与封装。在信息集成过程中把握*各部门间信息供求关系与约束机制,形成面向活动过程的知识体和知识簇,实现对*业务流的支持。
(3)面向主题的信息集成。该层次的集成是以信息应用主题为基础进行划分的。其目的是提高信息应用的有效性,从而达到信息价值的实现和转化。将分散于各部门的,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息以某项应用主题为导向进行集成,建立相应的信息集成体,建立以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为主的基础信息资源知识库;以财政、国土、国资、房地产、现代农业等为主的宏观*信息资源知识库;以食品药品监管、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流动人口、安监、质监、社会信用等为主的社会管理信息资源知识库;以劳动就业、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为主的公共服务信息资源知识库。面向主题的信息集成,以应用为导向,以信息的相关性和荆合度为串通依据,打破了部门分割信息的局面。
2.4*部门数据存储与检索
数据有序存储是*部门信息资源得以有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对分析集成后的*部门信息资源进行存储,一方面为各部门信息的共享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另一方面将产生的新知识人库这一方法有利于扩大信息储备容量,提高信息复用率。为了便于*各部门的利用,在数据存储格式上一是要考虑兼容性,*整合共享知识库与各部门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人口相兼容,能够进行数据的自由对接和信息的正常读取。这就对*整合共享知识库的建设平台硬件和软件设备提出了要求。目前处理大量数据服务模式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以其低成本、高利用率与反应迅速的特点,成为了*建设信息服务后台支撑的有效选择。将挖掘整合的数据存放在*公有云平台之上,一方面保证*数据安全性,另一方面云计算数据中心数据共享解决了各部门重复采集数据、数据格式不统一问题。云计算中心虚拟化的技术特点,使得数据在*各部门流向中更具灵活性,通过调度系统来协调各部门业务信息的使用和迁移。
知识地图具有搜索导航功能,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查到他们所需的知识点,是一种能够帮助在什么地方找到知识的信息管理工具。在*知识地图的搜索过程中,*人员不仅搜索本部门的信息,也将与搜索相关的其他部门信息源串联起来,形成相关政务知识网络,对*各部门信息资源集成性推送。知识地图动态反应*部门信息资源的存量和流量,并进行实时定位和动态追踪,为信息的快速提供和有效共享以及信息的高频次复用奠定了基础。
除了上述的知识管理技术因素外,信息复用还涉及众多的非技术因素,如:部门协调机制;部门人员信息管理技能;部门信息数据库开放程度等等。这些因素都关系到信息复用容量、信息复用水平以及信息复用的进展情况。
3基于知识管理技术的*信息复用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3.1信息复用在*应急预防中的应用
*应急预防是以危机预警信息和危机防范信息为基础进行的,*通过应急预防达到*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的高效化,实现*的敏捷应急、柔性应急、即时应急和科学应急。*应急预防是建立在大量的信息存储和获取速度之上的,信息复用通过对各地区、各部门采集监控得到的危机信息、灾害状态、灾害数据等进行移植和整合,并对危机发生的频率、时间和空间以及强度进行预测,形成一定的预警机制,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我国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县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灾害最大的教训是没有做好预警和避险工作,而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风险管理尚不到位,未进行系统风险预警设施的建设,这次灾害再次给我国风险预警敲响了警钟。
3.2信息复用在*应急响应中的应用
*应急响应即在危机发生时,*在组织、应急资源、应急调度等方面有针对性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由于危机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动态性、灾难性等特点,危机的响应要求及时、迅速、科学,这就要求*在应急响应中能够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迅速做出决策,制定科学的应急方案。*可通过对以往建立的应急专家库、应急案例库、应急管理系统等封装化的知识模块进行比对调用,在已有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危机具体特点进行改进和完善。危机信息的案例、应对信息的复用为*制定决策节省了一定时间,使得*应急响应迅速、有效。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唐山市*调阅唐山大地震档案和地震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总结借鉴唐山抗震救灾经验,为四川灾区抗震救灾献计献策,在震后搜救、卫生防疫、伤员救治、灾民安置、救灾物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90多条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被报送四川省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在汶川地震灾后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3信息复用在*应急恢复中的应用
危机发生后的应急恢复主要包括应急恢复计划的制定、应急恢复资源管理、心理疏导等,目的在于实现受灾地区的稳定、重建的顺利进行。信息复用在这个环节同样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应急恢复计划的制定中,通过信息复用得到一个危机类型对恢复计划制定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危机类型对恢复计划制定的不同要求,从而根据危机发生的时空、程度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恢复计划。根据国内外经验,建立多灾种*度多领域的灾后重建案例库和专家库。例如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灾后的.10年重建、1999年台湾9.21地震灾后的6年重建、2005年美国新奥尔良飓风灾后的7年重建等等都为2008年我国汶川特大地震的灾后重建提供了蓝本。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在考虑国情的基础上复用国际灾后重建的先进经验,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的灾后重建模式,为汶川灾后重建的快速推进奠定了基础。
4基于知识管理技术的*信息复用的几点建议
基于知识管理技术的*信息复用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要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发挥*信息复用的效率和作用,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和结构优化,还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4.1以信息集成为基础,为*信息复用提供模块化知识
*信息复用以信息的有效集成为基础。信息集成既是构成信息系统的一种方式,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采取信息集成的方法,理清*各部门横向和纵向的信息流,把*组织及其所处环境看做一个整体,在信息维度把各相关的信息要素集成起来,使*信息组织得到最优化。因此,在研究*信息复用的同时,有必要建立*信息的集成机制和框架,主要表现为:①*各部门知识库的集成;②应急知识库与常态下*知识库的集成;③*知识库和企业知识库、其它社会组织知识库的集成。利用知识管理技术挖掘信息关联,聚类形成知识模块,方便*信息的模块化复用。
4.2以信息共享为途径,扩展*信息复用的广度和深度
*各部门存在的信息孤岛是影响*信息复用广度和深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积极推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为*信息复用提供更为全面和更为深化的信息支持。利用知识化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搭建政务知识网络,一方面与已有信息进行相互对照,减少信息冗余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将社会技术的获取策略相结合,多种知识获取途径、知识获取方式以及多层次的获取主体相集成,在搭建政务知识基础平台的前提下,构建完备的知识获取技术系统。政务知识网络包括*内部知识网络和*外部知识网络:①*部门外部知识网络的知识获取。*部门存在于一个实体环境中,包括人文、技术、组织环境等,外部知识网络依托于*门户与实体部门的收集,最终形成各类基础数据库。②*部门内部知识网络的知识获取。*内部知识网络主要依托于*部门内部个人终端计算机与服务器的连接,利用搭建的部门论坛、电子邮件、员工社区等获取部门、个人的知识。然后将获取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编码,形成正式化、结构化、可见、可读、可听的显性知识,扩展*知识库存量,为*信息复用提供更为全面的知识储备。
4.3加快*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提升信息复用水平
*信息复用的实现需要*知识网络平台的渠道、工具和方法进行辅助。建立一套用于支持*信息复用的知识管理系统是未来*信息复用发展和研究的方向。该系统的框架应该以知识挖掘、知识仓库、知识地图等知识管理技术和方法为支撑,形成案例库、专家库、模型库、基础数据库等知识库集群,实现面向对象、面向主题、面向活动流程的应用。
5 结语
*信息资源在*的运作过程中起着推动和传递的作用;在*决策过程中起着智囊的作用,*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有效利用成为了提升*行政能力的关键。借鉴知识管理技术做到信息的一次采集多式转换,一次生成多次利用,提高*信息利用效率,为*提供更加集成化、规范化和灵活化的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