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情事老来悲(姜夔的三首元夕词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9 12: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23:14
读罢姜夔的三首《鹧鸪天》词,心里似乎又有许多话要说,而且我又觉得我前面的那篇《一段情要沉吟多少年》写得是如此的肤浅了,因为在这三首元夕词中所表白出来的浓情厚意不是我辈所能臆想的。
这三首《鹧鸪天》词是姜夔四十多岁时寄居临安时所作。
第一首是“正月十一观灯”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山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这是一首闹中取静的词。观花灯本应是欢乐的事。但眼前的马嘶人闹的景象却勾起了一个中年男人对往日情景的追忆。在这滚滚红尘中,他的心却是孤独的痛苦的。因为在他的心中沉淀着一段终生难释的情怀。那少年时的一段情埋藏在心头,似一坛烈酒,经过了如水流年,非但未淡化而且会变得更浓更香。平日里,家有妻室,儿女乘肩,粗茶淡饭,诗书作伴暂时也许会淡薄记忆,但那是沉淀并不意味着往事会烟消云散。在这灯火阑珊的元夕夜,在欢聚的人流中他是那样的忆念那些流逝的岁月,那人那灯那情景再次出现在眼前。但流年如水,,灯火阑珊,何处觅同心,此情只待成追忆了。
一句“少年情事老来悲”感人心魄。既道出了作者的悲苦心景,又概括了少年情怀的浪漫和老来情结的难了。
本是欢聚,却是悲苦,人散了,心装许多愁,缓缓而归。
第二首是“元夜不出”
忆昨天街预赏时,柳悭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帘寂寂,月低低。旧情惟有绛都词。芙蓉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
前日里是元宵灯节的预演,他还在女儿的陪伴下去看了,似乎还有兴致,而今日里是元宵节啊,是最欢乐的时候啊。可是却不想出去了。为何?是春寒。只是怕春寒吗,未必见得。也许这怕春寒只是一托词。其实是有更深的原因的,他怕的是触景伤情,怕昨晚的情景再现,他怕勾起他那沉淀的少年情怀。真是一个重情而伤心的男人,他就象那经过了风雪相伴,随时都会飘飞的梅花,寂寞,孤傲而悲泣。他轻掩柴扉,躲进小屋,做什么呢,睡觉吗,他能安睡吗?夜深了,。帘深深,月低低,照无眠。旧时的情感都倾注在他在苏州所作的《暗香》和《疏影》中了。临家的孩子回家了,那种开心,那种开怀的笑!他并没有睡,他“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一个并不算老的男人,其心景是那样的低沉,那样的悲惨,让我们再次想起他那句:“少年情事老来悲”。一段久远的情事却那样深刻地铭记于心,永难忘怀。这种痴迷人间少有。
笫三首元夕有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经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本词为白石散人怀念故人之作。据传,姜白石早年浪迹江淮,在合肥认识了一位精通音律,善谈琵琶之勾栏女子。至此,子期伯牙,引为知音,结下不解之缘。但最终不能相守,擦肩而过,天各一方。姜深憾之,二十多年未能释怀。值此上灯佳节,俪影成双。元宵的红莲灯便幻化成词人心中那点隽永的朱砂痣,故心痛徘徊之余,沉吟成此佳作。
肥水东流无尽期,肥水东流,滔滔无尽,恰似词人此恨绵绵无绝期。词人此刻正被相思的潮水淹没,回想当年,也许真不该和琵琶女认识并种下情根。如今相思泛滥,是灾,亦是劫。而无论是灾是劫,词人都是注定逃不过的。词以东流之水开明宗义,很容易让人想起李后主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恨绵长如此,教人断肠。言“种”,形象而意义深远,要知道这份相思已在词人心中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此生固然是无法拔除了。然而值得玩味的是,诗人一反常态的对这种感情冠以“不合”之谓,实为无奈之辞。词人真的后悔当初的那场结识吗?肯定不是。只是情到深处每每不堪,词人真正抱憾的是不能和这位红颜知己长相厮守,而要独自承受几十载如一日的苦恋。起笔峻拔,感情凝重,让人一下子跌入词人设置的感情漩涡中。
梦中未比丹青见,
牐牥道锖鼍山鸟啼。
既是“元夕有所梦”,那么,梦境如何?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词人的梦境定与他朝思暮想的故人有关。在画中,伊人虽巧笑嫣然,但凝然无语,不解词人相思之苦;在梦中,伊人也许会柳腰款摆,迎面走来,而词人也正待迎合。但就在这恍惚迷离之间,山鸟悲啼,把一场好梦也给生生的惊破了。想起金昌绪有过这么一首诗:“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明明是天各一方,只能在梦中相见聊慰相思之苦。然而,连美梦也不能持久,这是多么悲哀的现实!这首词写的是元宵之夜,然而可以想见的是,寻常日子,词人的思念也是枝枝蔓蔓的。只是适遇佳节,思念便借了势,疯长成遮蔽心房的蒲苇。能够经历几十年风雨洗礼的感情绝非等闲,其用情之专,用情之深,让人唏嘘不已。
春未绿,鬓先丝,
牐犎思浔鹁貌怀杀。
牐犓教岁岁红莲夜,
牐犃酱Τ烈鞲髯灾。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春天未至,鬓已先斑,看似感慨年华易逝,青春散场。实则是在遗憾没有了伊人,爱情堕入永远的冬天,春天不会再来。历经几度春秋的词人阅尽沧桑,终凄然道:“人间别久不成悲”。不知不觉中,时光流转,尘缘已经逝去二十几年。那段被唤醒的恋情成为词人心中永远的痛。在此,“不成悲”与上文的“不合”有同工之妙。“不合”即是“合该”,“不成悲”实则“已成悲”。只是日子久了,当初的刺痛变成了钝痛。虽然阔别多年,虽然了无音讯,只要一记起那段欢聚的时光,词人就难以自抑。我们无法知道两人是怎样走到一起又怎样相恋又怎样分开的。但通过最后两句,我们依稀可以窥见端倪:“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灯挂红莲,嬉闹元宵,以乐景衬伤情,这在词中殊为常见,然其情缠绵哀婉,令人愀然动容。或许多年以前,两人就俪影双双在灯火阑珊处留连忘返。词人相信两个人的这段感情是深挚的,是心心相印的,那位多情的女子也会在这样的夜晚牵挂着自己,念叨着自己。这样两面写到比光写自己单方面的恋情要深入得多,神思所极,遥系彼端,境界一下子拓宽了,任人遐思。于结句中姜夔清俊空灵的词风表露无遗。
少年情事老来悲(姜夔的三首元夕词赏析)
一句“少年情事老来悲”感人心魄。既道出了作者的悲苦心景,又概括了少年情怀的浪漫和老来情结的难了。本是欢聚,却是悲苦,人散了,心装许多愁,缓缓而归。第二首是“元夜不出”忆昨天街预赏时,柳悭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帘寂寂,月低低。旧情惟有绛都词。芙蓉影暗...
少年情事老来悲(姜夔的三首元夕词赏析)
少年情事老来悲是姜夔元夕词中的核心情感表达。姜夔的元夕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著称。在他的词中,“少年情事老来悲”不仅是对逝去青春的怀念,更是对时光无情流转的无奈与慨叹。通过他的词,我们可以窥见一个饱经风霜的文人墨客,在元宵佳节这个特殊时刻,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
少年情事老来悲"出自姜夔哪一首词
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全文如下: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大意:街道上的风光,在纵情赏灯的时候,豪贵家的纱灯笼还未出门,门外的马儿已在嘶吼。我这白发...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原文_翻译及赏析
所谓“不成悲”者,是指久别相思,由 *** 外露转向深沉内敛,由多愁善感变为隐忍节制,显出一种“不成悲”的淡漠与迟钝,实际是一种更深藏更沉郁的悲愁。全词情致深婉空灵。 赏析三 这首《鹧鸪天·元夕有所梦》,乃姜夔为怀念身在合肥的恋人而作,作于宁宗庆元三年(1197)元宵节之时。据夏承焘先生考证,姜夔在初遇...
《鹧鸪天》诗词鉴赏
《鹧鸪天》诗词鉴赏5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译文 街道上的风光,在纵情赏灯的时候,豪贵家的纱灯笼还未出门,门外的马儿已在嘶吼。我这白发苍苍的平民百姓,没有随从呼前拥后。只有相随作伴的...
八字偏阳的女人有仙缘,纯阳八字带仙体
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据宋末元初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南宋都城临安元夕前常有试灯预赏之事。试灯始自正月初十,此词写的是正月十一。 若说正月初一那首词有淡淡的惆怅,到了这首便演化为如影随形的寂寞。 观灯是热闹的,巷陌满是欢乐的人群。风道骨的诗人,也混了进去。
最凄凉最悲伤的古诗词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南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全词采用对比...
春日登楼怀旧原文_翻译及赏析
——宋代·姜夔《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 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 巷陌风光纵赏时, 笼纱未出马先嘶。 白头居士无呵殿, 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 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 看了游人缓缓归。翠阁朱栏倚处危,夜凉闲捻彩箫吹。曲中双凤已分飞。绿酒...
人间别久不成悲,两处沉吟各自知什么意思
出自《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作品。这是透露恋人信息和相恋时地非常显豁的词作。原文如下: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译文如下: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早知...
苏枕书个人简介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这句诗仿佛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描绘了她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细腻感受。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将它们转化为文字,表达出独特的视角与情感。苏枕书的作品风格沉静舒展,不急不躁,却能深深触动人心。她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