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去哪儿了: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9 12: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0:07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时间的流逝感觉不安。有时候甚至陷入一种,明知道时间宝贵却还是无所事事,又因为浪费了时间,继续用无所事事来排遣压力的怪圈。
和身边的朋友聊天,发现我不是一个人。大家都有点小焦虑。越来越多比你小的人过的却比你好,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而前路还是一片迷雾。
这种焦虑也许可以转变成动力,让你更加充分地利用时间,去努力提升自己。但对于更多的人,包括去年的我,这种焦虑只让自己沉不下心去做好一件事儿,或者说做任何事都太功利了,总寄希望短期内的突飞猛进,如果效果很小,便有些缺乏耐心,无法坚持。更因为这样的焦虑,而觉得时间不够用,给自己安排了满满的计划,结果导致全盘崩掉,心情沮丧。
在这样的状况下,我接触到了《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其实是随笔式的,把李笑来平日写的关于时间管理的博客集结出书,篇章之间的逻辑比较松散,但是有些观点我第一次听到,特别地触动我,有些方法我用了一段时间,也觉得比较有效,在下面分享下。
我觉得这和理财是一个道理,理财的第一步总是记账,你只有了解自己的开支情况,才能分析哪些不合理,继而制定省钱计划。
书中有个事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生物科学家柳比歇夫是如何通过他独创的所谓“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惊人的成就的。
如此成就实乃大师才能完成,普通人简直望尘莫及。但是即使如此,从柳比歇夫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习惯中,也可以窥得一点高效利用时间的方法。柳比歇夫有一个重要的习惯,一直坚持“事件-时间日志”,他会详细的记录下每天做的事情,以及所花的时间。长期坚持这个习惯,他甚至养成了对时间精确感知的能力,不需要钟表就知道时间过去了多少。
我们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其实大多数情况并非如此。
我们只是不知道时间去哪儿了。你只需要稍微记录下,就会知道你有很多宝贵的时间都拿来浪费在手机、无用社交等上面,你本来可以用它们去培养梦想的小树苗。
从看这本书开始,我立马就开始了记录时间的习惯,到目前已经坚持了4个月。明显的一个感受就是,时间变慢了。常常是做了很多事情,但还有很多空余的时间。这种感觉让我很安心,也让我对时间流逝没有那么焦虑了。
不过,我自己并不喜欢用纸笔记录,主要是觉得每做完一件事,都要拿出来记录,实在浪费时间。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在寻找记录时间的app,最后还真让我找到了,界面简洁,操作简单,轻轻松松地就把这个习惯坚持下来了。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时间块 。
在养成用时间块记录时间之后,我发现:
虽然人们常常说,自己想要升职加薪赢取白富美(高富帅)走向人生巅峰。但我们心里也是知道的,这样的成功跟出身、天分、运气和努力等多种因素相关,而且也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
我们每个人都要制定自己的幸福计划,对于小小的个人来说,完成了自己的计划便是成功,这体现了对自己的强大控制力。
李笑来在书里说道,坚持到底便能成功的前提是, 一、你的计划是合理的 ,比如说你现在英语四六级都不到,但却想在三个月去拿到雅思7分上,这样子的计划多半会以失败告终。 二、你的方法是正确的 ,比如,明明你想要提高口语,却不积累预料,找人陪练。那么即使你坚持了一年,口语也未必有很大的进步。要避免以上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多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也可以请教这个领域的专家,而且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反馈进行调整。
还有一个问题是,计划要制定多长的。
以前看到朋友分享了一篇关于周迅的文章:她的老师在大学时候为她推算了一下,如果她十年后想要成为最好的女演员并发行一张属于自己的音乐专辑,前面四年分别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为周迅敲响了警钟。于是,之后的她制定了明确的计划,并且踏踏实实地执行下来,最终才成就现在的周迅。
能制定这样的长期计划并且执行下来是特别美好的一件事,但是其难度也是很大的。实际上,计划的时间越长,你越难完成。一是生活中变动很多,时间越长,包含的变数越多。二是很少有人能够清晰地预见好几年后自己想要什么,我们的目标常常是在变化的。比如以前我想从事动画制作,现在我也感兴趣,却不想以此为职业了。
我自己因为常做计划,完成的比例也算不低,再加上今年准备暑假去考雅思,拿到7分+,所以不得不把计划的时间拉的长一点。但是刚开始制定计划的时候,完全不用一口吃一个胖子。
先好好把周计划定好再说。像我自己,虽然制定的是年计划,但是真正执行起来,依然是落实在日计划和周计划的。如果不把长期计划进行细分,落实在每一天,是基本不大可能完成的。
我会用excel把年计划做好,最小单位是一周。周计划和日计划则是使用行事历本来跟进(推荐初啼行事历本,很漂亮,布局也很清晰)
以上两个方法和工具,都是让我受益匪浅的,希望也能帮助到你^_^
当然最推荐的,还是去读一读《把时间当作朋友》,也许能得到不一样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