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白海豚保护区的调查报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1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22:11
1999年10月由广东省*批准建立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经过近四年精心管理和不懈努力,2003年6月由*正式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珠江口水域内伶仃岛至牛头岛之间,面积约460平方千米。
珠江口水域是中国中华白海豚分布最密集和拥有资源数量最多的区域。这里能成为海豚栖息活动的密集区,主要得益于珠江口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为中华白海豚提供了生息、繁殖的有利条件。
珠江口水域水温和盐度条件适中、水质肥沃,适宜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繁衍。珠江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河流,年迳流量达3124亿立方米。珠江出海口所在的伶仃洋水域宽广,气候温和。这里的自然条件,尤其适合习惯于在热带和*带河口地区生活的中华白海豚。丰富的生物资源给多种鱼类生物提供了天然产卵和繁育环境。珠江口伶仃洋水域属热带和南*带河口区,水产资源非常丰富。根据南海水产研究所对珠江口的渔业资料,在一项周年调查中就鉴定了154种鱼类,1993年的海岛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显示,珠江口水域出现的*乌贼类有15种,甲壳类30余种。大铲岛以南万山群岛以北一带水域中游泳生物资源蕴藏量可达1万吨以上,为中华白海豚的栖息繁衍提供了充足丰富的饵料基础。
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自然性相对较高,生态环境较为理想。岛岸周围没有渔港和大型工业设施。内伶仃岛自建国来岛上长期没有常住居民,也没有对岛岸周围进行经济开发。因此,内伶仃岛沿岸保持相对较高的自然度。而香港大屿山西侧在新机场建设前也一直未被开发。在香港新机场建设过程中发现附近19头死亡的中华白海豚后,香港特区*注意到了中华白海豚的保护问题,在回归后建立了海岸公园,直到现在,在大屿山西侧的沙洲和龙鼓洲附近仍保持一小段自然岸线。广东省*发布的严禁在“经济鱼类繁育场”和“幼鱼、幼虾保护区”内拖网作业法规也在最大限度上保持了保护区的自然度,维护了保护区一带海底生态的自然性。这就是中国种群数量最大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区。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规划图
中华白海豚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海洋哺乳动物,虽然分布较广,但由于人们对海洋资源的破坏,变得越来越稀少和珍贵。作为珍稀海洋哺乳类动物,其进化史、生活史、生理和生态特征都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有“海上大熊猫”、“海上国宝”的美誉。在中国主要集中分布在珠江口和厦门海域。初步认定珠江口拥有中华白海豚的种群数量大约为1000头左右。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没有意识到保护海洋珍稀和濒危物种、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的重要性。1988年,国家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把中华白海豚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同时也列入濒危野生动物国际贸易公约。中华白海豚的抢救保护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
为建设好珠江口白海豚保护区,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先后投入了几百万资金,组织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和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在珠江口开展了中华白海豚资源和分布的周年调查,取得二万多张现场照片等第一手资料,为自然保护区边界的划定和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撰写了珠海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组织成立了闽、粤、港、台保护中华白海豚工作交流协调会,开展交流、学习经验,使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通过长时间的探索、学习、观察,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实现对该珍稀濒危物种的有效保护。工作人员还多次走访海岛、渔村,向渔民解释和宣传国家、省及保护区的有关法规、条例、办法等,并开展了一系列中华白海豚保护专项活动。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但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为干扰,在挽救濒危的白海豚种群同时,也保护了珠江口水域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修复了海洋生态系统,增殖了渔业资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参考资料:Google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23:29
1999年10月由广东省*批准建立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经过近四年精心管理和不懈努力,2003年6月由*正式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珠江口水域内伶仃岛至牛头岛之间,面积约460平方千米。
珠江口水域是中国中华白海豚分布最密集和拥有资源数量最多的区域。这里能成为海豚栖息活动的密集区,主要得益于珠江口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为中华白海豚提供了生息、繁殖的有利条件。
珠江口水域水温和盐度条件适中、水质肥沃,适宜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繁衍。珠江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河流,年迳流量达3124亿立方米。珠江出海口所在的伶仃洋水域宽广,气候温和。这里的自然条件,尤其适合习惯于在热带和*带河口地区生活的中华白海豚。丰富的生物资源给多种鱼类生物提供了天然产卵和繁育环境。珠江口伶仃洋水域属热带和南*带河口区,水产资源非常丰富。根据南海水产研究所对珠江口的渔业资料,在一项周年调查中就鉴定了154种鱼类,1993年的海岛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显示,珠江口水域出现的*乌贼类有15种,甲壳类30余种。大铲岛以南万山群岛以北一带水域中游泳生物资源蕴藏量可达1万吨以上,为中华白海豚的栖息繁衍提供了充足丰富的饵料基础。
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自然性相对较高,生态环境较为理想。岛岸周围没有渔港和大型工业设施。内伶仃岛自建国来岛上长期没有常住居民,也没有对岛岸周围进行经济开发。因此,内伶仃岛沿岸保持相对较高的自然度。而香港大屿山西侧在新机场建设前也一直未被开发。在香港新机场建设过程中发现附近19头死亡的中华白海豚后,香港特区*注意到了中华白海豚的保护问题,在回归后建立了海岸公园,直到现在,在大屿山西侧的沙洲和龙鼓洲附近仍保持一小段自然岸线。广东省*发布的严禁在“经济鱼类繁育场”和“幼鱼、幼虾保护区”内拖网作业法规也在最大限度上保持了保护区的自然度,维护了保护区一带海底生态的自然性。这就是中国种群数量最大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区。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规划图
中华白海豚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海洋哺乳动物,虽然分布较广,但由于人们对海洋资源的破坏,变得越来越稀少和珍贵。作为珍稀海洋哺乳类动物,其进化史、生活史、生理和生态特征都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有“海上大熊猫”、“海上国宝”的美誉。在中国主要集中分布在珠江口和厦门海域。初步认定珠江口拥有中华白海豚的种群数量大约为1000头左右。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没有意识到保护海洋珍稀和濒危物种、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的重要性。1988年,国家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把中华白海豚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同时也列入濒危野生动物国际贸易公约。中华白海豚的抢救保护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
为建设好珠江口白海豚保护区,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先后投入了几百万资金,组织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和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在珠江口开展了中华白海豚资源和分布的周年调查,取得二万多张现场照片等第一手资料,为自然保护区边界的划定和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撰写了珠海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组织成立了闽、粤、港、台保护中华白海豚工作交流协调会,开展交流、学习经验,使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通过长时间的探索、学习、观察,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实现对该珍稀濒危物种的有效保护。工作人员还多次走访海岛、渔村,向渔民解释和宣传国家、省及保护区的有关法规、条例、办法等,并开展了一系列中华白海豚保护专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