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6 19:1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01:27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前一句把那些学习根基不深厚的人比喻为芦苇,只会随风摇摆,四处附和,后一句把那些倚老卖老,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喻为竹笋,空有其表,华而不实。
这个著名的楹联,出自明代著名大学者、34岁就任《永乐大典》总编纂的解缙先生笔下。这个楹联,足以说明解缙文才之不凡。然而,也正因为这个楹联,最后令其死于非命。读史于兹,不免痛心疾首。当文人遭遇小人,则注定是一场*的悲剧。
扩展资料
这首楹联运用了拟人、比喻、对偶修辞手法。 芦苇和竹笋,临时赋予了人的特征,头、脚、嘴等,所以是拟人。用芦苇和竹笋比喻那些没有学问只会自吹自擂的人。两个句子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所以是对偶。
1941年,*在延安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改造我们的学习》。在文中,*引用了一个对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以此批评那些“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