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04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8 04:4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04:32
七、抽样 (风笑天第六章,袁方第七章,纽曼第八章)
总体: 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element):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样本: 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即总体的一个子集。
抽样: 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样本的过程。比如,从3000名工人所构成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200名工人的过程;或者从1000户家庭 构成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一个由100户家庭构成的样本的过程,都称为抽样。
抽样单位: 指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不一定相同。如元素是学生,抽样单位是班级。对比:分析单位即收集信息的基本单位,也称为个体。
抽样框: 又叫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在一次抽样中,抽样框的数目是与抽样单位的层次相对应的。如有三个层次的抽样单位:乡、村、家庭,则
对应的抽样框亦应有三个:全部乡的名单、乡样本中所有村组成的名单、村样本中所有家庭的名单。
参数值: 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统计中最常见的总体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比如,某
市待业青年的平均年龄、某厂工人的平均收入等等,它们分别是关于某市待业青年这一总体在年 龄这一变量上的综合描述,以及某厂工人这一总体在收入这一变量上的综合描述。需要说明的
是,总体值只有通过对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进行调查或测量才能得到。
统计值: 也称为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随机抽样: 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独立性)。
概率抽样: 就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即原则进行的抽样,能避免抽样过程中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
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它和简单抽样一样,需要有完整 的抽样框,样本的抽取也是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个体,而无其他中间环节。
分层抽样: 类型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在各个类型和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者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的样本的方法。
整群抽样: 又称聚类抽样,是指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一个子群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中抽若干子群,将抽出的子群中所有个体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 本。它的分群原则是使得群间异质性低,群内异质性高,适用于界质不清的总体。整群抽样的优点在于:①它可以通过转换抽样单位扩大抽样的应用范围;②它可节省人财、物力。它的最大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样本的代表性较差。因此与其它抽样方法相比,在样本数相同时,其抽样 误差较大。整群抽样分为等规模整群抽样和不等规模整群抽样,前者总体内所有的群规模都相等,而后者总体内各群大小不一。
多段抽样: 分段抽样或多级抽样,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成几个阶段。
户内抽样: 从抽取的每户家庭中抽取一个成年人,以构成访谈对象的抽样过程。
PPS 抽样: 即“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其原理是以通过阶段性的不等概率抽样(按元素规模大小抽样)来换取最终的、总体的等概率抽样的方法。
过程:1.将各个元素排列起来,写出其规模,即在总体规模中的比例;2.将比例累加起来,根据该累计数写出元素对应的选择号码范围;3.用随即或系统抽样选择号码;4.从上述阶段的样本中进行第二阶段抽样,获取最终的样本。
偶遇抽样: 自然抽样,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的方法。
判断抽样: 立意抽样,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即研究者依据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这种样本
的代表性取决于研究者对总体的了解程度和判断能力。能充分发挥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对总体熟悉、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研究方法和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时使用。
定额抽样: 配额抽样,是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各种因素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元素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然后依据这种划分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去选择符合要求的对象的方法。其前提是要对总体中各种构成的比例有所了解。
雪球抽样: 滚雪球抽样是先从几个适合的调查对象开始,然后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对象,这样一步步扩大样本范围。当调查总体的个体信息不充分时,常采用这种方法。但是,用这种方法抽样最后仍有许多个体无法找到,还有些个体因某些原因被提供者故意漏掉不提,这两者都可能具有某些值得注意的性质,因而可能产生偏误。
空间抽样: 空间抽样是针对一个变动的总体进行抽样的方法,这种总体虽然是变动的,但在空间上是有限的。空间抽样最重要的是要在同一时间对整个总体进行抽样,以防止它的组成经历太大的变化。具体的做法是同时派出若干名经过训练的调查员,排成一排均匀分布在群体的一侧,每个调查者以他面对的人为第一个调查对象。然后按一定的步数间隔穿过聚集的群体,每一间隔停顿下 来时碰到的人均为调查对象。
置信度: 又称为置信水平,指的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或者说,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把握性程度。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
置信区间: 指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误差范围。它所反映的是抽样
的精确性程度。误差范围越大,精确性程度越低;误差范围越小,精确性程度越高。置信水平与 置信区间通常成正比的关系,置信水平越高则一般所需要的置信区间也就越大。
抽样误差: 总体的异质性和样本与总体范围的差异性,在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算总体的参数值时总会有偏差,这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大小是可以在样本设计中事先进行控制的。它是样本代表性大小的一个标准。抽样误差主要取决于总体的分布方差和抽样规模, 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导致抽样误差的增加或降低。当样本规模增加时,样本统计量的随机波动程度 就会降低,从而使抽样误差也降低。这种偏差就是抽样误差。
八、实验研究 (风笑天第七章,袁方第十二章,纽曼第九章)
实验: 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试验的基本目标是决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其特征是控制情境和变量来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以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匹配: 指的是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对象分到控制组的方法。在实际中匹配的方法基本上是无用的。
随机指派: 也称作随机化,即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来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它是研究者用来解决实验中两组对象相同性问题的另一种办法。
双盲实验: 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试验的观察人员都是未知的。
准实验法: 就是没有严格的进行指派和严格控制实验刺激的实验方法。它通常不是在纯粹的实验室环境中,而是在研究现场进行,他们常常依据现场的条件和可能性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纯粹的实验设计加以简化。准实验设计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①具有不等同组的仅有后测的设计②有前测和后测的单组设计③仅有后测的单组设计。
时间序列设计:也称趋势研究 ,一般用于研究较长时期内人们的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是对相关设计的扩充,它也是一种交互分类设计,不过,它的前测和后测包括多个时点,由此组成一个较长时间序列的观测值,从这些因变量的变化趋势中可以发现自变量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过程。
交互作用: 前测和实验刺激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另一种外加的影响。
因子设计: 多因素设计一般又称为因子设计,它是检验多个自变量(或一个自变量的多种取值)对因变量的影响。多因素设计的一种形式是考察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以及自变量之间 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影响。它假定外部因素的影响等于零。
拉丁方格设计: 拉丁方格实验是一种多因素设计,但是与因子设计不同,它不是考察多个自变量与因变 量的关系,而是考察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这种设计可以引入多个不同自变量,但这些自变量只有一个取值。实验组的数目取决于引入的自变量,有多少个自变量就分派多 少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都依次引入各个自变量,但引入的次序各不相同。
九、调查研究 (风笑天第八章,袁方第八章,纽曼第十章)
调查研究: 称调查,是社会研究中一种最常见的研究方式。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总体)的样本那里系统地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兼顾描述和解释两个目的;信度高;能够迅速地、有效地提供有关某一种总体的丰富的资料和详细的信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特征: 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依靠调查问卷;巨大的量化资料,依赖计算机。
市场调查: 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产品广告的宣传效果等所进行的调查。
*调查: 也称为*调查,即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
问卷: 社会调查中涌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问卷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
问卷调查: 利用设计好的问卷对大量样本进行调查以收集数据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社会调查研究方式。
开放式问题: 即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案,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问题。a.开放式问题的优点。包括:第一,允许回答者充分自由地按自己的方式发表意见,不受什么*;第二,所得的资料也往往比封闭式问题所得资料丰富生动得多。b.开放式问题的缺点。包括:第一,开放式问题要求回答者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这就大大*了调查的范围和对象;第二,开放式问题要求回答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第三,开放式问题所得到的资料难于处理,尤其难于定量的处理和分析。
封闭式问题: 即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可能的答案,供回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一个作为回答。a.封闭式问题的优点。包括:第一,回答者填写问卷十分方便,对文字表达能力也无特殊的要求;回答者完成问卷十分容易,所需的时间和精力要少得多;
第二,封闭式问题所得的资料十分集中,而且特别便于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B.封闭式问题的缺点。包括:第一,*了回答者的回答范围和回答方式,所得的资料往往失去了开放式问题所得资料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自发性和表现力;第二,回答中的偏误难以发现,从而影响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相倚问题: 所谓相倚问题就是指在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连的问题中,被调查者是否应当回答后一个(或多个)问题,要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前一个问题作为“过滤性问题”。
自填问卷法: 调查员将问卷表发送或邮寄给被调查者,由其自己阅读和添答,然后由调查员收回或邮寄回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
结构访问法: 调查员依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采取口头询问和交谈的方式,像被调查者了解社会情况、收集有关社会现象资料的方法,可划分为当面访问和电话访问法。它是一种对访问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这种访问的对象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取,一般采用概率抽样。访问的过程也是高度标准化,即对所有被访问者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对被访问者回答的记录方式等是完全统一的。为了使这种统一性得到保证,通常采用实现统一设计、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访问。访问中所有调查员都必须严格按问卷上的问题发问,不能随意对问题作解释,当被调查者表示不明白时,只能重复一边问题或按统一的口径进行解释。通常这种类型的访问都有一份访问指南,其中对问卷中有可能发生误解问题的地方都有说明,这些说明规定了访问者对这些问题解释的口径。
重点访问: 又称集中访问,是指集中于某一经验及其影响的访问,其重点不是对调查对象的重点挑选,而是访问所侧重的内容。重点访问的具体做法是选择一定的情境,并把调查对象安 排到这一预先设置好的情境中去;再对调查对象进行访问,调查他们在情境当中的主观经验,这种主观经验即是重点访问的重点所在。研究者对被访者的回答进行分析与解释,从而获得信息。
深度访问: 又称临床式访问,是指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窃、吸毒、自杀)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最初常用于个案工作的调查、囚犯的调查和精神病人的调 查,其目的是作出临床诊断,挽救罪犯和治疗患有精神及心理疾病的人,后来广泛用于对一般人的个人生活史及有关个人行为、动机、态度等的深入调查中。深度访问与重点访问相似,可以说 是一种半结构式访问,它选取研究问题的某些方面向调查对象提问题,访问是机动的或结构松散的,但重点与焦点是有的。
客观陈述法: 又称非引导式访问,是指让调查对象对他自己和他周围的社会先作一番考察,再客观地陈述出来,即调查者鼓励调查对象把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以及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客观地加以描述的方法。客观陈述法是一种能让被访问者发表意见的方法,一种能使研 究者直接接触被访人的信念、价值观或动机一类抽象概念的方法。它常用于了解有关个人、组织、团体的客观事实及访问对象的主观态度。
声望偏差: 声望偏差与某个有声望的个人或团体相关联。被访者可能会根据自己对这个人或团体的感觉, 而不是根据那个议题来回答。举例来说,“你赞同总统对科索沃的*吗?”之类的问题,对于那些听都没 听过科索沃的人来说,将会根据他们对总统的看法来回答。
威胁性题目: 威胁性题目是自我形象与自我保护这个较为广泛主题的一部分。被访者通常会试着把自己较正面的形象呈现给他人。他们可能会因羞愧、不好意思或害怕,而未能提供真实的答案。他们觉得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行为,或独自向他人承认有这些行为是痛苦的。他们或者低报,或者有删节地报告自己希望隐藏或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和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则高报那些正面的行为或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社会遵从性偏差)。
知识性问题: 大多数民众无法正确回答的问题或超出民众记忆范围的问题,比如某些基本的地理问题,或者某些重要的*问题。知识性问题可能会给被访者带来威胁感,因为当研究者询问被访者对某个议题 或话题是否了解时,被访者不愿意表现出无知的样子。研究者可以使用试测或探测性题目来避免这个问题。
相倚题目: 相倚题目是一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的题目。这个问题第一部分的答案决定研究者接着将要回答的不同题目。相倚题目筛选出适合回答第二个问题的被访者。有时候,这类题目也被称为过滤 题或跳答题。根据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被访者或访问员依照指示跳到另一个题目或跳过特定的的题目。
标准题目: 不提供“不知道”这个选择,被访者要自动想到。 全过滤题目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相倚题目。先问被访者是否有某个意见,然后再要求那些表示有意见的被访者说明他们的意见。 准过滤题目: 提供了“不知道”这个选项。
游离者: 如果没有列出“没意见”的选项,或是如果直接问他们的话,他们会选择“不知道”的选项。 如果有这个答案的话,或者如果直接问他们的话,他们会说他们没有意见。这种被访者被称为“游离者”,因为他们游离在有答案与不知道之间。文字稍微变动都会影响到他们的答案,所以研究者用准过滤题目或全过滤题目将他们筛选出来。过滤题目不会消除对不存在议题的答案,但是可以降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近因效应: 被访者更有可能选择研究者所提供的最后一个选项。近因效应指出,最好以连续体的方式给出答案,带有一个中间的答案,或者把中立的立场摆在中间。
用字效应: 1)文献记载最为详尽的、有关于使用禁止与不可以之间差异的讨论,说明了用字差异的问题。这两个词有相同的意义,但是更多的人比较愿意接受不可以做某件事,而不是禁止做某些事。一般而 言,教育程度较低的被访者最容易受到极微小的用字差异的影响。2)某些字眼也会触发情绪反应,带有强 烈负面含义的字眼最好避免使用。3)有时候题目的用字与文字的含义令许多被访者大惑不解。
顺序效应: 研究者关心题目在问卷中的顺序可能会影响被访者的回答。这种顺序效应对以下被访者影响最大:缺乏强烈意见的、教育程度较低的和记忆力较差的老年人。例如,如果题目 1“支持单身女性进 行常规流产”,排在题目 2“已检查出胎儿后流产是可接受的”后面,则赞同题目 1 的人数会增加;如果只 问题目 1,或将题目 1 排在题目 2 前面,就不会有这种结果了。
上下文情境效应: 研究者注意到上下文对调查会产生有力的影响。上下文不仅仅包括一个问题对其他问题的影响。它包括访谈者的影响、访谈的设计甚至历史背景。可以做两件事来处理上下文效应。使用漏斗次序来安排题目出现的先后顺序。或者将被访者分成两部分,给其中一半的问卷根据某种序列的安排,给另一半的则根据另一种序列的安排。然后检验结果察看题目的次序是否发挥作用。
整体设计法: 迪尔曼发展整体设计法改善电话与邮寄调查,这个方法分理论和实务两个部分。理论部分是说,调查是个社会互动过程,在这个互动中,被访者以他们期望的收益作为给予给做的交换。当社会成本低、预期的收益超过已知成本时,以及当研究者建立起信任感时,被访者就会合作。实务部分重复了此处有关良好的用字措辞与问卷设计的忠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04:32
七、抽样 (风笑天第六章,袁方第七章,纽曼第八章)
总体: 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element):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样本: 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即总体的一个子集。
抽样: 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样本的过程。比如,从3000名工人所构成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200名工人的过程;或者从1000户家庭 构成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一个由100户家庭构成的样本的过程,都称为抽样。
抽样单位: 指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不一定相同。如元素是学生,抽样单位是班级。对比:分析单位即收集信息的基本单位,也称为个体。
抽样框: 又叫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在一次抽样中,抽样框的数目是与抽样单位的层次相对应的。如有三个层次的抽样单位:乡、村、家庭,则
对应的抽样框亦应有三个:全部乡的名单、乡样本中所有村组成的名单、村样本中所有家庭的名单。
参数值: 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统计中最常见的总体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比如,某
市待业青年的平均年龄、某厂工人的平均收入等等,它们分别是关于某市待业青年这一总体在年 龄这一变量上的综合描述,以及某厂工人这一总体在收入这一变量上的综合描述。需要说明的
是,总体值只有通过对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进行调查或测量才能得到。
统计值: 也称为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随机抽样: 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独立性)。
概率抽样: 就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即原则进行的抽样,能避免抽样过程中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
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它和简单抽样一样,需要有完整 的抽样框,样本的抽取也是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个体,而无其他中间环节。
分层抽样: 类型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在各个类型和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者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的样本的方法。
整群抽样: 又称聚类抽样,是指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一个子群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中抽若干子群,将抽出的子群中所有个体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 本。它的分群原则是使得群间异质性低,群内异质性高,适用于界质不清的总体。整群抽样的优点在于:①它可以通过转换抽样单位扩大抽样的应用范围;②它可节省人财、物力。它的最大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样本的代表性较差。因此与其它抽样方法相比,在样本数相同时,其抽样 误差较大。整群抽样分为等规模整群抽样和不等规模整群抽样,前者总体内所有的群规模都相等,而后者总体内各群大小不一。
多段抽样: 分段抽样或多级抽样,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成几个阶段。
户内抽样: 从抽取的每户家庭中抽取一个成年人,以构成访谈对象的抽样过程。
PPS 抽样: 即“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其原理是以通过阶段性的不等概率抽样(按元素规模大小抽样)来换取最终的、总体的等概率抽样的方法。
过程:1.将各个元素排列起来,写出其规模,即在总体规模中的比例;2.将比例累加起来,根据该累计数写出元素对应的选择号码范围;3.用随即或系统抽样选择号码;4.从上述阶段的样本中进行第二阶段抽样,获取最终的样本。
偶遇抽样: 自然抽样,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的方法。
判断抽样: 立意抽样,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即研究者依据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这种样本
的代表性取决于研究者对总体的了解程度和判断能力。能充分发挥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对总体熟悉、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研究方法和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时使用。
定额抽样: 配额抽样,是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各种因素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元素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然后依据这种划分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去选择符合要求的对象的方法。其前提是要对总体中各种构成的比例有所了解。
雪球抽样: 滚雪球抽样是先从几个适合的调查对象开始,然后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对象,这样一步步扩大样本范围。当调查总体的个体信息不充分时,常采用这种方法。但是,用这种方法抽样最后仍有许多个体无法找到,还有些个体因某些原因被提供者故意漏掉不提,这两者都可能具有某些值得注意的性质,因而可能产生偏误。
空间抽样: 空间抽样是针对一个变动的总体进行抽样的方法,这种总体虽然是变动的,但在空间上是有限的。空间抽样最重要的是要在同一时间对整个总体进行抽样,以防止它的组成经历太大的变化。具体的做法是同时派出若干名经过训练的调查员,排成一排均匀分布在群体的一侧,每个调查者以他面对的人为第一个调查对象。然后按一定的步数间隔穿过聚集的群体,每一间隔停顿下 来时碰到的人均为调查对象。
置信度: 又称为置信水平,指的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或者说,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把握性程度。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
置信区间: 指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误差范围。它所反映的是抽样
的精确性程度。误差范围越大,精确性程度越低;误差范围越小,精确性程度越高。置信水平与 置信区间通常成正比的关系,置信水平越高则一般所需要的置信区间也就越大。
抽样误差: 总体的异质性和样本与总体范围的差异性,在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算总体的参数值时总会有偏差,这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大小是可以在样本设计中事先进行控制的。它是样本代表性大小的一个标准。抽样误差主要取决于总体的分布方差和抽样规模, 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导致抽样误差的增加或降低。当样本规模增加时,样本统计量的随机波动程度 就会降低,从而使抽样误差也降低。这种偏差就是抽样误差。
八、实验研究 (风笑天第七章,袁方第十二章,纽曼第九章)
实验: 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试验的基本目标是决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其特征是控制情境和变量来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以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匹配: 指的是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对象分到控制组的方法。在实际中匹配的方法基本上是无用的。
随机指派: 也称作随机化,即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来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它是研究者用来解决实验中两组对象相同性问题的另一种办法。
双盲实验: 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试验的观察人员都是未知的。
准实验法: 就是没有严格的进行指派和严格控制实验刺激的实验方法。它通常不是在纯粹的实验室环境中,而是在研究现场进行,他们常常依据现场的条件和可能性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纯粹的实验设计加以简化。准实验设计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①具有不等同组的仅有后测的设计②有前测和后测的单组设计③仅有后测的单组设计。
时间序列设计:也称趋势研究 ,一般用于研究较长时期内人们的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是对相关设计的扩充,它也是一种交互分类设计,不过,它的前测和后测包括多个时点,由此组成一个较长时间序列的观测值,从这些因变量的变化趋势中可以发现自变量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过程。
交互作用: 前测和实验刺激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另一种外加的影响。
因子设计: 多因素设计一般又称为因子设计,它是检验多个自变量(或一个自变量的多种取值)对因变量的影响。多因素设计的一种形式是考察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以及自变量之间 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影响。它假定外部因素的影响等于零。
拉丁方格设计: 拉丁方格实验是一种多因素设计,但是与因子设计不同,它不是考察多个自变量与因变 量的关系,而是考察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这种设计可以引入多个不同自变量,但这些自变量只有一个取值。实验组的数目取决于引入的自变量,有多少个自变量就分派多 少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都依次引入各个自变量,但引入的次序各不相同。
九、调查研究 (风笑天第八章,袁方第八章,纽曼第十章)
调查研究: 称调查,是社会研究中一种最常见的研究方式。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总体)的样本那里系统地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兼顾描述和解释两个目的;信度高;能够迅速地、有效地提供有关某一种总体的丰富的资料和详细的信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特征: 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依靠调查问卷;巨大的量化资料,依赖计算机。
市场调查: 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产品广告的宣传效果等所进行的调查。
*调查: 也称为*调查,即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
问卷: 社会调查中涌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问卷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
问卷调查: 利用设计好的问卷对大量样本进行调查以收集数据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社会调查研究方式。
开放式问题: 即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案,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问题。a.开放式问题的优点。包括:第一,允许回答者充分自由地按自己的方式发表意见,不受什么*;第二,所得的资料也往往比封闭式问题所得资料丰富生动得多。b.开放式问题的缺点。包括:第一,开放式问题要求回答者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这就大大*了调查的范围和对象;第二,开放式问题要求回答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第三,开放式问题所得到的资料难于处理,尤其难于定量的处理和分析。
封闭式问题: 即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可能的答案,供回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一个作为回答。a.封闭式问题的优点。包括:第一,回答者填写问卷十分方便,对文字表达能力也无特殊的要求;回答者完成问卷十分容易,所需的时间和精力要少得多;
第二,封闭式问题所得的资料十分集中,而且特别便于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B.封闭式问题的缺点。包括:第一,*了回答者的回答范围和回答方式,所得的资料往往失去了开放式问题所得资料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自发性和表现力;第二,回答中的偏误难以发现,从而影响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相倚问题: 所谓相倚问题就是指在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连的问题中,被调查者是否应当回答后一个(或多个)问题,要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前一个问题作为“过滤性问题”。
自填问卷法: 调查员将问卷表发送或邮寄给被调查者,由其自己阅读和添答,然后由调查员收回或邮寄回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
结构访问法: 调查员依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采取口头询问和交谈的方式,像被调查者了解社会情况、收集有关社会现象资料的方法,可划分为当面访问和电话访问法。它是一种对访问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这种访问的对象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取,一般采用概率抽样。访问的过程也是高度标准化,即对所有被访问者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对被访问者回答的记录方式等是完全统一的。为了使这种统一性得到保证,通常采用实现统一设计、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访问。访问中所有调查员都必须严格按问卷上的问题发问,不能随意对问题作解释,当被调查者表示不明白时,只能重复一边问题或按统一的口径进行解释。通常这种类型的访问都有一份访问指南,其中对问卷中有可能发生误解问题的地方都有说明,这些说明规定了访问者对这些问题解释的口径。
重点访问: 又称集中访问,是指集中于某一经验及其影响的访问,其重点不是对调查对象的重点挑选,而是访问所侧重的内容。重点访问的具体做法是选择一定的情境,并把调查对象安 排到这一预先设置好的情境中去;再对调查对象进行访问,调查他们在情境当中的主观经验,这种主观经验即是重点访问的重点所在。研究者对被访者的回答进行分析与解释,从而获得信息。
深度访问: 又称临床式访问,是指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窃、吸毒、自杀)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最初常用于个案工作的调查、囚犯的调查和精神病人的调 查,其目的是作出临床诊断,挽救罪犯和治疗患有精神及心理疾病的人,后来广泛用于对一般人的个人生活史及有关个人行为、动机、态度等的深入调查中。深度访问与重点访问相似,可以说 是一种半结构式访问,它选取研究问题的某些方面向调查对象提问题,访问是机动的或结构松散的,但重点与焦点是有的。
客观陈述法: 又称非引导式访问,是指让调查对象对他自己和他周围的社会先作一番考察,再客观地陈述出来,即调查者鼓励调查对象把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以及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客观地加以描述的方法。客观陈述法是一种能让被访问者发表意见的方法,一种能使研 究者直接接触被访人的信念、价值观或动机一类抽象概念的方法。它常用于了解有关个人、组织、团体的客观事实及访问对象的主观态度。
声望偏差: 声望偏差与某个有声望的个人或团体相关联。被访者可能会根据自己对这个人或团体的感觉, 而不是根据那个议题来回答。举例来说,“你赞同总统对科索沃的*吗?”之类的问题,对于那些听都没 听过科索沃的人来说,将会根据他们对总统的看法来回答。
威胁性题目: 威胁性题目是自我形象与自我保护这个较为广泛主题的一部分。被访者通常会试着把自己较正面的形象呈现给他人。他们可能会因羞愧、不好意思或害怕,而未能提供真实的答案。他们觉得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行为,或独自向他人承认有这些行为是痛苦的。他们或者低报,或者有删节地报告自己希望隐藏或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和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则高报那些正面的行为或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社会遵从性偏差)。
知识性问题: 大多数民众无法正确回答的问题或超出民众记忆范围的问题,比如某些基本的地理问题,或者某些重要的*问题。知识性问题可能会给被访者带来威胁感,因为当研究者询问被访者对某个议题 或话题是否了解时,被访者不愿意表现出无知的样子。研究者可以使用试测或探测性题目来避免这个问题。
相倚题目: 相倚题目是一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的题目。这个问题第一部分的答案决定研究者接着将要回答的不同题目。相倚题目筛选出适合回答第二个问题的被访者。有时候,这类题目也被称为过滤 题或跳答题。根据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被访者或访问员依照指示跳到另一个题目或跳过特定的的题目。
标准题目: 不提供“不知道”这个选择,被访者要自动想到。 全过滤题目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相倚题目。先问被访者是否有某个意见,然后再要求那些表示有意见的被访者说明他们的意见。 准过滤题目: 提供了“不知道”这个选项。
游离者: 如果没有列出“没意见”的选项,或是如果直接问他们的话,他们会选择“不知道”的选项。 如果有这个答案的话,或者如果直接问他们的话,他们会说他们没有意见。这种被访者被称为“游离者”,因为他们游离在有答案与不知道之间。文字稍微变动都会影响到他们的答案,所以研究者用准过滤题目或全过滤题目将他们筛选出来。过滤题目不会消除对不存在议题的答案,但是可以降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近因效应: 被访者更有可能选择研究者所提供的最后一个选项。近因效应指出,最好以连续体的方式给出答案,带有一个中间的答案,或者把中立的立场摆在中间。
用字效应: 1)文献记载最为详尽的、有关于使用禁止与不可以之间差异的讨论,说明了用字差异的问题。这两个词有相同的意义,但是更多的人比较愿意接受不可以做某件事,而不是禁止做某些事。一般而 言,教育程度较低的被访者最容易受到极微小的用字差异的影响。2)某些字眼也会触发情绪反应,带有强 烈负面含义的字眼最好避免使用。3)有时候题目的用字与文字的含义令许多被访者大惑不解。
顺序效应: 研究者关心题目在问卷中的顺序可能会影响被访者的回答。这种顺序效应对以下被访者影响最大:缺乏强烈意见的、教育程度较低的和记忆力较差的老年人。例如,如果题目 1“支持单身女性进 行常规流产”,排在题目 2“已检查出胎儿后流产是可接受的”后面,则赞同题目 1 的人数会增加;如果只 问题目 1,或将题目 1 排在题目 2 前面,就不会有这种结果了。
上下文情境效应: 研究者注意到上下文对调查会产生有力的影响。上下文不仅仅包括一个问题对其他问题的影响。它包括访谈者的影响、访谈的设计甚至历史背景。可以做两件事来处理上下文效应。使用漏斗次序来安排题目出现的先后顺序。或者将被访者分成两部分,给其中一半的问卷根据某种序列的安排,给另一半的则根据另一种序列的安排。然后检验结果察看题目的次序是否发挥作用。
整体设计法: 迪尔曼发展整体设计法改善电话与邮寄调查,这个方法分理论和实务两个部分。理论部分是说,调查是个社会互动过程,在这个互动中,被访者以他们期望的收益作为给予给做的交换。当社会成本低、预期的收益超过已知成本时,以及当研究者建立起信任感时,被访者就会合作。实务部分重复了此处有关良好的用字措辞与问卷设计的忠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04:32
七、抽样 (风笑天第六章,袁方第七章,纽曼第八章)
总体: 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element):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样本: 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即总体的一个子集。
抽样: 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样本的过程。比如,从3000名工人所构成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200名工人的过程;或者从1000户家庭 构成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一个由100户家庭构成的样本的过程,都称为抽样。
抽样单位: 指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不一定相同。如元素是学生,抽样单位是班级。对比:分析单位即收集信息的基本单位,也称为个体。
抽样框: 又叫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在一次抽样中,抽样框的数目是与抽样单位的层次相对应的。如有三个层次的抽样单位:乡、村、家庭,则
对应的抽样框亦应有三个:全部乡的名单、乡样本中所有村组成的名单、村样本中所有家庭的名单。
参数值: 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统计中最常见的总体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比如,某
市待业青年的平均年龄、某厂工人的平均收入等等,它们分别是关于某市待业青年这一总体在年 龄这一变量上的综合描述,以及某厂工人这一总体在收入这一变量上的综合描述。需要说明的
是,总体值只有通过对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进行调查或测量才能得到。
统计值: 也称为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随机抽样: 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独立性)。
概率抽样: 就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即原则进行的抽样,能避免抽样过程中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
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它和简单抽样一样,需要有完整 的抽样框,样本的抽取也是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个体,而无其他中间环节。
分层抽样: 类型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在各个类型和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者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的样本的方法。
整群抽样: 又称聚类抽样,是指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一个子群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中抽若干子群,将抽出的子群中所有个体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 本。它的分群原则是使得群间异质性低,群内异质性高,适用于界质不清的总体。整群抽样的优点在于:①它可以通过转换抽样单位扩大抽样的应用范围;②它可节省人财、物力。它的最大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样本的代表性较差。因此与其它抽样方法相比,在样本数相同时,其抽样 误差较大。整群抽样分为等规模整群抽样和不等规模整群抽样,前者总体内所有的群规模都相等,而后者总体内各群大小不一。
多段抽样: 分段抽样或多级抽样,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成几个阶段。
户内抽样: 从抽取的每户家庭中抽取一个成年人,以构成访谈对象的抽样过程。
PPS 抽样: 即“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其原理是以通过阶段性的不等概率抽样(按元素规模大小抽样)来换取最终的、总体的等概率抽样的方法。
过程:1.将各个元素排列起来,写出其规模,即在总体规模中的比例;2.将比例累加起来,根据该累计数写出元素对应的选择号码范围;3.用随即或系统抽样选择号码;4.从上述阶段的样本中进行第二阶段抽样,获取最终的样本。
偶遇抽样: 自然抽样,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的方法。
判断抽样: 立意抽样,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即研究者依据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这种样本
的代表性取决于研究者对总体的了解程度和判断能力。能充分发挥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对总体熟悉、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研究方法和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时使用。
定额抽样: 配额抽样,是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各种因素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元素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然后依据这种划分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去选择符合要求的对象的方法。其前提是要对总体中各种构成的比例有所了解。
雪球抽样: 滚雪球抽样是先从几个适合的调查对象开始,然后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对象,这样一步步扩大样本范围。当调查总体的个体信息不充分时,常采用这种方法。但是,用这种方法抽样最后仍有许多个体无法找到,还有些个体因某些原因被提供者故意漏掉不提,这两者都可能具有某些值得注意的性质,因而可能产生偏误。
空间抽样: 空间抽样是针对一个变动的总体进行抽样的方法,这种总体虽然是变动的,但在空间上是有限的。空间抽样最重要的是要在同一时间对整个总体进行抽样,以防止它的组成经历太大的变化。具体的做法是同时派出若干名经过训练的调查员,排成一排均匀分布在群体的一侧,每个调查者以他面对的人为第一个调查对象。然后按一定的步数间隔穿过聚集的群体,每一间隔停顿下 来时碰到的人均为调查对象。
置信度: 又称为置信水平,指的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或者说,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把握性程度。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
置信区间: 指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误差范围。它所反映的是抽样
的精确性程度。误差范围越大,精确性程度越低;误差范围越小,精确性程度越高。置信水平与 置信区间通常成正比的关系,置信水平越高则一般所需要的置信区间也就越大。
抽样误差: 总体的异质性和样本与总体范围的差异性,在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算总体的参数值时总会有偏差,这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大小是可以在样本设计中事先进行控制的。它是样本代表性大小的一个标准。抽样误差主要取决于总体的分布方差和抽样规模, 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导致抽样误差的增加或降低。当样本规模增加时,样本统计量的随机波动程度 就会降低,从而使抽样误差也降低。这种偏差就是抽样误差。
八、实验研究 (风笑天第七章,袁方第十二章,纽曼第九章)
实验: 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试验的基本目标是决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其特征是控制情境和变量来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以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匹配: 指的是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对象分到控制组的方法。在实际中匹配的方法基本上是无用的。
随机指派: 也称作随机化,即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来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它是研究者用来解决实验中两组对象相同性问题的另一种办法。
双盲实验: 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试验的观察人员都是未知的。
准实验法: 就是没有严格的进行指派和严格控制实验刺激的实验方法。它通常不是在纯粹的实验室环境中,而是在研究现场进行,他们常常依据现场的条件和可能性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纯粹的实验设计加以简化。准实验设计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①具有不等同组的仅有后测的设计②有前测和后测的单组设计③仅有后测的单组设计。
时间序列设计:也称趋势研究 ,一般用于研究较长时期内人们的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是对相关设计的扩充,它也是一种交互分类设计,不过,它的前测和后测包括多个时点,由此组成一个较长时间序列的观测值,从这些因变量的变化趋势中可以发现自变量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过程。
交互作用: 前测和实验刺激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另一种外加的影响。
因子设计: 多因素设计一般又称为因子设计,它是检验多个自变量(或一个自变量的多种取值)对因变量的影响。多因素设计的一种形式是考察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以及自变量之间 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影响。它假定外部因素的影响等于零。
拉丁方格设计: 拉丁方格实验是一种多因素设计,但是与因子设计不同,它不是考察多个自变量与因变 量的关系,而是考察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这种设计可以引入多个不同自变量,但这些自变量只有一个取值。实验组的数目取决于引入的自变量,有多少个自变量就分派多 少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都依次引入各个自变量,但引入的次序各不相同。
九、调查研究 (风笑天第八章,袁方第八章,纽曼第十章)
调查研究: 称调查,是社会研究中一种最常见的研究方式。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总体)的样本那里系统地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兼顾描述和解释两个目的;信度高;能够迅速地、有效地提供有关某一种总体的丰富的资料和详细的信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特征: 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依靠调查问卷;巨大的量化资料,依赖计算机。
市场调查: 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产品广告的宣传效果等所进行的调查。
*调查: 也称为*调查,即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
问卷: 社会调查中涌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问卷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
问卷调查: 利用设计好的问卷对大量样本进行调查以收集数据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社会调查研究方式。
开放式问题: 即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案,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问题。a.开放式问题的优点。包括:第一,允许回答者充分自由地按自己的方式发表意见,不受什么*;第二,所得的资料也往往比封闭式问题所得资料丰富生动得多。b.开放式问题的缺点。包括:第一,开放式问题要求回答者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这就大大*了调查的范围和对象;第二,开放式问题要求回答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第三,开放式问题所得到的资料难于处理,尤其难于定量的处理和分析。
封闭式问题: 即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可能的答案,供回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一个作为回答。a.封闭式问题的优点。包括:第一,回答者填写问卷十分方便,对文字表达能力也无特殊的要求;回答者完成问卷十分容易,所需的时间和精力要少得多;
第二,封闭式问题所得的资料十分集中,而且特别便于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B.封闭式问题的缺点。包括:第一,*了回答者的回答范围和回答方式,所得的资料往往失去了开放式问题所得资料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自发性和表现力;第二,回答中的偏误难以发现,从而影响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相倚问题: 所谓相倚问题就是指在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连的问题中,被调查者是否应当回答后一个(或多个)问题,要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前一个问题作为“过滤性问题”。
自填问卷法: 调查员将问卷表发送或邮寄给被调查者,由其自己阅读和添答,然后由调查员收回或邮寄回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
结构访问法: 调查员依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采取口头询问和交谈的方式,像被调查者了解社会情况、收集有关社会现象资料的方法,可划分为当面访问和电话访问法。它是一种对访问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这种访问的对象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取,一般采用概率抽样。访问的过程也是高度标准化,即对所有被访问者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对被访问者回答的记录方式等是完全统一的。为了使这种统一性得到保证,通常采用实现统一设计、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访问。访问中所有调查员都必须严格按问卷上的问题发问,不能随意对问题作解释,当被调查者表示不明白时,只能重复一边问题或按统一的口径进行解释。通常这种类型的访问都有一份访问指南,其中对问卷中有可能发生误解问题的地方都有说明,这些说明规定了访问者对这些问题解释的口径。
重点访问: 又称集中访问,是指集中于某一经验及其影响的访问,其重点不是对调查对象的重点挑选,而是访问所侧重的内容。重点访问的具体做法是选择一定的情境,并把调查对象安 排到这一预先设置好的情境中去;再对调查对象进行访问,调查他们在情境当中的主观经验,这种主观经验即是重点访问的重点所在。研究者对被访者的回答进行分析与解释,从而获得信息。
深度访问: 又称临床式访问,是指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窃、吸毒、自杀)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最初常用于个案工作的调查、囚犯的调查和精神病人的调 查,其目的是作出临床诊断,挽救罪犯和治疗患有精神及心理疾病的人,后来广泛用于对一般人的个人生活史及有关个人行为、动机、态度等的深入调查中。深度访问与重点访问相似,可以说 是一种半结构式访问,它选取研究问题的某些方面向调查对象提问题,访问是机动的或结构松散的,但重点与焦点是有的。
客观陈述法: 又称非引导式访问,是指让调查对象对他自己和他周围的社会先作一番考察,再客观地陈述出来,即调查者鼓励调查对象把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以及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客观地加以描述的方法。客观陈述法是一种能让被访问者发表意见的方法,一种能使研 究者直接接触被访人的信念、价值观或动机一类抽象概念的方法。它常用于了解有关个人、组织、团体的客观事实及访问对象的主观态度。
声望偏差: 声望偏差与某个有声望的个人或团体相关联。被访者可能会根据自己对这个人或团体的感觉, 而不是根据那个议题来回答。举例来说,“你赞同总统对科索沃的*吗?”之类的问题,对于那些听都没 听过科索沃的人来说,将会根据他们对总统的看法来回答。
威胁性题目: 威胁性题目是自我形象与自我保护这个较为广泛主题的一部分。被访者通常会试着把自己较正面的形象呈现给他人。他们可能会因羞愧、不好意思或害怕,而未能提供真实的答案。他们觉得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行为,或独自向他人承认有这些行为是痛苦的。他们或者低报,或者有删节地报告自己希望隐藏或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和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则高报那些正面的行为或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社会遵从性偏差)。
知识性问题: 大多数民众无法正确回答的问题或超出民众记忆范围的问题,比如某些基本的地理问题,或者某些重要的*问题。知识性问题可能会给被访者带来威胁感,因为当研究者询问被访者对某个议题 或话题是否了解时,被访者不愿意表现出无知的样子。研究者可以使用试测或探测性题目来避免这个问题。
相倚题目: 相倚题目是一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的题目。这个问题第一部分的答案决定研究者接着将要回答的不同题目。相倚题目筛选出适合回答第二个问题的被访者。有时候,这类题目也被称为过滤 题或跳答题。根据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被访者或访问员依照指示跳到另一个题目或跳过特定的的题目。
标准题目: 不提供“不知道”这个选择,被访者要自动想到。 全过滤题目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相倚题目。先问被访者是否有某个意见,然后再要求那些表示有意见的被访者说明他们的意见。 准过滤题目: 提供了“不知道”这个选项。
游离者: 如果没有列出“没意见”的选项,或是如果直接问他们的话,他们会选择“不知道”的选项。 如果有这个答案的话,或者如果直接问他们的话,他们会说他们没有意见。这种被访者被称为“游离者”,因为他们游离在有答案与不知道之间。文字稍微变动都会影响到他们的答案,所以研究者用准过滤题目或全过滤题目将他们筛选出来。过滤题目不会消除对不存在议题的答案,但是可以降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近因效应: 被访者更有可能选择研究者所提供的最后一个选项。近因效应指出,最好以连续体的方式给出答案,带有一个中间的答案,或者把中立的立场摆在中间。
用字效应: 1)文献记载最为详尽的、有关于使用禁止与不可以之间差异的讨论,说明了用字差异的问题。这两个词有相同的意义,但是更多的人比较愿意接受不可以做某件事,而不是禁止做某些事。一般而 言,教育程度较低的被访者最容易受到极微小的用字差异的影响。2)某些字眼也会触发情绪反应,带有强 烈负面含义的字眼最好避免使用。3)有时候题目的用字与文字的含义令许多被访者大惑不解。
顺序效应: 研究者关心题目在问卷中的顺序可能会影响被访者的回答。这种顺序效应对以下被访者影响最大:缺乏强烈意见的、教育程度较低的和记忆力较差的老年人。例如,如果题目 1“支持单身女性进 行常规流产”,排在题目 2“已检查出胎儿后流产是可接受的”后面,则赞同题目 1 的人数会增加;如果只 问题目 1,或将题目 1 排在题目 2 前面,就不会有这种结果了。
上下文情境效应: 研究者注意到上下文对调查会产生有力的影响。上下文不仅仅包括一个问题对其他问题的影响。它包括访谈者的影响、访谈的设计甚至历史背景。可以做两件事来处理上下文效应。使用漏斗次序来安排题目出现的先后顺序。或者将被访者分成两部分,给其中一半的问卷根据某种序列的安排,给另一半的则根据另一种序列的安排。然后检验结果察看题目的次序是否发挥作用。
整体设计法: 迪尔曼发展整体设计法改善电话与邮寄调查,这个方法分理论和实务两个部分。理论部分是说,调查是个社会互动过程,在这个互动中,被访者以他们期望的收益作为给予给做的交换。当社会成本低、预期的收益超过已知成本时,以及当研究者建立起信任感时,被访者就会合作。实务部分重复了此处有关良好的用字措辞与问卷设计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