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运用什么典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7 22:3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01:14
护田:
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排闼: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高祖 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羣臣 绛灌 等莫敢入。十馀日, 哙 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张守节 正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李靖 ]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 侯方域 《宁南侯传》:“[ 左良玉 ]走匿牀下。 世威 排闼呼曰:‘ 左将军 ,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
徐迟 《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01:15
运用什么修辞吧?对偶,拟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了什么典故
王安石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巧妙运用了两个典故。首先,“护田”源自东汉时期汉且措问速代在西域的屯田政策,派兵守护田园,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保护。而“排闼”则源于《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中樊哙闯入病榻前探望刘邦的故事,象征着大胆和不拘小节的气概。在《书湖阴先生壁》...
白居易的书湖阴先生壁暗用的典故是什么?
护田,指春天清澈的河流护绕农田;排闼,指两山对湖阴主人送来青绿秀色。两词都暗用典故,采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春河、两山都用诗人的心愿,借此表达的是他自己在退官闲居时期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坚守。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起来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其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了什么典故
护田:出自汉代统一西域,在西域开荒屯田,派兵护卫的典故。排闼:出自汉代樊哙大胆开门探望病种刘邦的典故。一、“护田”解析:释义:指护卫、环绕着园田。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西域传序》原文: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译文:汉代统一西域,在西域开荒屯田,派代表朝廷处理西域事务,兼司屯...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有何历史典故
北宋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中,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释义: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包含历史典故。分别是:1、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出自《汉书·西域传序》:“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典故
典故出自《汉书西域传序》。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在这首诗中,护田指的是护卫和环绕着田园,这个概念源自《汉书西域传序》中的描述,即汉代在西域置屯田,派遣使者校尉负责领护田地和积攒粮食,而排闼则是指汉高祖刘邦卧病期间,...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了什么典故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并没有使用典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句话是以自然景色为描写对象,表达了田园风光的宁静与美丽。其中并没有涉及特定的典故或历史背景。下面详细解释下这句话的内容:1. 诗句解析:这句话通过对水、田、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面。2...
书湖阴先生壁后两句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50...
《书湖阴先生壁》后两句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后两句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运用对偶的好处是:“护田”和“排闼”的典故都出自《汉书》,是严格的“史对史”、“汉人语”对“汉人语”,可见诗律极为工细精严。但读来自然天成,全似未尝着力——准确地说,由于...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典故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典故出自北宋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书湖阴先生壁》的全文是: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庭院外一条蜿蜒的小河伸开双臂保护着农田,青葱翠绿的山峦像忠诚的门生一样,...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是什么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 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