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7 08: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07:01
论述类文本阅读属于 议论文 阅读范畴,所以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方法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
1.速读全文,把握中心观点。
首先要求抓住标题,明确话题、观点、重点。如2017年全国卷(Ⅲ)论述类文本《留住乡愁》,论题是“乡村的城镇化与乡愁”,体现了作者对当今我国乡村在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中所突现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新理念。时代性和人文性,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材的重要特征。
其次要求抓住事关要旨和结构的重要语句,抓住表述中心观点和分论点的语句、表现 文章 层次变化的语句。
《留住乡愁》第一段提出基本观点: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 措施 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第二段论说要“留住乡村记忆”: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第三段论说要“呵护乡村记忆”: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第四段论说要“活化乡村记忆”: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2.以图串文,把握逻辑关系。
首先整体把握,要求能够抓住文章的结构框架,把握作者的中心观点和分论点的关系等。《留住乡愁》首段总领全文,既指出主要问题,也提出了基本观点。作者观点中有三个针对“乡村记忆”的关键词:“留住”、“呵护”、“活化”。第二段先论及“乡村记忆”的两种形态(“物质 文化 记忆”、“非物质文化记忆”)及两者间的关系,再论及“乡村记忆”的功能。然后,简要论述了如何“留住乡村记忆” 第三段先略及必要性,再着重谈“呵护乡村记忆”的做法。谈做法,先概括,再举例论说。第四段先通过比较“活化”与“留住”、“呵护”的不同(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借此论说了“活化乡村记忆”的必要性,再论及“活化乡村记忆”的做法。
其次要明确意图,能够抓住作者所举的例子和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的关系。比如《留住乡愁》第三段,分论点是“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所举的事例是对“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的维护,分论点和事例之间的衔接点是“相关记忆场所”。原文的衔接句是“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这样就构成了观点句、衔接句、事例等的逻辑链条。
3.精准分析,读懂概念语句。
要求结合具体题目,勾出*性、修饰性词语等。比如《留住乡愁》(2017年全国卷Ⅲ)第1小题。这个题目说“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哪一个”。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往年考的题都会让大家选不正确的一项,但是今年选的是正确的,题目一定要读清。
语文的应试技巧方法
一、阅读要不要根据“给分点”答题
语文考试“标准化”了,阅卷也“标准化”了。正式阅卷前,所有人都要接受一个“判分”训练,以统一标准,阅卷时才能依“标准”行事。简而言之:满足一个“给分点”,就“踩点给分”。
但是,现代文阅读的“给分点”是为判分作参考的,不是考生的答题标准。以议论文阅读的一道“论证思路”题为例(4分)。
题干:“写出第3到第6段的论证思路。”如果机械地“根据分值来断点答题”,这道4分的题应该就是四个得分点,老师要求学生最少要写四句话,用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顺序词,或者以“第3、4、5、6段”显示要点;此外,老师还叮嘱:把字数写够,把字写清楚。似乎这样,阅卷老师就直接给分了。通常情况是:刻意寻找“给分点”往往事倍功半。
从阅卷心理的角度看,最佳建议是把自己理解到的内容有条理地充分表达。如果理解较准确、表达又不错,自然就在“给分点”上了,犯不着刻意“踩点”。
学生的思维习惯、理解方法和角度都各各不同:有的用①②③分条列出,有的整段表达。这都是形式,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写出思考结果。可以肯定:用①②③分条表达,比整段表达清晰。
是否分点列①②③,若题干要求“分点概括”“分点表达”则必须如此。
要承认:“分点表达”可以显示答题角度,以文学作品阅读的小说为例,常见的角度如“人物塑造”“情节展现”“环境描写”“主题表现”等,以此分点,当然会有显而易见的好处。
记住一条:分点再多,不如理解准确;理解准确,分点表达则更佳。
二、应试 作文 得分会不会高
应试作文的一大特点就是“千人一面”,有时连举例子都一样了。这些缺乏独立思考的文章,怎会得高分?思想独立之文,有洞见之文,文笔优美之作,功底扎实之篇,谁会吝惜高分?注意:文笔不等于辞藻,文笔好体现为流畅表达。关于这点,语文老师和研究生的看法有差异,语文老师要求“稳定性”“标准化”,研究生则重视“独创性”“风格”“个性”。为避免研究生给分“个性化”以致“随意主观”,一般而言:作文阅卷找不到人了,不得已才安排少量研究生——可以放心了。举一个例子,每篇作文要由两个阅卷者判分决定。在一次评卷中,同一份试卷,研究生判的是40多分,中学老师判的是20多分,相差20分!为什么?思想太“出格”。
一个高三理科生说:语文老师极重视“规矩”,这些规矩来自高考阅卷场。这些“规矩”就是:字得写好点儿,情感充沛点儿,开头有警语,结尾有金句。这类文章,一般得个二类上、一类下没什么问题。
规矩固然重要,最重要还是文章的质量。
三、语文有卷面分吗
偶遇漂亮且可称硬笔书法的试卷,这个考生肯定会成为幸运儿,多得分是有可能的。但是,写作不是比书法,只要字迹清楚、易于辨认,就不会丢卷面分。
你不知道的内幕:在阅卷过程中,阅卷组长会一遍遍地喊:某老师,你的进度有点慢;改得快的,已经上千份了,改得慢的老师才几百份,这个差距有点大啊,改得慢的老师要抓紧了啊……
工作量大任务紧,写好字最最重要。不求你书法美,只求你写工整,让我看清楚。
最恶心你这样写字:狂草风、甲骨文,破译困难。自己来念念,写的是什么??
看不清楚,肯定扣分——看不清楚怎么能给你分?小处说,为文敷衍;大处说,做人不淑。
最后,板书重点:把理解到的清晰表达出来,字要清晰好认。至于其他的,你就不管了。
初高中语文答题技巧
常见名词解释
一、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 典故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 说明文 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总结 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 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臵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修辞手法本身作用+ 句子 语境)
1、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2、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予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真)。
3、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4、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5、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6、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 短语 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相关文章:
★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 高三语文答题技巧论述类文本
★ 怎么做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题
★ 高中语文论述性文章答题技巧
★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
★ 现代文阅读题拿高分方法
★ 高中语文论述文阅读怎么答题
★ 高中语文各题型满分答题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