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9 00:5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23:41
“咬定一两句(书),终身得益。栽成六七竿(竹),四壁皆清。”不是出自某一篇古诗词,而是郑板桥题于北京白云观华室的一副对联。
咬定一两句,终身得力;
栽成六七竿,四壁皆清。
该对联是一副隐字联,上联写读经书,而不见“书”,下联谈栽青竹,却不现“竹”。联语通畅明了,举重若轻,实乃大家手笔。
白云观在北京广安门外,是全真派著名道观。创建于唐,曾称天长观,太极宫,长春宫,清代重建。此联落款用了“板桥道人”。上联讲华室读经,但所述方法可泛用于读书。意谓要把道教经典中最精要的内容,理解消化、牢固掌握,并身体力行,就能终身得到益处。“一两句”,是概括的说法,道教经典极为浩繁,据统计,共5468卷,只能择其最精要部分,牢固掌握。下联讲种竹。栽好六七竿竹,就可使四壁清光弥漫。道教讲究“清”的境界。教义有清静无为,神仙所居有玉清、太清、上清等。联语结合道教寺观环境向道士提示读经要诀,一个“咬”字,用得十分形象精炼,独具神功。对到此的一般游客,亦对如何读书的问题,也有启发意义。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23:41
这是郑板桥题北京白云观华室的一副对联:上联:咬定一两句书终身得益;下联:栽成六七杆竹四壁皆清。 不是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