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皇甫的名人明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1:2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9 19:31
皇甫湜(777—835),中国唐代散文家。[1]字持正,唐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淳安)人。十多岁时就漫游各地,投梁肃,谒杜佑;后又结交顾况,师从韩愈,还求见江西观察使李巽,作书献文,希图荐举,未成。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湜在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不第。他广为交游,与白居易、李翱、刘敦质等人往来。唐宪宗元和元年(806),湜考中进士,历陆浑县尉、工部郎中、东都判官等职。他与李翱都是韩愈的学生,与韩处于师友之间。李翱发展了韩文平易的一面;皇甫湜则发展了韩文奇崛的一面。皇甫湜在阐述韩愈反对因袭、主张独创的理论时说:“夫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则出于众,出于众则奇矣。”。三年,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与牛僧孺、李宗闵直陈时政得失,无所避忌,受考官赏识,被出为陆浑(今河南嵩县)县尉。此案还连累了湜的舅父翰林学士王涯,亦被贬为虢州司马。次年,湜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职。此间,湜与韩愈、李贺等人过从甚密。八年,湜回睦州故里。
元和十二年(817),皇甫湜被山南东道节度使李愬召为幕僚,赴襄阳任职,次年五月罢镇。至十五年,他困顿江陵府*县。其间,韩愈被贬潮州,柳宗元贬死任所。师友的坎坷遭遇,使他一度徬徨、苦闷,感到悲哀和愤慨。唐穆宗长庆元年(821),湜被斥逐到吉州(今江西吉安),与主张改革的张弘靖、张儇、杨敬之甚相投机。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应山南东道节度使李逢吉之召,为幕僚,至襄阳视事。直至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十月罢镇,回到洛阳,常与白居易往来相访。六年至七年,湜任工部郎中。八年,因酒后失言,数忤同列,求分司东都,至洛阳。因未升迁,官俸微薄,十分窘迫,入冬后竟至于“门无辙迹,庖突无烟”。东都留守裴度卑辞厚礼,召湜为留守府从事。次年,裴度重修福先寺,欲请白居易作碑文。湜闻讯大怒,说:“近舍湜而远取居易,请从此辞!”裴度谢请之。“湜即请斗酒,饮酣,援笔立就”,计3254个字,裴度重酬之。此后,他写了最后一篇文章《谕业》,总结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和经验,便归故里。死后葬县南30里。有《皇甫先生文集》传世。
湜子名皇甫松,字子奇,自称檀栾子,父子文学并称。松早年科举失意,屡试不第,未能出仕;后期隐居不出,死后唐昭宗追赠为进士。皇甫松著作有诗词、小说等,词最为著称,在晚唐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收录在《花间集》中有12首,《梦江南》2首、《采莲子》2首等。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花间集》只称他为“皇甫先辈”,“先辈”为唐人对进士的称呼,可见他并未入仕。《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皇甫松《醉乡日月》3卷。其词今存2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事迹见《历代诗馀》。 今有王国维辑《檀栾子词》一卷。
代表作有《采莲子二首》、《怨回纥歌》、《浪淘沙二首》等,其中以《采莲子二首》的艺术成就最为杰出,第一首诗中写一采莲少女因“贪戏采莲迟”,傍晚了还在船头弄水,而且还“更脱红裙裹鸭儿”(脱下红裙子将小鸭子裹起来),将女孩儿的活泼顽皮和怜物爱人之情状描摹得历历如画,极其生动*真。第二首写少女贪看“湖光滟滟”入了迷,索性让船随风飘荡,还时而兴起“无端隔水抛莲子”,但发现有人偷看后羞涩惶恐了老半天(“遥被人知半日羞”),那姿态真是让人又怜又爱。《梦江南二首》写灯下月夜遥忆江南生活情景:“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其一);“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其二)。笔致清灵,情境优美。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其“情味深长,在乐天、梦得上”。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说:“皇甫子奇词,宏丽不及飞卿,而措词闲雅,犹存古诗遗意。唐词于飞卿而外,出其右者鲜矣。五代而后,更不复见此笔墨。”
皇甫冉(717--770):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10岁便能作文写诗,张九龄呼为小友。皇甫冉于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考中进士第一(状元)。历官无锡尉、左金吾兵曹、左拾遗、右补阙等职。为避战乱寓居义兴(今宜兴),据说他所住村庄后来被称为皇甫舍(今属芳庄镇)。开元天宝之际*日益*,社会矛盾尖锐,*集权削弱,藩镇割据势力相继而起。天宝十四年冬,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治今北京)起兵叛乱,击败唐军,迅即于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渡黄河,攻下洛阳。次年称帝。六月,叛军破潼关,进入长安。同时,其部将史思明也击败平原、常山等地的反抗,完全占领河北广大地区。玄宗逃往蜀中。肃忠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南)即位。这次战乱历时七年多,史称安史之乱。此后,唐朝统治由盛而衰。处在此时此境,他所赋诗文,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皇甫冉寓居义兴,对义兴的山山水水情有独钟,题咏颇多。有《荆溪夜湍:》、《洞灵观》、《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等诗作。如《荆溪夜湍》云:“惊湍流不极,夜渡识云岑。长带溪沙浅,时因山雨深。方同七里路,更逐五湖心。揭厉朝将夕,潺谖古望今。花源若许到,虽远亦相寻。”《洞灵观》云:“孤烟灵洞远,积雪暮山寒。松柏凌高殿,莓苔封古坛。客来清夜久,仙去白云残。明月开金篆,焚香人木兰。”《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云:“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便可过。处处艺兰春浦绿,萋萋藉草远山多。壶觞须就陶彭泽,风俗犹传晋永和。更使轻桡随转去,微风落日水无波”。
皇甫冉弟皇甫曾,也善诗,历官监察御史。其名与冉不相上下。
皇甫曾(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润州丹阳人,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七年登进士第。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历官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曾著有诗集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皇甫坦:(生卒年待考),字履道;临淄人(今山东临淄)。著名宋朝医学家。
皇甫坦初避走蜀地,隐居道教第七洞天峨嵋山。据说,有一天他暮行风雪中,寒气袭身,四肢冰冷,忽听见道旁有人呼唤。他相顾四望,发现一道人安卧小庵中,遂留下与之(左右氐)足相眠。寻即感觉到一股热气自两足入,“蒸蒸浃体,甚和适”,很快便入梦境,安甜地睡至天明。这时早起的道人对他说:“他日可访我于灵泉观。”皇甫坦应其言,前往灵泉观拜访。两人相谈甚欢,皇甫坦方知此道人正是宋代名道、妙通真人朱桃椎。不久,皇甫坦又在酒肆中巧遇妙通,以为有缘,遂从之学道,“尽得坎离虚实之旨,内外二丹之秘”。
皇甫坦工医术。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1149年),显仁皇太后患目疾,宫中御医几治无效。据说,一夜皇太后梦见一黄衣道士,须髯长耳,自言能治其疾。即告于宋高宗。宋高宗诏命有司到全国各地道观查找该道士,终被临安(今浙江杭州)太守打探到,入见慈宁殿告诉宋高宗,此人远在峨嵋山,姓皇甫名坦。宋高宗当即诏请皇甫坦入临安。“坦以嘘呵布气,目即愈,瞖脱隙然矣。”之后他又为仙韶甄娘治好了瘸腿。由此倍受朝廷器重。当他告辞还峨嵋时,两宫赐赍甚厚。不久,高宗又遣使送御香到青城山丈人观祈祷,并至皇甫坦隐居地拜谒安抚,为其建观。
皇甫坦临行前,宋高宗留有一个活话,“赐诏存问”。过了一段时间,宋高宗觉得路途遥远,不便随时召问,遂诏令皇甫坦移居庐山,为其筑室,赐御书名其所曰“清虚庵”,“诏绘坦像,御赞之”。
清虚庵,在庐山山北拨云峰(一名半云峰)下。左有青莲庵,右有凌虚阁,侧有“神泉”。说起“神泉”,还有一段传闻。当年,观初成时,皇甫坦苦水远,汲取不便,“使人荷锄斫庵侧地”,寻即泉水如涌。宋光宗赵惇闻讯,大感神异,大书“神泉”二字以赐。皇甫坦将二字镌刻于石,盖亭覆之,名曰神亭。又据张淏《云谷杂记》载,宋光宗曾于东宫询问皇甫坦缺乏什么,有何困难。皇甫坦回答说,山中一切齐备,无所缺,只是“去水差远,汲取所劳”,光宗闻之,遂书“神泉”二字,嘱之持归庵中随意开掘。坦遵嘱于庵侧穿小井,方挥畚锸,泉即喷涌而出。两种说法一为张扬皇甫坦神迹,一为赞宋光宗神明,不足全信,但仍可看出庵之影响。泉早已湮没,今不知所在。
清虚庵因为御赐而颇具规模。焕文阁、清虚堂置其间,依山造势,宏丽壮观。堂阁中收藏着高宗及后几代皇帝的御赐的《黄庭经》、《道德经》和《阴符经》等道教经籍、宸翰题榜、御赐绘像和赞文,满壁生辉,富丽堂皇。宋人张孝祥有诗记述:“石侧疑无路,山回别有天。神泉通玉海,帝画丽奎躔。紫闼虽重到,青瑶却未镌。只须香案吏,为写白云篇。”
皇甫坦在清虚庵,注意内外丹*,有所成就,“善布气”。据说,他常“宴坐不寐”。久之,两足外踝皆平偃,顶有珠光莹莹。又山中道士云其年七十二,容颜虽不及二十年前,但仍满面红光,老态不显。这些正是他内功达到一定境界的表现和反映。
皇甫坦虽居清虚庵,但并非清静虚无,而是常常被大宋皇帝召入宫廷,医疾问道。高宗在宫内坐禅,他被召见于康寿殿,陪侍左右,随时听调。以后又三度入宫问答。宋孝宗赵眘即位后,他仍不得闲,四次受君命持香往返于(左氵右上既右鬲)山、庐山和青城山,代为祈祷神灵。光宗时更是频频入京,“遣问不绝”。由于他在宋几代皇帝心目中都很有份量,所以道徒闻风归附,“道流咸集”,以沾荣耀,使清虚庵一度名震江南,成为庐山著名道观之一。
据史*载,皇甫坦“善相人”,有未卜先知之术。《宋史》中有一则记载:湖南帅李道雄素来敬奉皇甫坦。有一次找来自己的几个女儿请他看相。当他看到其中一女时,大惊道:“是他日为天下母。”既而将此事告诉宋高宗。宋高宗遂将此女许配给皇太孙、孝宗第三子赵惇。赵惇登基为帝后,李氏贵为皇后,是为慈懿皇后。李氏“性妒悍”,权力欲极炽。入主后宫不久便操纵宫中事务,使朝政为留正等反战主和妥协派所把持,陈亮、辛弃疾等一些主战派人物遭到排挤打击,并造成宋光宗与其父宋孝宗间的不和,导致宋光宗退位。所以宋光宗大为恼怒,迁怒于皇甫坦,大骂“皇甫坦误我”。该记载说明皇甫坦与高宗关系确实密切,“相人”有一套。遗憾的是,他却因此而失去恩宠。从青城山祈祷还庐山后,便没有再出山。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农历9月,他抱憾地离开了曾红极一时的尘世,庵也随之没落,至明代更为僧徒所据,改为庙宇,道迹无存。
皇甫坦虽“晚节未保”,但为道一生,获得几朝皇帝恩宠和炙手可热的地位,也足以令他宽慰,令道俗眼红。所以,他死后,道俗还每每忆起他,吹嘘和美化一番,试图为道教捞取些许资本。《真仙通鉴》里的一则有关皇甫坦神异道工的描述就说明了这点。书中载道:在靖康之难(公元1127年)不久,大臣曹勋奉宋徽宗御札自金营还朝。行至大河,无舟以渡。皇甫坦缚苇为笺送其过河,并为之燃苇去寒,解救了其僵死生命。曹勋醒后问之姓名,闭口不答,只抛下“朱真人以公为社稷计,故使济公。后二十年,当见公于钱塘”的暗语。事隔二十年后,曹勋果然在杭州与皇甫坦再度见面,相从话旧,感激涕零,再三叩拜,赠词礼谢。此事不久传入宋光宗耳中,遂宣问皇甫坦于迎劳馆,益加器重,以后每次召问必命曹勋作陪。书中所载与佛教所说达磨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似曾相似,无非是道士们故弄玄虚,制造神秘罢了。
皇甫冲(1490~1558) ,明代诗人。字子俊。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皇甫冲的诗歌能较多地接触社会现实问题。他在《袁抑之黄门防秋师还》诗中揭露明朝军队将领的*,他们御敌无方,致使"烽火夜照蓬莱宫,黎民半死长安陌"。士兵多已亡散,而"元戎尚拥娇娥眠"。《筑垣行》中又描写外族入侵后所造成的"火焰烧天云,白骨盈沟渠"的凄惨景象。诗人在《顺义战》一诗中,还以饱满的热情,塑造了人民中奋起抗敌的爱国英雄。由于他们的英勇斗争,使"城邑不破残",同时,诗人对他们功高名坠又深表同情,结尾说:"李广岂数奇,耿恭终弃置。斯理自古然,况乃居今世。"抒发感慨,讽刺时弊。诗人对敢和严嵩作斗争的杨继盛极其崇敬,《舟中读杨兵部疏》表现了他的义愤,这些诗歌都具有相当的社会意义。他的另一些诗歌,抒发"为儒四十年,裒然一缝掖"(《下邳》)的功名无望的惆怅,表现"清尊独对南城月,惟见归鸦嗓晚烟"(《过济怀周白川尚书》)的闲适心情,又写得较为冲淡醇雅。
皇甫冲善骑射,好谈兵。撰《几策》、《兵流》、《枕戈杂言》等*军事著作数十万言。他还精音乐、弈棋。作品有《皇甫华阳集》等。
此外,东汉太尉皇甫嵩,魏晋间医学家皇甫谧,唐代有宰相皇甫镈、文学家皇甫湜,宋代有马步军军都头皇甫继明,明代诗人皇甫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9 19:32
皇甫嵩:东汉太尉。少好诗书,习弓马,灵帝时任北地太守,领冀州牧,拜太尉,封槐里侯,时号名将。 皇甫御史诗集皇甫谧,魏晋间医学家,安定朝那(今甘肃省平凉西北)人。早年学儒,中年因患风痹疾,便开始钻研医学,写下《甲乙经》。该书阐述经络理论,明确穴位名称和位置,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
皇甫湜:唐代文学家。字持正,新安人。元和中擢进士第,为陆浑尉,仕至工部郎中。裴度辟为判官。集三卷,今存诗三首。
皇甫冉:唐朝天宝时状元。性聪敏,十岁即能文,张九龄呼为小友。与弟曾皆负诗名。著有《皇甫冉集》。
皇甫松,晚唐诗人、词人。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花间集》中有收录其著作。
皇甫涍:明代诗人。好学工诗,与兄冲及弟汸、濂,皆有才名,时称皇甫四杰。官至浙江按察佥事。其后同里人张凤翼、燕翼、献翼并负才名,吴人因有“前有四杰,后有三张”之语。
此外,三国时期有皇甫晏、皇甫隆、皇甫郦、皇甫闿,唐代有宰相皇甫镈、文学家皇甫湜,宋代有名医皇甫坦、马步军军都头皇甫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