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8 05: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0:33
导语: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不仅是一个班级中的“孩子王”,也是联系学校与学生间的重要“桥梁”。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除了完成自己的所教科目的教学任务,还肩负着全面教育学生的重任。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对班级中每名同学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班主任要坚持科学的态度
班主任要在研究德育中取得一定的成效,关键是坚持科学的态度,科学态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事求是
在德育研究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不唯心、不唯书,要唯实。同时,要有创新精神,如果发现某个原理、某个规定与客观情况不相符合,要敢于解放思想,大胆质疑,用实践去纠正它。这要求班主任从改革的高度,提出新的问题,探索新的德育方法,发现新的德育规律,做好班主任工作。
(二)一丝不苟
在德育研究中,我们一定要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来要求自己,要准确、清晰,不能“大概”“好像”“差不多”。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能弄虚作假,科学来源要可靠,数据要准确,描述要清晰,推理要合乎逻辑。
(三)知难而进
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那在攀登上不畏险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在德育研究工作中,要制定计划,阅读资料,调查研究,要开展活动,要测试数据,实地记录,要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撰写报告。在德育工作中需要用大量时间精力, 进行大量而艰苦的脑力劳动,而且还不是一帆风顺,还会遇到种种困难。这就要求班主任有决心、有细心、有耐心、有恒心、有勇气、有志气,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决心。
(四)和谐合作
德育研究可以是众人搞,也可以是小组搞,但不管怎样搞,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都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指导,善于与别人互相尊重和谐共事,善于集思广益,团结合作。单*匹马,独来独往,是搞不好德育研究工作的。综上,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研究者,在德育研究工作中,一定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实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
二、因材施教,正确的对待差生和优生
每一位教师都不能回避喜爱优生的心理事实,班主任更是如此。这种喜爱并非坏事,可若变本加厉转化为溺爱就不可共论了。自古慈母多败儿,溺爱会使人骄纵自私,不可一世。在教育现实中,许多学优生被教师宠坏后,达到发展“瓶颈”,失去了进步的机会,甚至从学优生落后为后进生。
所以若要让学优生更加优异,共同进步,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他们,时刻记住“爱是好事,但溺爱就不是了”,不包庇他们的错误,激励他们追求卓越。如果学优生经常得到别人的表扬,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产生比后进生更甚的消极的心理倾向。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心理的成熟度与承受能力都更加脆弱的学生时,要用更加艺术的手段去鞭策和激励他们。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多采用鼓励、谈心的旁敲侧击的方式来指导他们而非用批评、责备的直接的方式来教育他们。诙谐幽默,有的放矢,从而让被教育的学优生心服口服。
班主任不能因为后进生一时的落后就讽刺和歧视他们,真正的爱实则是一种宽容和耐心。班主任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般关心后进生,尊重后进生,了解他们内心的动态,获得他们的信赖,再逐步消除他们心中的戒备心,从而获得他们的尊重。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后进生都比其他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内心更为细致敏感。如果班主任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对后进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后进生感受到老师所给的爱,从而消除隔阂,突破心防,接下来再有针对性地督促他们改正缺点、发扬优点、获得进步,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会容易很多。
三、加强心理干预
班主任工作被誉为“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这个“灵魂”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素质。关心重视学生的心理,把个性完善作为教育目标是班主任实施心理教育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可以说,心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班主任工作艺术化、科学化的有效手段,它虽不能替代班主任工作,但班主任工作中若辅以心理教育,无疑将使工作锦上添花。所谓心理教育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学生个性。它是一项提高人的心理品质与心理素质的教育。它的基本任务是使青少年达到个性化与社会化平衡、协调的发展,完成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进而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最终对社会做出贡献。在心理教育的实施途径中,除开设心理保健课,进行心理咨询外,班主任实施心理教育是重要一环,它决定着学校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
四、总结
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研究者,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实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因材施教,正确的对待每一名学生。做好学生的心理干预,把个性完善作为教育目标,促使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