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历史名人读书方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8 13:1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18 17:33

《古今名人读书法》中的读书方法如下:

读书要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观其大略,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各个击破,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即可,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读书要做到以下三点,即同读、重点读、做笔记;读书要有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读书第一要严肃,第二要谦虚,第三要刻苦钻研;读书方法有四多,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4:14

   . 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

  三国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诸葛亮的读书法,对今人亦有裨益。诸葛亮读书只“观其大略”。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之时,与颖州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并一起拜师游学。

  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三人读书学习“务于精熟”。曾经“走马荐诸葛”的徐庶则折节学问,“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听习经业”,目的为求得“义理精熟”。而诸葛亮读书却与诸生不同,他是“独观其大略”。他没有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

  诸葛亮读书也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地作息,“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他对好友们说:“你们几位从政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三人反问诸葛亮“仕途”如何,诸葛亮“笑而不答”。

  后来事实证明,读书务求“精熟”的石广元、徐庶、孟公威等人,也的确只做到刺史、郡守,而读书务求大略、得其精髓的诸葛亮则成为一代贤相。

   2.陶渊明:“会意”读书法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他在《无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3.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好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内容丰富。

  那么,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时涉及其它的目标或问题。所以,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它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

  苏轼自己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数遍之后,苏轼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

   4.陈善:“入书出书”读书法

  南宋人陈善着有一部《扪虱新话》,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所以入,终当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

  如果读书不能读进去,那就不可能理解“古人用心处”,也就是说不能体会书中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明的文学技巧;倘若读书不能跳出来,那就要“死在言下”了,也就是说,思想被书本束缚住,成了书奴、书呆子。只有懂得入又懂得出,这才是读书的好方法。

  陈善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出来的出入读书法,实际上是告诉人们要活读书,而不能死读书。既要读书认真钻研,消化吸收书中营养,又要将书本知识为我所用。

   5.郑板桥:“精当”读书法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

  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读书贪多不求精,就会胸中撑塞如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但不等于深刻理解及全部掌握。

  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探”与“研”,因为书中的“微言精义”所包含的丰富深邃的内涵,往往是“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不知所穷”。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意“问”。

  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他提倡读书好问,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迹露”。

   6.欧阳修:“计字日诵”读书法

  北宋文豪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归纳而成。他曾经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

  他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的确,这样日积月累,一部部的书籍就被他背熟了。这种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集腋成裘,在欧阳修的亲身实践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7.董遇“三余”读书法

  汉代的著名学者董遇很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哪“三余”呢?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

  意思是说,冬天,没有什么农活,这是一年之中的空余时间;夜间,天黑不能出去活动,这是一天之中的空余时间;雨天,不能下地劳作,这也是可利用的空余时间。抓住这三种空余时间用来读书,肯定会有收效。

  当然,董遇所处的汉代,与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和节奏有很大的差别,但他那种善于抓紧一切空余时间的精神,对于今天来说仍然是适用的。

   8.张溥:“七焚”读书法

  明代学者张溥的“七焚”读书法强调读写并用,强调“眼到、手到、心到”。他的读书法分为三步:第一步,每读一篇新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将它抄在纸上,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读。第二步,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第三步,朗读后将抄写的文章立即投进火炉里烧掉。

  烧完之后,再重新抄写,再朗读,再烧掉。这样反复地进行七、八次,一篇文章要读十几遍,直至彻底理解、背熟为止。 张溥藉此苦读成名,给自己书斋取名为“七焚斋”,也叫“七录斋”

   9.顾炎武:“三读”读书法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很会读书,也很讲究读书方法。他的“三读”读书法即“复读法”、“抄读法”、“游戏法”。他给自己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复习冬夏两季所读的书,即半年读书,半年复习,把阅读和复习交叉进行,有效地增强了记忆力。

  在每次复习时,他面前放一本书,请别人也朗读同样一本书,他边听边默记。如果发现自己默记的同朗读的有出入,马上查书,立即纠正,再复读几遍。顾炎武读书总是要动手抄录的,这种学习时既动口,又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读书效率。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粒上皇开口熟栗120g*5袋(共600g)-详细介绍 三皇王板栗介绍 品牌榜:2024年板栗十大品牌排行榜 投票结果公布【新】 为什么来大姨妈胸会胀 少儿学什么舞蹈 青年学什么舞蹈好 成年人学什么舞蹈 福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2013年厦门的底薪是多少 生产要素的需求有哪些性质 底鱼怎么钓 中医揭秘:心脏最喜欢的3种食物和4味中药材 古今名人读书方法 钓支鱼用什么料好钓 怀孕几个月有胎心胎芽? 一般怀孕多久有胎心胎芽? 一般怀孕多久才有胎心胎芽 N.T.Freak的《Miss You》的制作故事 用纯牛奶家食用盐洗脸起什么做用?? 淘宝爱上牛奶家的衣服,适合偏胖的MM穿吗? 重庆牛奶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请问贵州有哪些大数据学校 iphone设置里微博登录 一直登不上 说是用户名活着密码错误 但是我的是对的 求大神解答怎么回事 孩子读完初中就想不读了,怎么办,学什么都好就是不上学,这种情况怎么办? 17岁孩子在中职学校,突然间就不想念了,而且周末放假也不回家,想咨询一下老师,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孩子刚上初中就不想上了,劝了很久,讲道理也不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 弟弟初中就不想念了,怎么办?其实我们都想让他再念的 张老师孩子上初二就不想念了,怎么办是好啊? 孩子上初二不想念了,我怕他到时后悔。不知该怎么办?退了学还能回去念书吗 一般自己家用电脑可以不装SQL数据库不? 会计管理类论文 “亻”,念什么? 名人的读书方法汇总 怎么才钓好鱼 家常清炖鱼的做法 如何实现租金分期? 请问excel里同一行相除(或同一行相减)有没有函数呀/谢谢 房租分期的意思? 房租可以分期么? 租金易信用卡分期付房租是怎么搞的,要手续费吗? 重庆到成都旅游攻略。 求重庆到成都四天自驾旅游路线 会分期可以分期付房租吗? 房租分期平台,都有哪些平台好用啊? 求!国庆重庆到成都旅游计划!(节约的方案) 房租分期付怎样摊销。 谁知道现在有哪些靠谱的房租分期平台,我是青年公寓,想合作 请问下从重庆出发到成都旅游怎么合适? 重庆--成都 旅游行程设计 重庆到成都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