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生活中的“熵增现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4 23: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8 13:57
汪国真曾有一句经典佳句:“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我们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会产生一种类似“腻”的感觉,一件事情新鲜过后热情便会降低。
纳兰性德的名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也是在告诉我们:最初的感觉才是最美好的。
这就有了人的“喜新厌旧”的心理,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最原始的原因。“日久生厌”不是个例,是人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物理学中的“熵增定律”会给我们答案。
熵增定律,是热力学定律。“熵”是一种状态,即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时,“熵值”就会增加,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通俗举例,我们把水烧开后,自然状态下,水会慢慢冷却,这个过程。是不可逆,也是不可改变的,而降温过程中的熵值却是呈向上增长的状态。
“熵增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呈现,对于企业来说,从制度到文化建立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其必然趋势是走向效率低下、机制僵化、人浮于事、创新适应能力下降等。
所以,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任正非曾经大谈“华为的冬天”,都是基于对“熵增”的认识。而任正非也是国内第一个将“熵增定律”引进到社会科学层面的企业家。
华为宁愿赔10亿也要辞退公司7000名老员工原因,就是为了保持公司的活力,抗衡“熵增现象”。
有研究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了十年之后,创新能力就走下坡路了。这也是华为把员工退休年龄定在45岁的原因之一。
个人也好,组织也好,熵增现象无处不在。任何事大多数时候都是熵增和熵减同时存在,彼此消长。我们需要做的无非就是,让“熵减”激发的活力因素产生的积极效应大于“熵增”的消极因素。
家庭中,多创造一些亲密和谐的氛围,多制造一些仪式感,让生活保持热情和新鲜。思想上,保持旺盛的持久的学习力,避免思想老化。
熵增不可怕,这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明白了熵增的原理,生活中很多的“厌倦情绪”也就能够接纳了,知此知彼,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正确的做到“守住初心”,终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