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6 16: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7:11
好多朋友详细的列举了手机涉及到的参数以及功能,收益良多。确实,不论是更真实的色彩表现,还是更细腻的视觉体验,亦或是更灵敏的触控刷新,更低的能耗,都是各家厂商重点关注,也是用户格外关注的方面。而我,想从另一维度说说我眼中的一块好屏——护眼!
之前看了一个统计,现在很多用户每天看手机的时间甚至超过了8个小时?比上班时间还长?不论是大街上,餐厅里,地铁中,肉眼所见,几乎所有人都在盯着手机,我们不去探讨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我只想问问大家,这么长时间的盯着手机,眼睛酸不酸?涩不涩?视力有没有下降?尤其是晚上躺床上玩手机(关灯状态下)有没有感觉眼睛更不舒服?拿我自己为例,20岁以前看所有电子屏幕的时间也没有如今一个月多(绝不夸张)。我们的眼睛是否已经能够接受这种大强度的使用和刺激?
这不是危言耸听,大多数人无法避免使用手机,也无法大幅度降低使用时间。既然自己的习惯无法改变,那就尽量让屏幕改变(选择尽量不伤眼睛的屏幕)
什么样的屏幕护眼效果更好,其实严格意义上说,只有相对「不伤眼」的屏幕,没有「护眼」屏幕。真正保护眼睛的方法还是是尽可能少的看手机。
之前有很多大神已经科普的非常详细,这里我再简单帮大家整理下
目前手机屏幕对眼睛的伤害主要分两方面:
一、蓝光
二、屏闪
蓝光
蓝光大量存在于电脑显示器、荧光灯、手机、数码产品、显示屏、LED 等光线中,波长在 480nm ~ 500nm 之间,但不是所有的蓝光都有害。480nm ~ 500nm 之间的蓝光对人体是有益的,有调整生物节律的作用,我们的睡眠、情绪、记忆力等都与之相关 。而真正伤害较大的是波长 400nm ~ 450nm的蓝光,所以防蓝光,主要预防的是 400nm ~ 450nm 这一范围。它的危害主要有三方面:
1、结构损伤: 这部分蓝光具有极高能量,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蓝光照射视网膜会产生自由基,而这些自由基会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衰亡,上皮细胞的衰亡会导致光敏感细胞缺少养分从而引起视力损伤,而且这些损伤是不可逆的,蓝光还会导致黄斑病变。人眼中的晶状体会吸收部分蓝光渐渐混浊形成白内障,而大部分的蓝光会穿透晶状体,尤其是儿童晶状体较清澈,无法有效抵挡蓝光,从而更容易导致黄斑病变以及白内障。
2、视疲劳: 由于蓝光的波长短,聚焦点并不是落在视网膜中心位置,而是离视网膜更靠前一点的位置。要想看清楚,眼球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引起视疲劳。长时间的视觉疲劳,可能导致人们近视加深、出现复视、阅读时易串行、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影响人们的学习与工作效率
3、影响睡眠: 蓝光会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而褪黑色素是影响睡眠的一种重要激素,目前已知的作用是促进睡眠、调节时差。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在睡前玩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会造成睡眠质量不高甚至难以入睡的原因。
既然屏幕的蓝光这么大危害,那我们每天看手机岂不是要。。。。。。
别担心,既然手机有蓝光(有害蓝光),那就一定有人去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主要是从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内部就是软件层面的调节,外部就是使用防蓝光膜。
防蓝光膜 :通过吸收并转化手机、电脑、电视、LED 灯等发光源散发出来的蓝光,防蓝光保护膜可以大大减轻蓝光对眼睛的刺激。 但是, 防蓝光手机膜的生产有严格的执行标准,而要在市面上流通更是需要通过专业机构的认证。因此挑选防蓝光膜的时候一定要检查它是否具有第三方机构做的蓝光效果监测 ,所以对于大部分在某平台上买到的几块钱还买一送一的防蓝光膜只能说一句「呵呵」。
软件调节: 通过软件算法,降低屏幕色温及,从而减少屏幕发出的蓝光。因为现有显示屏多采用 RGB 三色像素,所以当蓝光减少时,红色和绿色的光谱融合后会呈现一出种偏*的色彩,这也就是为什么软件去蓝光的屏幕或者是手动打开防蓝光模式,屏幕都显得发黄的原因。(使用较多的方式)
补充: 还有一种降低蓝光的方式是采用调整 LED 背光源的蓝光波长,通过微调 LED 背光源将蓝光峰值波长从450nm 变为 460nm,从而大大减少蓝光对眼睛的损害。这个办法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的有害蓝光,同时屏幕不会发黄,只是这种方式目前还不普及(成本太高了)。
小结:现阶段蓝光问题,通过厂商的调教,有害短波蓝光大幅度降低,对眼睛的伤害也大幅减少,但大多数人看手机时间久了还是感觉眼睛不舒服,其实是另一因素在作祟——屏闪
屏闪
相对蓝光,现阶段对眼睛伤害更多或者说对眼睛刺激更明显的其实是屏闪。
要搞清楚为什么会有频闪,还需要了解下市面上主流屏幕(LCD 和 OLED)的显示原理。
LCD 屏幕因为本身不会发光,光线来源主要是背光层,这样的话调节屏幕亮度只需要调节屏幕电路功率(电压或电流)就能改变屏幕亮度(这个过程中发光层是一直亮着的),也就是俗称的 DC 调光。
OLED 是每个像素点独立发光,不需要背光。工作的像素点通电发光,不工作的像素点断电不发光,所以 OLED 显示的颜色更纯正,同时比 LCD 屏更节能。但是如果采用调整功率的方法改变屏幕亮度(DC 调光),OLED 屏会因为器件特性均一性不佳,导致低灰阶低亮度下颜色均一性差,所以大多数 OLED 屏幕使用了 PWM 调光技术。通俗点说,就是不改变功率的前提下,让屏幕 亮、灭、亮、灭...的交替闪烁,闪的频率越高,视觉感受越亮,闪的频率低,视觉感受就暗。这里需要说明,频闪频率越高,人眼越难感受到,同时对眼睛的伤害也越小,根据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撰文指出,屏闪频率低于 1250Hz 以下,就会造成眼睛胀痛、偏头痛等不适。所以OLED 屏幕亮度越低(频闪频率越低),对人眼的刺激越大服,这这也就是为什么说OLED 是「瞎眼屏」的原因 那为什么不用高频率的 PWM 调光技术呢?第一成本高,第二屏幕容易老化,影响寿命。那有没有其它调光方式呢?还有一种,就是类 DC 调光。它采用的是「蒙版调光」+「dither平滑」的方式,属于软件层面的调光。相对于 PWM低频调光要好一些。现在一些主流机型高亮度下用 DC 调光,低亮度下用 PWM 调光。
那说了这么多,总结成一句话就是 OLED 屏幕很难完全杜绝频闪问题(OLED 屏幕目前来看,全局 PWM 高频调光,对眼睛相对伤害更低),但是由于 OLED出色的色彩表现以及其它特性,让众多厂商争相追捧,而刻意淡化频闪危害。
总结,无论是蓝光还是频闪,对人的伤害都是微小而持续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少玩手机,尤其是晚上,需要用手机的的时候尽量开灯,因为暗光条件下的屏幕最伤眼。
如果您觉得内容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支持,如有问题也可留言交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