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5 04: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7:32
1岁宝宝可以自主入睡
1岁宝宝可以自主入睡,宝宝是需要好的睡眠才可以的,这样身体体质也可以得到增强。有些宝宝睡觉时间比较少,精神状态不佳,这样就容易生病,一起来看1岁宝宝可以自主入睡的方法吧。
家长需要给宝宝提供好的睡眠环境才行,可以将宝宝卧室的光线控制好,不可以让屋子光线太强,宝宝屋子的灯也要注意亮度,选择暗一些的比较好。宝宝的屋子不可以太吵,睡觉之前可以给宝宝放比较轻柔的音乐,比如安眠曲,对宝宝来说是很好的。
宝宝如果在傍晚之前就睡觉,那么晚上睡觉就会太晚,所以宝宝白天要减少睡眠的时间,睡觉之前可以给宝宝按摩身体,给宝宝洗澡、喂奶,换尿不湿,然后给宝宝盖好被子讲故事,宝宝不可以太热太冷,让宝宝可以舒适的睡觉。
宝宝如果睡眠时间比较少,那么就需要对睡眠时间进行改善。可以带宝宝去医院做一下检查,宝宝可能是因为缺钙造成的,缺钙宝宝还容易惊醒,对宝宝的骨骼发育,牙齿发育都会有影响,所以必须要去医院检查以后及时补钙。
宝宝几岁可以自主入睡没有具体规定,一般来说,多数宝宝在一岁左右都能够自主入睡。宝宝自主入睡主要取决于宝宝的器官感觉能力、身体控制能力,自我安抚能力三个方面。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宝宝自主入睡能力:
1、培养宝宝的睡眠习惯。家长需要帮助宝宝训练一个好的睡眠习惯。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睡前的习惯,比如打哈欠等,来确定宝宝在哪几个时间段比较容易入睡,然后根据宝宝的睡眠习惯进行引导,慢慢其睡眠习惯和*趋于一致。
2、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前为宝宝创造一个安静而灯光昏暗,适合睡眠的环境,或者为宝宝播放一些节拍缓慢的摇篮曲。
一个是宝宝生理基础方面的完善,比如身体控制能力、感官发展能力等影响睡眠的各项因素。一个是宝宝的自我安抚能力是否能够发展起来。
今天我们就来着重说说宝宝的自我安抚能力这个方面,因为很多家长都没有重视到宝宝的安抚能力,导致在哄睡过程中出现各种阻碍宝宝安抚能力发展的行为,最终影响了宝宝自主入睡能力的发展。
什么是宝宝的自我安抚能力
自我安抚能力是指宝宝能够自己安抚自己,平稳自己的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会影响到宝宝的睡眠,宝宝想要进入睡眠的一个条件是:放松的情绪和放松的身体,如何让宝宝放松?一方面是需要借助家长的力量,比如抱着走一走啊、摇一摇啊(他人安抚),一方面是需要宝宝自己暗示自己(自我安抚),比如:
宝宝自己吧唧吧唧的吸吮着手指,然后渐渐睡着。宝宝自己听着轻柔的睡眠音乐,渐渐睡着。宝宝抱着安抚物,逐渐睡着。这几个入睡的方式都说明宝宝的自我安抚能力是比较强的,手指、音乐、安抚物都能给宝宝提供安全感,让宝宝放松自己的情绪,达到入睡的状态。
然而愿望很美好,现实总是啪啪打脸啊,每个宝宝的自我安抚能力的起跑线是不一样的,有的宝宝天生就是天使,有的宝宝则是睡渣。
宝宝自我安抚能力的发展过程
当宝宝还是胎儿的时候,蜷缩在妈妈的肚子里,手部的位置刚好在嘴巴附近,所以当妈妈做B超的时候,会发现宝宝居然在吸吮手指,所以,有的宝宝一出生就能把手指放在嘴巴里吧唧吧唧了,但这个出生即可吸吮手指的技能并不是每个宝宝都具备的。
宝宝的自我安抚能力的发展大致需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0-3个月:主要依靠他人安抚,比如新生儿5S安抚法,或者*、轻拍、走动、摇晃、音乐、说话、奶睡等,大部分家庭常用到的其实就是“奶抱摇”。4-9个月:他人安抚和自我安抚同步进行,这个阶段需要家人有意识的引导宝宝发展自我安抚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入睡打好基础,比如家长只需要和宝宝躺在一起,*、轻拍着宝宝、听着音乐,宝宝就可以睡着10-12个月:家人陪伴和自我安抚同步进行,如果上个阶段基础打得稳当,那么这个阶段的他人安抚会逐渐变成陪伴即可,然后宝宝只要看到妈妈在房间里,就可以自己安抚入睡。13-72个月:自我安抚,正常情况下,如果前期各个阶段都如期进行,那么宝宝1岁以后就可以实现自我安抚独立入睡了,不再需要家人陪伴哄睡,而是到点以后,自己抱着安抚物、听着入眠曲安静的睡着。从以上四个发展阶段可以看到一个规律:宝宝的自我安抚能力和他人安抚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家人给予的安抚程度越强越持久,那么宝宝的自我安抚能力就会越弱越渺小(0-3个月除外)。
当宝宝从安全温暖又熟悉的子宫中出来以后,面对这个冰冷、宽阔、陌生的世界一定是手足无措、充满了恐惧,而自己又那么弱小,想要吸吮手指压压惊却发现自己根本*为力,所以,这时候妈妈需要抱着宝宝,每一次哺乳、*都能安抚宝宝恐惧的心情。
因为*为力,所以需要家人的全力帮助和安抚。
随着宝宝的视觉、听觉、大运动、大脑的发展,宝宝逐渐搞清楚了周围的环境,适应了新的世界,能看到亲爱的妈妈、听到熟悉的家人的声音,并且,还学会了抬头、翻身、吃手等一系列技能,这个时候,他们可以尝试接受各种安抚方式,除了奶抱摇以外,原来音乐、*、轻拍、说话、故事这些方式都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
这时,他人安抚方式可以逐渐降低强度,给宝宝的自我安抚腾出发展空间。
影响宝宝自我安抚能力发展的因素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就可以实现自主入睡,而自己的`宝宝却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很难做到自主入睡,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
1、宝宝的天生气质不同
心理学上对气质的解释是:即婴幼儿期出现的在反应性和自我调节等方面的稳定个体差异,反应性是指情绪唤醒、注意以及活动的速度和强度,自我调节指用于改变反应性的策略。------摘自《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天生气质不同,决定了宝宝对外界的需求程度。
易照养型的儿童这类儿童通常比较乐观,容易适应新环境,在婴儿期能很快形成日常生活习惯。宝宝吃饱了就睡、睡醒了不哭不闹,引入新的安抚方式也非常容易。
难照养型的儿童这类儿童接受新经验较慢,有消极和强烈的反应倾向,生活习惯不规律。有的妈妈会发现自己的宝宝特别爱哭闹,需求非常高,每次安抚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安抚方式往往都是终极大招:塞奶,难照养型宝宝的自我安抚能力的发展则会比较漫长和困难。
慢热型的儿童这类儿童对新经验适应比较慢,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温和、不活跃,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宝宝面对新鲜的事物、地方都会观察一段时间,想让他们接受和适应就需要耐心等待和引导,所以,自我安抚能力的发展也比较缓慢。
宝宝的天生气质决定了他们对不同的安抚方式的接受能力和程度,也就直接影响到自我安抚能力的发展速度。
举个例子,我闺蜜的宝宝就属于易照养型的儿童,她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高,戒除奶睡的第一天就成功了,姥姥告诉她今晚和姥姥睡,她没有反抗,半夜夜醒的时候,姥姥告诉她没有nainai了,她就继续睡过去了,全程无一声哭闹,让人惊叹,怎么可以这么“好说话”(当然这种戒除奶睡的方式有个前提是:姥姥在平时的育儿参与度和母婴依恋的安全程度)。
2、家人安抚方式单一
安抚宝宝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种,并且分初、中、高三个级别,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家长安抚宝宝的方式都是千篇一律的奶抱摇。
初级安抚方式声音安抚,比如妈妈温柔的声音,轻柔的音乐、白噪音。
中级安抚方式抱、摇晃、走动、轻拍、*,大部分家长安抚宝宝都会采用这几个方法,每一个方式都是独立的,如果同时并用几个方式,也算是升级了,比如边走边摇就比只走不摇的级别高。
高级安抚方式哺乳、亲吻,其中哺乳是妈妈们的杀手锏,一哭就塞奶,塞奶就不哭了。
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有意识的给宝宝引入不同种类的安抚方式,让他知道除了吃奶以外,听着音乐也能睡着、被妈妈*着也能睡着,这就会大大的降低宝宝对单一安抚方式的依赖性,比如令人惆怅的奶睡,无奶不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妈妈的哄睡方式和安抚方式太过单一,给宝宝形成了顽固的睡眠联想,如果想要温和的戒除,也是需要从引入新的安抚方式来入手。
另外的一个现实情况是,我们从宝宝出生以后使用的安抚方式是直接跳过初级安抚方式,采用中级安抚方式的,因为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抱着宝宝走啊摇啊晃啊,这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哄睡方式,很少有妈妈会在新生儿期间采用5S安抚法,实在搞不定宝宝了,就直接塞奶。
这就会造成一个结果:一开始给的安抚太高级,此后想要降级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安抚种类单一以及一出手就是高级大招,让宝宝们没有机会接触能够实现自我安抚的其他方式。
如何帮助宝宝发展自我安抚能力
一、我们先看看在不同月龄段需要掌握的安抚技巧:
1、0-3个月
我强烈建议家长在这个阶段使用“新生儿5S安抚法”来安抚宝宝入睡,具体的方法可以查看我的这篇文章:宝宝哭闹不止,咋哄?掌握这个安抚神技,激活镇静反射,10秒止哭
5S安抚法中使用的襁褓、白噪音、侧卧、摇晃、其实是低级和中级的安抚法,通过模拟子宫环境让宝宝获得安全感,家长不需要走、抱、摇、奶。
很多妈妈抱怨月子里的宝宝严重依赖奶睡、抱着放不下,虽然说这个阶段的奶睡是合理的不需要太过焦虑,但是如果妈妈一直不使用其他的安抚方式替代奶抱摇,那宝宝很有可能一直就奶抱摇下去了,我见过一个案例,宝宝已经2岁多了,依然需要家长抱着边走边唱歌才能睡着。
所以,建议妈妈在新生儿阶段,模拟子宫环境,让宝宝实现裹着襁褓在白噪音或者嘘声中睡着。
如果你的宝宝是天使宝宝,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度干预,如果宝宝能够放在床上自己睡着,就不要“多此一举”,抱着宝宝摇啊摇了。
2、4-9个月
3个月后,宝宝已经安全度过了“缺失的第四期(哈维卡普博士认为所有的宝宝都是早产儿,前3个月是缺失的第四期)”,我们需要做的是:
有意识的引导宝宝接受初级的安抚方式将*、音乐、床上轻拍这样初级的安抚方式持续引入给宝宝,我们可以在白天的时候多给宝宝做抚触按摩好让他接受*,在每次睡觉之前都播放音乐,在床上轻拍或者*一段时间,观察宝宝的反应,让他逐渐适应。
执行吃睡分离,预防奶睡从第四个月开始,妈妈就要有意识的做吃睡分离了哦,不能一直使用奶来哄睡,我们可以遵循吃、玩、睡的作息管理模式,尽量不要在睡前吃奶,切断吃奶和睡眠的联系。
另外,家长也可以尝试给宝宝使用安抚奶嘴。
3、10-12个月
这个阶段可以给宝宝引入一个安抚物,比如大小适宜、安全的玩偶,这个安抚物即将承担起代替家长陪伴孩子入睡的重任。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第一天买回来给宝宝,第二天他就可以抱着玩偶睡着了,所以家长不能心急,我们先做好铺路工作:
在白天宝宝开心的时候隆重介绍这个安抚物给宝宝,让宝宝和它做游戏建立感情。每次睡觉的时候都提醒宝宝,和安抚物一起睡觉,告诉宝宝:我们可以抱着小恐龙一起睡觉哦。如果家长在各个阶段都能注意安抚的技巧,有意识的培养,理想状态下,1岁以后的宝宝是可以自我安抚逐渐入睡的,如果宝宝在1岁以后还不能实现自主入睡,那我们就需要分析找原因,帮助宝宝发展自我安抚能力。
二、另外,我们还得注意几个细节:
1、相信自己的宝宝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妈妈说宝宝依赖奶睡,无奶不睡,但是有一次宝宝却自己在床上玩着玩着就睡着了,竟然没有吃奶!简直不可思议!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宝宝其实是有能力安抚自己的,我们都低估了宝宝。
所以说,为什么要从初级的安抚方式开始,而不是一开始就使出杀手锏,不是宝宝自己需要,而是我们自己认为宝宝只能奶抱摇着睡。
因此,我们在安抚宝宝的时候,不妨试试别的方式,10次不行试20次,20次不行就试50次,别一次不行就轻易放弃,一个新的安抚方式的建立通常都需要2-3周的过程,相信自己的宝宝,会慢慢接受新的安抚方式。
只要你温柔的坚持下去,宝宝一定会有所触动。
2、逐级递增、逐级递减
使用安抚方式的时候遵循逐级递增的规律,不要一次使用很多种,比如只站着轻拍,而不是走着摇着轻拍,也不是走着摇着拍着晃着还要唱着歌。
“甜头”要一点一点的给。
同样,戒除奶抱摇的时候,也是要逐级递减,比如习惯边走边拍边晃的宝宝,我们先去掉摇晃,变为边走边拍,等宝宝接受以后,再减成只拍不走。
“甜头”要一点一点的拿走。
让宝宝自主入睡是每个妈妈的终极梦想,也是每个宝宝最终都会实现的目标,我们不要心急,不要总盯着结果,而是要关注过程,帮助宝宝发展出自我安抚能力,迈出成长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