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沼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5 03:0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05:30
关于沼泽的科学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因为沼泽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综合体,各地沼泽的成因和类型不同,加之研究者从不同的目的和角度出发,所以给它下的定义也就不同。有的学者认为,沼泽是地表经常过湿,水分停滞或微弱流动的地段,其上部主要生长着特殊的沼泽植被,有泥炭的形成和累积。有的学者认为,泥炭不仅是沼泽最主要的特征,还必须有一定厚度的泥炭层,即沼泽植物活根达不到泥炭下部的矿质土层时才是沼泽否则,就是沼泽化土地。甚至有人提出泥炭的具体厚度,即地表覆盖的泥炭层,在自然状态下至少有30厘米厚,或疏干状态下有20厘米厚的地段才是沼泽。但是,有的学者则认为,形成沼泽的关键是水分条件,沼泽可能有泥炭的形成和堆积,也可能没有泥炭的堆积。
上述种种对沼泽看法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强调有无泥炭。我们认为沼泽不一定有泥炭形成,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都分布着没有泥炭的沼泽,有泥炭的沼泽应是沼泽中的一种类型。经过多年的考察实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沼泽应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3个特征:地表多年积水或土壤处于过温状态;主要生长着沼生植物和湿生植物;有泥炭的形成和累积,或土壤仅具有严重潜育化形成的明显潜育层。如果只有地表积水或土壤过湿,没有沼泽植被的生长,只能成为湖泊或盐碱湿地。如果地表或土壤中没有足够的水分条件,也就不可能生长沼生和湿生植物,也就不成其为沼泽了。所以,沼泽的定义应该是,地表多年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其上主要生长着沼生植物,其下有泥炭的堆积,或土壤具有明显的潜育层。
沼泽地的形成,有各种原因。
首先
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挟带着泥沙流入湖泊,由于水面突然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在湖边沉积下来,形成浅滩。一部分细小的物质,随着水流漂到湖泊开敞的地方,沉淀到湖底。这样年深月久,就使湖泊变得越来越浅。并且随着湖水深浅的不同,各种水生植物逐渐繁殖起来。在沿岸浅水区,生长着芦苇、香蒲;在较深的地带,往往生长着睡莲、浮萍、水浮莲;在湖泊的深处,生长着眼子菜等各种藻类。这些植物不断生长、死亡,大量腐烂的植物残体,不断地在湖底堆积,逐渐形成泥炭。随着湖底的逐渐淤浅,又有新的植物出现,并从四周向湖心发展,湖泊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浅。当湖泊中的沉淀物增大到一定的限度时,原来水面宽广的湖泊就变成浅水汪汪、水草丛生的沼泽了。
沼泽除了是由湖泊演变而成的,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低洼平原上的河流沿岸,在河水浅、流速慢的情况下,可以生长水草而逐渐形成了沼泽。在沿海的低地,反复被海水淹没,海滩上杂草、芦苇丛生,也可形成盐沼泽。有些高原、高山地区,由于冬季地面积雪,到次年春夏季节冰雪融化,地面积水,短草和苔藓植物杂生,也可形成沼泽。
在森林地区,枯枝落叶在林下不断堆积,好像给地面盖了一层很厚的被子,它既能大量积蓄雨水,又可减少土壤蒸发,保持着过度湿润的状态。又因为碳化过程的进行,土壤中大部分的矿物养分被淋失,造成草木死亡,而代之以繁茂的苔藓植物。苔属植物能保留大量水分,使植物残体的分解过程减慢,泥炭开始堆积,逐渐形成沼泽。在我国大、小兴安岭的森林中,就可以看到这种森林沼泽化的现象。
在有些过于湿润的地区,杂草大量繁殖,形成厚实的草层,使土壤通气状况变坏,碳分逐渐减少,原有植物渐趋衰亡,生长莎草、水藓等植物。这些喜湿性植物,有很强的蓄水能力,因此更加强了湿润状况,草甸沼泽化得以迅速发展。四川西部的草地,有一部分就是这样形成的。
当然,地质演变,湖泊由于堆积植物、沙土形成沼泽。森林因为树页或草木堆积和贮水作用形成沼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05:30
在朝湿的地方。由于地基下沉,地下水溢出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