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求《李尔王》简介~谢谢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5 03:08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03:04
世态炎凉中真情的悲剧
英格兰的老国王李尔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丧失理智,幻想以让权分国来证明自己不当国王而做一个普通人,也能同样或更加伟大,因而经受了种种痛苦的磨难。
--------------------------------------------------------------------------------
该作品有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围绕李尔王及三个女儿进行;第二条线索围绕葛罗斯特伯爵及两个儿子进行。李尔和葛罗斯特都是先昏后明,先恶后善,先富后贫,先福后苦;而李尔的三个女儿和葛罗斯特的两个儿子都真假有别,善恶显见,或前后不一,或始终如一。当名存实亡的李尔王不过是李尔的时候,当伯爵不过是凄惨难民的时候,他们自己才恢复了人的本来面目,恢复了人的良知,也就在这样的时候才能看出他们周围人的本来面目,看出周围人的原形。
李尔王自祸其身又祸及他身的教训有两点:其一是不该不留余地倾其所有而只剩两手空权;其二是不该昏然不分善恶地寄托残生。老葛罗斯特伯爵不事*、弃暗投明以示忠贞不二,不折节操,因此惨遭挖眼酷刑,饱受流放自然的落泊颠沛,甚至求死不得求生无望;他虽认识到自己的轻信之罪,终因得知*害的儿子仍在人世并陪伴保护着困苦无援的自己,又得到了*后,由于承受不了悲喜交集之情的重荷而逝。这似乎是自咎之因所致,但似乎也属善无善终之例。这与李尔王不察善恶不分真假而导致无处安身,浪迹荒野,与乞丐为伍,最后在悔恨的刺痛中,在精神与肉体的折磨中,在失去所爱而无法承受的悲哀中结束他八十岁的生命相比,二者都令人同情,促人思索,可见官场的*,可知人心的险恶了。
世事无常至于使悲喜在瞬间交替,而命运无常至于使乞丐与国王一夜之间换位。恩将仇报,认敌为友,美貌黑心,丑相热肠,魔性假语,佛性真言,这就是人类的智愚善恶,这就是生物的弱肉强食,这就是宇宙的相生相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03:05
《李尔王》读后 文 / 诗心灿烂
上午九点回来后,换过衣服去给妻挂个平安电话,然后开始读《李尔王》,到晚上十点全部看完了。
这个剧本看到末了,就像看过的莎氏其他悲剧一样,该死的和不该死的都纷纷死去了。与其他作品相同的是,李尔王的大女儿戈纳瑞和二女儿里甘等败类的死是恶有恶报的显验;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李尔王的小女儿科迪利娅及李尔王的弄人等仁德之士的死是善无善报的佐证。也许这就是悲剧的“悲”字所涵概的一层意义吧。这层意义虽有它残酷的一面,但往往在现实中却是事实,这也就是残酷现实的残酷表现的一个方面了吧。
该作品有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围绕李尔王及三个女儿进行;第二条线索围绕葛罗斯特伯爵及两个儿子进行。李尔和葛罗斯特都是先昏后明,先恶后善,先富后贫,先福后苦;而李尔的三个女儿和葛罗斯特的两个儿子都真假有别,善恶显见,或前后不一,或始终如一。当名存实亡的李尔王不过是李尔的时候,当伯爵不过是凄惨难民的时候,他们自己才恢复了人的本来面目,恢复了人的良知,也就在这样的时候才能看出他们周围人的本来面目,看出周围人的原形。
李尔王自祸其身又祸及他身的教训有两点:其一是不该不留余地倾其所有而只剩两手空权;其二是不该昏然不分善恶地寄托残生。老葛罗斯特伯爵不事*、弃暗投明以示忠贞不二,不折节操,因此惨遭挖眼酷刑,饱受流放自然的落泊颠沛,甚至求死不得求生无望;他虽认识到自己的轻信之罪,终因得知*害的儿子仍在人世并陪伴保护着困苦无援的自己,又得到了*后,由于承受不了悲喜交集之情的重荷而逝。这似乎是自咎之因所致,但似乎也属善无善终之例。这与李尔王不察善恶不分真假而导致无处安身,浪迹荒野,与乞丐为伍,最后在悔恨的刺痛中,在精神与肉体的折磨中,在失去所爱而无法承受的悲哀中结束他八十岁的生命相比,二者都令人同情,促人思索,可见官场的*,可知人心的险恶了。
世事无常至于使悲喜在瞬间交替,而命运无常至于使乞丐与国王一夜之间换位。恩将仇报,认敌为友,美貌黑心,丑相热肠,魔性假语,佛性真言,这就是人类的智愚善恶,这就是生物的弱肉强食,这就是宇宙的相生相克。
苍苍者天,茫茫者地,轮回之中,皆循真理。善报者恶尽,恶报者善哉。今世前因,后世今果。得等于失,善同于恶。迷于五行中,醒于三界外。苍苍者生,茫茫者命,存亡谁握,贵贱何别,人物非异!
参考资料:book.new.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202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03:05
你自己下吧.里面有目录.
参考资料: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6%9d%8e%e5%b0%94%e7%8e%8b&id=10005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03:06
《李尔王》也是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叙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只好到荒郊野外……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李尔王》真实地反映了原始积累时期动荡不安的英国社会的面貌,也是作者对*王权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歌颂。受狡诈冷酷的女儿和阴险残暴的女婿的*,李尔由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一下子变成了“流浪的叫花子般的国王”,这个过程具体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晚期封建阶级走向衰亡的历史。葛罗斯特受到作为冒险家、阴谋家的儿子陷害后所说的“城市里有*,国家发生内乱,宫廷之内潜藏着逆谋;父不父,子不子,纲常伦纪完全破灭”这番话,正点出了封建主*体、资本主义兴起的过渡时期封建伦理道德趋于崩溃,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替代旧的纲纪伦常的历史真实。
剧本真实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苦难。李尔王流落荒郊,饱尝暴风雨袭击的苦楚,随着地位的改变,他不由联想起成千上万无家可归的穷人。他激动地说:“衣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都得忍受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这段话真实地揭示了圈地运动中失地农民流落异乡、饥寒交迫的惨状。
剧本还通过李尔王的小女儿考狄利娅等正面形象,宣扬了人和人应该和谐真诚、应该尊重人格、应该平等相待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李尔的疯狂致死、考狄利娅的被害和葛罗斯特的流浪等结局,又为作品抹上了浓重的忧郁色调。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844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