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7 15: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1:38
俗语: 地下十三陵,地上明皇宫 歇后语: 十三陵的石头——站惯了的;不光溜 十三陵的石人——站惯了的 十三陵的石人张大嘴——没话 诗歌: 《颂十三陵水库》 郭沫若 其 一 改变自然面貌, 造成湖水山腰。
高堤大坝锁长蛟, 不准龙王乱跑。 勇士堂堂十八, 光荣榜上名标。
英雄人物看今朝, 十万大军欢笑。 其 二 领袖带头挖土, 人民不亦乐乎! 三山五岭齐欢呼, 苦战何能算苦? 要与洞庭比美, 昆明湖水不孤。
煌煌五字垂千古, 曰“十三陵水库”。 (十三陵门票背后就印着郭文豪的这两首大作~) 十三陵水库(二首)(一九五八年) 叶剑英 一 十万愚公势莫当, 移山挡水筑堤防。
朝阳赤帜平沙幕, 一幅诗图一战场。 二 万众欢呼毛*, 普通劳者出堤旁。
一锄一篓成规范, 创世人人动手忙。 《好事近》 纳兰性德(清)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
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
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沁园春·再访十三陵》 陈明远 百侣游踪,歌翻碧浪,舞引熏风。
念平生所爱,红岩翠柏,少年壮志,海阔天空。水库情深,陵园恨重,血汗浇来春意浓。
惊雷动,将山川洗净,笑引长虹。 青春烈火正熊,春岂在温房草木丛?愿耿耿丹心,耀如赤日;铮铮硬骨,强似苍松。
一往无前,万难不屈,偏向悬崖攀绝峰。仰头望,把红旗高举,直上云中。
顾炎武《恭渴天寿山十三陵》诗:“康昭二明楼,并遭劫火亡。” 顾炎武在四十七岁(1659,清顺治十六年)时,来到北京,开始对北京的一些文物古迹,尤其对明陵、长城区域,进行了反复的考证。
顾炎武对十三陵的考证结果,大都反映在他的《昌平山水记》里。这本书早已校订出版,为我市文物界所熟知,所以不再赘述。
他在考察十三陵后写的数首有关十三陵的诗中,有一首《恭谒天寿山十三陵》长诗(写作日期不详),同样是我们了解十三陵的边界、建置、当时的状况,以及作者谒十三陵的情况和心情的珍贵资料。 “东趾据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前面临神京。
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卢龙”、“黄花”均为地名。
这儿把十三陵的位置,寥寥数语说得一清二楚。 “右献(陵)左次景(陵),裕(陵)茂(陵)迤西旁。
泰陵在茂西,稍折南维康(陵)。永陵在东南,规模特恢新。
碶石为玄犀,丹青焕雕梁。昭(陵)近九龙池,定(陵)依昭左方。
其制亦如永(陵),工丽愈孝(陵)长(陵)。庆(陵)居献(陵)西隅,德(陵)奠永(陵)东冈。
环山数十里,松柏参天苍。”这儿叙说了除思陵以外十二陵的位置。
“康昭二明楼,并遭劫火亡。定陵毁大殿,以及东西廊,余陵半无门,累甓仍交亲。”
“行宫已颓坏,御路徒荒凉。每陵二太监,犹自称司香。
人给地数亩,把耒耕山场。春秋祭碑下,共用一豕羊。”
从这儿使我们看到了清初时,十三陵的荒凉景象。 至于崇祯的思陵,写道:“天祸降宗国,灭我圣哲王。
渴葬池水南,灵宫迫妃殇。上无宝城制,周币唯砖墙。
下有中涓坟,陪葬义所当。殿上立三主,并列田娘娘。
问此何代礼,哽咽不可详。麦饭提一箪,枣榛提一筐。
村酒与山蔬,一一自携将。下阶拜稽首,出涕双浪浪。”
作为参加过抗清斗争的顾炎武,看到象征汉族统治的明陵,如此荒凉,明王朝一去不返了,当然他发自内心的“出涕双浪浪”了。 我再找哈,找到了继续往后补~。
海云南记
之二十六
郭沫若
大理(七绝)
风花雪月古城开,
洱海苍山次第排。
玉塔生辉金殿衬,
千秋佛国庶民来。
三塔矜高古,
郭沫若
回思贞观年;苍山韵明月,奇石吐云烟;相在心胸外,凉生肘腋间;天
功人力代,海外竞珍传
《阙题》
年代: 近代 作者: 柳亚子
天南义旅起堂堂,司隶威仪旧帝乡。
小挫纵然闻洱海,大勋终望集昆阳。
一成兴夏诛寒浞,三户亡秦忆楚王。
好待收京传露布,十三陵畔奠先皇。
咏滇茶》
年代: 清 作者: 陈维崧
胭脂绣缬,正千里江南,晓莺时节。
绛质酣春,红香宠午,惟许茜裙亲折。
晓印枕痕零乱,浅晕酒潮明灭。
春园里,较琪花玉茗,娇姿更别。
情切,想故国。
万里日南,渺渺音尘绝。
灰冷昆明,尘生洱海,此恨拟和谁说?空对异乡烟景,蓦记旧家根节。
春去也,想蛮花[犬旁+乞]鸟,泪都成血。
霸陵,汉文帝陵寝,有时写作灞陵。
灞,即灞河。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
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即今瀑桥区毛西乡杨家屹塔村,当地人称为“凤凰嘴”。 位置与结构 霸陵在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东南57公里处,是两座位于汉长安城东南的西汉帝陵之一(另一座是汉宣帝刘询的杜陵,其他九座西汉帝陵,都在渭河北面的咸阳原上)。
至于为何霸陵选址在此,据推测和汉初仍被遵循的“昭穆制度”有关。但从《史记》来看,霸陵选择依山而建,防盗是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来加以考虑的。
霸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对六朝及唐代依山为陵的建制影响极大。 霸陵因“因山为陵,不复起坟”,即依山凿挖墓室,无封土可寻。
并且史料文献对霸陵的记载也很少,所以,只能根据仅有的记载来推测霸陵的具体位置和内部结构。 霸陵陵园史称“盛德园”,内建寝殿、便殿等。
但目前也没有发现陵园的遗迹。据记载,霸陵在白鹿原原头的断崖上凿洞为玄宫,内部以石砌筑,并有排水系统,墓门、墓道、墓室以石片垒砌,工程十分浩大。
但估计,后来排水系统被沙石堵塞,以致墓门后来被水冲开,墓室结构遭到破坏。霸陵最迟在西晋即遭盗掘,并在当时发现了大量的陪葬品。
合葬陵和陪葬陵 需要注意的是汉代的陵寝制度。西汉一般是帝后合葬不合陵,即皇后与皇帝葬在同一处,但各立陵冢。
因此,文帝陵地面不起坟,地面上的两个可见的陵冢是母薄太后和妻窦皇后的陵寝。 文帝母薄太后的陵寝称为南陵,因其在霸陵西南。
南陵在西安市东郊狄寨公社鲍旗寨村西北,封土与陵园遗址均有迹可寻。陵冢呈覆斗形,现高29.5米,周长为560米。
陵冢四周有夯土筑成的陵园垣墙,垣墙正中建有门阙。陵园西北有从葬坑数十座,现清理20余座,出土陶俑、陶罐、陶棺多件。
因南陵西隔渭水遥望汉高祖长陵,故史书有“东望吾子,西望吾夫”的说法,当地人称为“望子冢”。薄太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薄太后乃儿子汉文帝登基后被尊为太后的,因太后吕雉与汉高祖刘邦合葬在一起,所以薄太后不能与刘邦合葬,因此从其位置和当地的“望子冢”的称呼可以判断,南岭必在霸陵附近。
文帝妻窦皇后陵在南陵北面,窦陵村西北,而《史记》之《外戚列传》记载,窦皇后是与文帝合葬在一起的。因此可以推断霸陵的位置。
据目前的考证,窦皇后陵在距霸陵东北一公里左右。窦皇后陵园垣墙为夯土筑成,已发现有西汉筒瓦、板瓦、云纹瓦当等大量建筑遗存,可以推测陵园中原来必有较大规模的殿堂建筑。
陵冢位于陵园正中,现高19米,周长564米。陵园之东有从葬坑多座,包括女儿馆陶公主(窦太主)刘嫖,外孙女废孝武皇后陈阿娇以及刘嫖的面首董偃等。
现发掘36座,出土了造型优美的彩绘陶俑、陶罐和马、牛、羊等动物骨骼。 西汉窦皇后墓被盗事件 2001年10月,西汉窦皇后墓被盗,大量陶俑被盗墓贼出售,其中6件被偷运出境,并将于2002年3月20日在纽约索斯比拍卖行拍卖。
闻讯后,中国国家文物局、外交部与美方进行了大量交涉,索斯比才撤拍了这6件国宝,并于2003年6月将这6件陶俑归还中国。
十三陵是安葬明朝皇帝的地方,每一位皇帝都有一座独立的陵园。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十三位安葬在这儿。在十三陵里,只有长陵和定陵对外开放。
我们去参观定陵。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被发掘了的陵墓。定陵在昭陵东北大峪山下,埋着明朝神宗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因为定陵是在地底下的,我们得走许多台阶。下到最底层时,看到第一个东西就是一个巨大的石门,石门虽然大开着,但它让我感到非常不舒服。据说当年皇帝下旨建造这座地下宫殿时,令工匠们在墙后装上暗箭,如果有人想进入并且闯入殿门的话,一支支死亡之箭就将射向他。我总想第一个打开殿门的人怎么样啦,是不是死了?
进入了石门就进入了地宫,定陵地宫为陵墓的主要部分,是现已发掘的皇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由前、中、后、左、右五殿及隧道组成,建筑高大豪华,结构宏伟巧妙。后殿陈列了三座棺椁,中间为神宗,两边为两位皇后,棺椁两边有三千多件随葬的文物宝藏。其中皇帝金冠,皇后凤冠最引人注目。
我们又走了许多级台阶,离开了地下宫殿,啊!又见到了阳光。
1.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3. 独倚危栏,神游无际,天地犹嫌隘。琼台玉宇,跨鸾思返仙界。
4. 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
5. 危栏独倚,往事思量遍。回首掩朱扉,敛云鬓、闲拈针线。
6. 寂寞危栏触倚。望仙乡、水云无际。芸房花院,重来空锁,苍苔满地。
7. 腊穷天际傍危栏。密雪舞初残。表里江山如画,分明不似人间。
8. 独倚危栏,扰扰人初定。吟不尽中愁不尽。溪山千古沈沈影。
9. 雨润烟光,晚景澄明,极目危栏斜照。
10. 一弯新月,断肠危栏独倚。
11. 月里青山淡如画,露中黄叶飒然秋。 危栏倚遍都无寐,只恐星河堕入楼。
12. 恨君心,似危栏,难久倚。
13. 独自倚危栏,欲向荷花语。无奈荷花不应人,背立啼红雨。
14. 倚危栏,斜日暮。蓦蓦甚情绪。稚柳娇黄,全未禁风雨。春江万里云涛,扁舟飞渡。
15. 天书稠叠此山亭,往事犹传翠辇经。莫倚危栏频北望,十三陵树几曾青?
16. 。危栏对千里,落日照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