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3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4:20
1、公民权利意识觉醒与维权理性不足
表现为:一方面渴望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却不满法律程序上的种种*;一方面认为他人违法侵害其权益,另一方面自己却坦然违法、钻法律漏洞;一方面以法律为武器,另一方面却容易以极端方式维权。这些矛盾导致维权与违法往往交织难辨。
2、对公权力机关的诉求日益增长与对公权力机关的服从、配合与支持日益淡化
大部分人仍有遇事找*解决的习惯,而且在新的形势下其诉求愈加多元复杂。与此同时,由于缺少对公权力机关必要的信任,对其服从、配合、支持的程度则日渐降低。这种下降状态又反过来削弱公权力机关满足人民群众诉求的能力和资源。
3、对依法治国方略和法律至上原则的抽象认同与人情、关系、私利、政绩大于“国法”的行动
在我国,厉行法治早已是朝野共识,*法律至上也获得了最广泛的观念认同。但在具体的行动中,特别是关系到自身利益的事务上,人情、关系、私利、政绩等不正当考虑迅速成为行动者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处于至上地位的法律被架空。
扩展资料:
解决方法
1、第一,价值建设,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法治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于将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内化于人心,成为社会成员决策和行动的基本指引。
人民群众已经有一定的法治意识,但牢固的法治理念尚未确立。实现人心大治,不仅要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着力强化规则意识、诚信意识、权利义务统一意识、责任意识,还要透过多途径、全方位的理念引领价值观建设,使法治精神浸润人心。
2、第二,基层调整,使治理畅达“末梢神经”。*问题具有决定性。我国传统上从*到基层的纵向层级化管理*倚重“生产经营单位”和“基层组织”。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存在着在“最后一公里”失灵的问题。建议以确立社区的法律地位为主要方式,重塑我国社会的基层组织形态,确保国家与其成员之间的“传感”途径畅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4:20
可你问你班班主任,他不回答的话告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