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为什么会为后世所以敬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4 18: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07:21
朱熹是自南宋长达800余年来,中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也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思想家。我们敬仰朱熹,是因为他的思想既是集大成的,又是创新的;他的学说既影响了10多亿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影向了东亚乃至西方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也代表着东方文化。他的思想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份。
(一)
我们崇拜朱熹,首先是因为他是中国近古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学问广博,思想深刻,体系庞大。他在哲学、经学、*、史学、小学、教育、文学上都卓有建树,在书法、音律、经济思想甚至自然科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就探索世界的广度而言,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放之于整个历史,也不多见。仅以朱子著述而言,恐怕也无人能比。《朱熹全书》收朱子各类著作28种,总计2000万字。他是中国历史上著述最多的思想家,后世读者面对这汗牛充栋的著作,真有望洋兴叹之感。这里仅举其学说中牟牟大者略作阐述:
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和总结了北宋以来道学家的思想,并且有推进、有发展、有创新,在他手上完成了儒学的哲理化、系统化。他融合了儒、释、道3家,构建了融自然、社会、伦理于一体的思想体系。这一体系被公认为规模最庞大、论证最细密、条理最清晰的理论。理学的支流,甚而中国学术思想的支流,在朱熹这里汇成了汹涌澎湃、汩汩滔滔的长江大河。
2、朱熹对《易》、《书》、《诗》、《礼》等儒家传统经典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不仅表现出了极高的校雠学、辨伪学造诣,而且还作了深入的研究。他指出《易》最初不过是卜筮占卦之书。他怀疑《尚书》的序及传是伪作,开《尚书》辨伪的先河。他摒弃《诗》的小序,认为郑、卫之风本是民间爱情诗,开《诗经》文学研究的先声。他认为《仪礼》是经,《礼记》是传。这些见解都是独到的,在当时可谓弁天惊。更重要的是,朱熹倾注毕生心血,撰成《四书集注》,确立并巩固了《四书》,并驾于六经的地位。《四书集注》成为对历代影响深远的必读教科书。
3、朱熹“登第50年,仕于外者仅9考,立朝才40日”。但在这短暂几任地方官上,颇有政绩。除了创立社仓外,南康救旱、浙东荒政、漳州经界等,充份显示了他卓越的*才能。孝宗也称赞他说:“朱熹政事却有可观。”[1]他开出的正君心、立纪纲、明人伦的救世药方,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朱熹在教育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讲学,即使是从政期间也不间断。他每到一地,都要整顿县学、州学,大力倡导教育。根据方彦寿先生《朱熹书院与门人考》,朱子创办了寒泉精舍、晦庵草堂、武夷精舍、考亭书院等4所书院,恢复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湘西精舍等3所书院。此外,朱子读书讲学的书院有47所,题诗题词的书院有13所。根据陈荣捷先生《朱子门人》一书考证,朱门弟子多达476人,未及门而私淑者21人,总计488人。
仅此而论,朱子堪称为中国教育史上仅次于孔子的教育家。也正因此,朱子和孔子被后世尊称为“夫子”。我们不要忘记,他提出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天下书院的圭皋,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影响深远。他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读书法,也为历来学者所传诵。教育正是他一生事业之所在。对朱熹来说,他的教育实践不仅促成了他自身思想体系的完善,而且在中国学术思想上也有独特的意义。从北宋胡瑷、范仲淹等人开始,兴起了一种讲学之风。他们热心教育,创办书院或从事私人讲学。朱熹的教育活动正是承接他们而来,愈加发扬光大。这是又一次自由讲学之风的兴起(前一次是先秦诸子的民间讲学),知识份子开始全面登上*舞台(相对于唐以前的贵族)。随着这一变化,整个社会走向平民化、合理化、社会化。钱穆称之为“宋明讲学精神”,朱熹无疑是这一精神最杰出的代表。他是在这一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