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4 16:58
共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24 21:19
明朝山西大迁徙原因如下:
1、除兵乱之外,水、旱蝗、疫接连不断,黄、淮河多次决口,使中原之地“漂没田庐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
2、 中原地区的兵乱及各种灾疫很少波及山西,山西大部地区也没有发生大的水旱虫灾。
3、山西的人口和中原的人口相比,极不平衡。据《明实录》记载,而山西人口却比河南、河北人口的总和还多25万。再从人口密度来看,同样是在洪武十四年,河南的人口密度不足山西的一半。这样,山西“地狭人稠生计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3 02:58
明朝为加强军事实力,将山西或山后地区大量的民户迁徙至居庸关以南和北平地区。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尽快使新迁之都北平繁荣起来,又将江南地区大量的富户和工商业者强行迁至北平,也就是说以为了军事布防,二为了经济发展。
明朝建立后,各地官吏纷纷向明*告具各地荒凉情形,中原地区处处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芜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明王朝统治,就连朱元璋也深知“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
为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决定了移民屯田的战路决策《明太祖实录》,一场大规模的历经数朝历史50余年的移民*就开始了。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大量移民,农业生产刚刚有所恢复,又发生了“靖难之役”,四年的战争又加剧了中原地区的荒凉局面,为此仍又有永乐迁民之举,这些措施至今记录在《明太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