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你对2009年国内经济形势的看法,并辅以相关论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1 05:27
我来回答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0 02:08
国内经济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扩大内需,提高生产,保持通货膨胀在一定的水平。通货膨胀可以说是现在国内经济最主要的问题。其实我觉得通货膨胀这个东西是消灭不了的,只能加以控制,使其保持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以内。而这次通货膨胀最开始就是从农产品涨价开始的,所以加大农业生产就很重要了,还好我们国家对农业一直很重视,现在要更加重视!资源内产品如钢铁石油等的价格上涨我也觉得是不可避免的,国家应该积极资源产品的价格上涨,一方面控制好价格上涨的幅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推进我国产业格局的改变,推动节能减排等。另外提高内需,以人民群众的消费提高来应对通胀的冲击。紧缩的货币*固然重要,但是我觉得紧缩的货币*只能作为辅助,利率水平保持现在水平就已经很高了,保持房地产市场及价格的稳定,打击炒房的同时要防范房价下降过多对经济的伤害。
总之,经济领域的斗争可以说是*斗争的另一个战场,我们要在具备一定实力的条件下积极应对,而不是在压力下一味的妥协。
论据:(从最新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来看,4月份贷款增长继续放缓,M2增速略微提高。如央行数据显示,前4个月的信贷同比增长9.87%,远低于去年前年22.13%和26.62%的同期水平。同时,一季度全国工业利润从2004年的44.2%下降到了17.2%,特别是中部省份下降的幅度更为惊人。如一季度安徽工业利润下降27.4%,去年同期则是增长93.3%。还有,CPI的迅速下降,实际利率过低,这些数据都表明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开始放缓。
另一方面,GDP的增速仍处于高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仍未放缓,工业品的价格继续上升,能源、电力、运输等瓶颈并没有化解。特别是,尽管*希望通过*来调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但实际上其效果并不显著。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4月份,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5%。其中,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上涨13.6%,商业营业用房销售价格上涨10.5%。
应该如何来理解与判断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是目前*与国人十分关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们的职能部门、研究机关及学界往往走不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跳不出传统的理论,不是从真实的经济生活出发,根据一些似是而非的数据得出一些与现实经济生活相去甚远的结论。比如从2003年下半年起,国内经济过热早已露出端倪,但当时对经济形势的主流判断认为经济运行是健康的,不需要出台什么*,只到2004年1月国内投资增长达53%才有所醒悟。情急之下,*不得不采用行政的方式来进行宏观*。但是,由于对“宏观*”含义是什么理解不同,自然也就找不到当时国内宏观*真正的切入点。
当时,我就撰文指出,对于当时的经济过热仅是通过行政的方式来遏制,其短期内能有所表现,但长期看则作用不大。特别是如果没有认识到房地产为当时经济过热的根源,没有把房价的变化作为宏观*的风向标,国内投资在高位运行的状况是无法改进的。
事实上,一年来的经济形势变化表明,不仅过热行业价格很快回升,而且国内房地产的投资与炒作更是如火如荼。为什么宏观*效果会如此?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真正运用市场手段对国内经济进行宏观*,没有认识到国内这波经济过热的根源是房地产过热。尽管2005年3月的*工作报告中意识到房地产过热对国内经济影响的重要性,之后也出台了相应的稳定国内房地产价格的“国八条”,但是房地产业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产业,其*的滞后性使得出台之*不可能马上产生效果,更何况“国八条”并没有真正触及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核心,其*效应如何还得等待时间来观察。
正如哈继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往往会通过信贷增长的高低来判断货币*的松紧,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货币*条件。这样理解不仅过于狭隘,而且存在偏差,可能导致对宏观经济状况的误判和错误的货币*。比如,从当前央行的金融货币数据来看,当前货币*是较紧的。但是,从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来看,不少央行是以货币*条件指数近期变化来说明货币*条件的。如,通过测算真实GDP与货币总量指标、实际利率、实际有效汇率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真实经济生活的态势。不少央行还把房地产价格指数作为宏观*最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对于转轨中的中国经济来说,它所面临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更是无以复加。这不仅导致了中国经济生活中许多十分相悖现象,也出现许多传统理论根本无法解释的东西。如果我们仅是满足于书本知识或一般原理,仅是受局限于特殊利益集团的大力鼓噪,就既不能够把握到中国经济生活的实质,而且容易掉进一堆似是而非的数据迷雾中。
在本文看来,当前国内的经济形势仍然要从房地产市场变化中来找,要从整个货币*指数的变化来找。1998年国内住房改革以来,房地产市场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第一支柱产业。它不仅使内需急速膨胀,也由于房地产业对其他40个多关联产业的带动效应,使得一些产业过热,一些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每年25%的钢材产量、70%的水泥、40%的木材、25%的塑料制品都用于房地产开发建设。夏斌的研究则表明,200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5%,2004年大致为3%。有人测算,房地产业直接拉动上海的经济增长约17%,间接拉动达3-7%,房地产占上海GDP比重近25%。
由于国内房地产信息上不完全性,房地产对整个经济带动效应难以测算。如果参照日本房地产对整个社会经济带动诱发率,我们假定目前国内房地产带动相关产业的系数为3,200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10375亿元,那么当年房地产带动相关产业的效应是31125亿元,房地产业与关联产业的总产值为41500亿元,占GDP近30%。在江沪浙三地的地方财税收入中,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还不包括相关产业)所占比例都在30%左右。而且从已有资料来看,北京市2003年与200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5.75%、63.28%;2003年北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为32.28%。
还有,2005年1-3月国内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超过30%以上的省市有河北(84.8%,指增长幅度,下同)、吉林(54.3%)、江苏(38.8%)、安徽(40.9%)、山东(36.7%)、河南(39.4%)、湖北(63.3%)、湖南(45.4%)、海南(115.7%)四川(37.8%)、贵州(32.0%)、云南(95.0%)、陕西(50.5%)等14个省市,而房地产销售额增长超过30%省市有北京(46.4%)、天津 34.7% 、内蒙古 115.4% 、上海 71.7% 、安徽 93.6% 、江西 95.8% 、山东 88.2% 、河南 62.1% 、湖北 56.6% 、海南 166.7% 、重庆 163.1% 、贵州 88.8% 、青海 99.4% 等14个省市。
这些数据不仅在一定意义佐证了房地产业是带动这轮国内经济快速上涨的假定,而且也表明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国内房地产过热已不再局限于东部地区,而是开始延伸到全国各地;二是房地产销售总额增长大大快于房地产开发的增长,反映了房价快速上涨,而巨大的繁荣与利润也让更多的企业进入该市场;三是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也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过热或瓶颈。
同时,央行数据显示,4月末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有所减弱到21.3%,但仍比总贷款增速高近9%。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同期新增贷款的比例达47.7%,高于2004年及2005年一季度的水平。中长期贷款在新增贷款中比例仍然偏大,增长依然偏高,这是国内投资增长的内在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0 02:08
哥也在找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0 02:09
太给力啦 嘿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0 02:09
这也太长啦,300字就够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0 02:10
你也是天大的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0 02:11
天大啊天大
思修啊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