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的特指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2 23: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09:58
衣(拼音:yī、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1] 。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 [2] ,其古字形像上衣,本义即上衣,古代下衣叫裳。后为衣服的总称。又引申为覆盖在或包在物体表面的东西。以上义读yī。由衣的作用引申出包裹、覆盖的意思。衣也有穿衣的意思,用作动词,读yì。
衣是重要意符,从“衣”的字多与衣着有关。“衣”在左边时变作“衤”,如:衬、衫、袖、裙、被;在下边时仍作“衣”,如:袋、袈、裘、袭;在左下时也作衣,如:“裁”;在上边也作衣,如:裔;“衣”字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在中间插入一个字时“衣”大多作意符,如:衮、衰、亵、裹等。
象形字。甲骨文(图1)的“衣”就像衣服之形,上部的“人”字形部分就是衣领;两侧的开口处就是衣袖;下端像衣服的下摆。金文(图2)的形体也基本上同于甲骨文。战国(图3、4)文字、小篆(图5)没有多大变化,只是下部的衣襟部分是向右拐。西汉末,在隶变过程中,某些笔画被平直、连接等,遂失去了象形性。图6、7为汉代俗体,下半部分像两个人字,许慎分析衣“象覆二人之形”,可能就是受了汉代俗体影响。楷书形体则完全失去了衣服的样子了。 [2]
衣、裳、服
先秦时,“衣”本指上衣,“裳”本指下衣(即裙裳),“衣裳”连用泛指衣服。“服”本指穿着,也指衣服;又特指丧服;“衣服”连用本指衣裳、服饰,后只指衣裳。
古籍解释编辑
说文解字
【卷八】【衣部】於稀切(yī)
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凡衣之属皆从衣。 [7]
说文解字注
依也。
注:叠韵为训。依者,倚也。衣者,人所倚以蔽体者也。
上曰衣。下曰常。
注:常、下帬①也。
象覆二人之形。
注:孙氏星衍曰:当作二𠃋。𠃋,古文肱也。玉裁谓:自人部至此部及下文老部、尸部字皆从人。衣篆非从人,则无由次此。故《楚金疑义篇》作𠅃,云《说文》字体与小篆有异。今人小篆作衣,乃是变体求工耳。下文表、袭、袤、裔四古文皆从𠅃,则知古文从二人也。今人作卒字,亦从二人。何以云覆二人也。云覆二人则贵贱皆覆,上下有服而覆同也。於稀切。十五部。 [8]
【注释】①帬:同“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