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2 16: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07:08
泥鳅的杀法-泥鳅的营养
活杀泥鳅,民间一般是采用一条一条往地下摔、铁锅烫、微波炉烤等方式。“摔”尽管效果较好,但比较麻烦,而且会把环境弄得很脏;烫、烤速度快,但对泥鳅的营养价值破坏极大,并且会把泥鳅的表层弄得体无完肤。下面我准备了泥鳅的杀法,提供给大家参考!
方法一
我向大家介绍一种盐渍方式:首先把养泥鳅的水沥干倒入有盖器皿,按500克泥鳅放入5—8克食盐,并立即盖上器皿,20分钟后就ok了(注意:如果泥鳅大,时间可稍长点)。此时,用水将泥鳅冲洗干净,沥干后就可以安全地任你烹调了。
盐渍方式可谓是方便、快捷,方法十分简便、操作特别容易。最重要的是,通过盐渍,能够使泥鳅主动把体里的泥土和脏物全部吐(生理呕吐)出来,这样既保持了泥鳅的外观完好无损,又保证了泥鳅的营养价值丝毫不变。
方法二
在大泥鳅头部以下2厘米处,用刀在胆的部位切一个三角口取出胆、肠等内脏,将鱼籽保留(因为活泥鳅宰杀起来较麻烦,可先将泥鳅摔一下);然后入沸水大火烫20秒,接着放到水管上冲洗几下,洗掉外表粘膜,去掉土腥味。
方法三
取大泥鳅500克,放到方便袋中扎紧,下到沸水中大火煮20秒拿出,稍冲洗一下,然后按照方法一中的步骤取出内脏,最后用凉水冲洗干净即可。
注意:宰杀泥鳅时不能开膛太大,否则影响成菜的美观;不要将鱼籽去掉,只将胆部位切掉就能带出肠。
方法四
轻松收拾泥鳅!宰杀泥鳅不再恐怖!找一圆形冰棍棒,竖着用刀嗑一十字,注意不要劈到底。把泥鳅放在一个盆里,千万不要放水,抓一把细盐撒进去,马上盖上盖子,而且要用力盖住,如果泥鳅很大又很多的话,会把盖子顶开.直到里边没什么动静了再打开盖子,这时候泥鳅已经没力气了,再收拾起来也容易多了。然后用清水冲洗后,左手拿一泥鳅右手拿冰棍棒,用劈头一端向泥鳅*旋转着推进,到头后拉出冰棍棒,内脏会全部带出。
另外,泥鳅也可不用杀的,养水里,倒上几滴油。让油花散落在水面上,它自动会把肚子里的赃物吐出来。等干净了就可以做了。
方法五
当然,也可以放辣椒。烹饪前,在装水的碗里放进两根辣椒,泥鳅就会吐出肚中的泥,待泥鳅吐完泥以后放入少许酒,再摇动一下,等泥鳅醉了,再用盐和水去黏汁。
泥鳅的介绍
泥鳅,属鳅科。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北方不常见但也分布各地。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
泥鳅生活在湖池,且形体小,只有三、四寸长。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 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可食用、入药。
泥鳅的体形在腹鳍以前呈圆筒状,由此向后渐侧扁,头较尖。体背部及两侧深灰色,腹部灰白色。尾柄基部上侧有黑班,尾鳍和背鳍具黑色斑点。胸鳍、腹鳍和臀鳍为灰白色。生活环境及饲料营养不同体色有变化。
泥鳅口亚下位,呈马蹄形,吻端向前突出。有须5对,吻端1对,上颁门1对,口角1对,下唇2对,口须最长可伸至或略超过眼后缘,但也有个别的较短,仅达前鳃盖骨。无眼下刺。背鳍无硬刺,前两枚为不分支鳍条。
背鳍与腹鳍相对,其起点约在前鳃盖骨后缘和尾鳍基部的中点,但有部分个体在鳃盖骨后缘和尾鳍基部的中点。胸靖距腹鳍较远。腹螬不达臀鳍。尾螬圆形。 泥鳅眼很小,圆形,为皮膜覆盖。鳞细小,圆形,埋在皮下,头部无鳞。泥鳅的视觉极差,但触觉、味觉极灵敏,这与其生活习性相吻合。
泥鳅皮下粘液腺发达,体表黏液丰富。脊椎42—49节,鳃耙退化,呈细粒状突起,鳃孔小。具咽喉齿1行。胃壁较厚,呈“工”字形,其内部左侧卷曲呈2-2.5圈的螺纹状。肠短,为直线排布,其壁薄而富弹性。螺小,呈双球形,前部包裹在骨质囊中,后细小而游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