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怎么死的 东晋名将陶侃的故居在哪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2 12:0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01:38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 )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
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获赠大司马,谥号桓。有文集二卷,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他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为人所称道。在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赵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
唐德宗时将陶侃等历史上六十四位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陶侃怎么死的
公元334年(咸和九年)六月,陶侃在病中上表逊位,派左长史殷羡将官印节传等送还朝廷。他在离开荆州前,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等,都有簿录统计,封存仓库,由陶侃亲自上锁。陶侃将后事托付给右司马王愆期,加职都护,命他统领文武官吏。十二日,陶侃乘车离开武昌,到渡口乘船,准备返回长沙,回头对王愆期说:“老夫现在蹒跚难行,正因你们阻拦。”第二天,陶侃于樊溪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根据他的遗嘱,众人把他葬在长沙南二十里的地方,他的旧部又在武昌城西为他刊石立碑、作画像。成帝下诏追赠陶侃为大司马,赐谥号桓,以太牢礼祭祀。
公元420年7月10日(永初元年六月十四日),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刘宋,当时前朝东晋的封爵中只有王导、谢安、温峤、谢玄与陶侃的子孙爵位未被废除,其爵位长沙郡公被降封为醴陵县侯,食邑五百户。
陶侃故居
晋都陶侃故居叫陶公山,位于湘潭市市区石嘴垴。陶侃曾在山上建有小茅屋,并在周围开荒种菜。茅屋的前左侧有块洼地,积雨水而成池,是陶侃饮用吸水的地方。因常有猫儿在池边捕捉小鱼,故名“猫儿池”。茅房后面的小山沟上有石砌小桥,后人称为“陶公桥”,后被毁。陶公山临湘江一面都是红砂石岩,石峰隆地向湘江伸展,宛如壶嘴,故名“壶山”,俗称“石嘴瑙”,从远处眺望伸向湘江的石嘴上颌,形态壮丽,好象怒吼的雄狮,俗称“狮子口”。石山嘴上有株碧梧,梧桐树后面便是陶侃的衣冠墓和墓房前的小花园。
陶侃墓庐位于壶山西南临江处,此地最早建陶侃衣冠墓于晋代,现重建于1921年,原占地4亩,由墓庐、守园屋、墓及小花园等组成。1959年陶侃墓庐的陶侃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其他设施与地基则被房管所、自来水厂和居民住宅所占。
射蟒台
射蟒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古潭街白鹤观,传说东晋名将陶侃设台射蟒处。古时长沙岳麓山有一巨蟒,常浮悬空中双眼为灯,吐舌为桥,吞食生民。陶侃镇长沙时,乃于白鹤观筑台,操弓射灯,杀死蛇妖。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01:39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1] )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
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年七十六。获赠大司马,谥号桓。有文集二卷,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他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为人所称道。在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赵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
唐德宗时将陶侃等历史上六十四位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咸和七年(332年),陶侃派毌丘奥经营巴东,又派其子陶斌和南中郎将桓宣西伐樊城,派侄儿陶臻、竟陵太守李阳等共同攻下新野,收复了襄阳。襄阳为荆州北门。它起着阻止后赵沿汉水南下的作用,又是东晋经略北方的一个重要阵地。朝廷拜陶侃为大将军,赐予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殊荣,被陶侃上表坚决辞让。[39] 陶侃到晚年时深感物极必反的道理,因此不参与朝政,多次想告老还乡,但被佐吏们苦苦相留。
陶侃晚年位极人臣,能“怀止足之分,不与朝权”,对他个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这样既可维持“家僮千余,珍奇宝货富于天府”的家业,又可保住子孙的前途。
咸和九年(334年)六月,陶侃在病中上表逊位,派左长史殷羡将官印节传等送还朝廷。他在离开荆州前,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等,都有簿录统计,封存仓库,由陶侃亲自上锁。陶侃将后事托付给右司马王愆期,加职都护,命他统领文武官吏。十二日,陶侃乘车离开武昌,到渡口乘船,准备返回长沙,回头对王愆期说:“老夫现在蹒跚难行,正因你们阻拦。”次日(7月30日),陶侃于樊溪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根据他的遗嘱,众人把他葬在长沙南二十里的地方,他的旧部又在武昌城西为他刊石立碑、作画像。成帝下诏追赠陶侃为大司马,赐谥号“桓”,以太牢礼祭祀。[40-41]
永初元年六月十四日(420年7月10日),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刘宋,当时前朝东晋的封爵中只有王导、谢安、温峤、谢玄与陶侃的子孙爵位未被废除,其爵位长沙郡公被降封为醴陵县侯,食邑五百户。
晋都陶侃故居叫陶公山,位于湘潭市市区石嘴垴。陶侃曾在山上建有小茅屋,并在周围开荒种菜。茅屋的前左侧有块洼地,积雨水而成池,是陶侃饮用吸水的地方。因常有猫儿在池边捕捉小鱼,故名“猫儿池”。茅房后面的小山沟上有石砌小桥,后人称为“陶公桥”,后被毁。陶公山临湘江一面都是红砂石岩,石峰隆地向湘江伸展,宛如壶嘴,故名“壶山”,俗称“石嘴瑙”,从远处眺望伸向湘江的石嘴上颌,形态壮丽,好象怒吼的雄狮,俗称“狮子口”。石山嘴上有株碧梧,梧桐树后面便是陶侃的衣冠墓和墓房前的小花园。
岳麓山陶侃故居
陶侃墓庐位于壶山西南临江处,此地最早建陶侃衣冠墓于晋代,现重建于1921年,原占地4亩,由墓庐、守园屋、墓及小花园等组成。1959年陶侃墓庐的陶侃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其他设施与地基则被房管所、自来水厂和居民住宅所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