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2 05: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19:36
刘桂华
好像还没怎么留意,春天就一袭新衣,闪亮登场了。
先是一树树的樱花,开在村庄的房前屋后。远远看去,只见一树树白色的花朵,有些招摇,兀自开在新春的佳节里。
一地落英,谢去芳华,枝头留下点点新绿,妆点在村庄,那么娇嫩,那么不起眼。
李花和桃花却又一前一后,相约登台。开得早的,一株株白色的花,在春风里婀娜。有的是一串串的花朵,有的是一簇簇的。花朵虽不大,指盖那么大,因为茂密,却也显得风姿灼灼。开得晚的,有的才冒出花骨朵,一点点的。同一株树,有的枝丫花开得艳丽,有的却刚刚冒出花骨朵。而桃花,多数是树梢处的刚刚冒出花骨朵,而枝顶的,却是一朵朵粉色的花儿。有的颜色浅浅的,有的却又深一些。五个小小的花瓣,中间是花蕊。颜色有的偏白,有的偏粉。
刚刚二月,油菜便开出花来。仿佛不愿落后。尽管它们的枝干还没有长高长粗。那金黄的花儿将村庄点缀得有些梦幻,仿佛置身在金色的庄园。
白色的豌豆,紫色的蚕豆,在高高低低的田野里,也争先恐后的绽放出自己的靓丽容颜。一朵朵,一行行,白中有紫,紫中有白。看看这一株,漂亮。瞧瞧那一棵,靓丽。
春节已过,村庄中的青壮年已经收拾好行装,出门早的,已经北上广了。晚点的,也即将启程去远方追求他们的梦想。
留下来的多是六十以上的老人。他们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们离不开土地。与村庄为伴,与鸡鸭为朋,与禾苗为友。土地是他们的命,一生中,他们有的没有离开过县城,所有的青春与年华,都给予了脚下的土地。禾苗是他们的孩子,他们在春天里播种,那么尽心,仿佛那一粒粒种子,不是种子,而是他们的孩子。倾注了他们所有的爱与希望。
老黄牛迈着步子,一步一步前行,老农一声声吆喝着牛儿。翻过的地,一行行,蜿蜒着。
阿婆阿婶看到春阳高照,手握砍刀,将一丛丛青菜砍倒,剔除老叶,将嫩叶用刀花成十字架,一片片叶子搭在树捎上,绳索上,等叶子水分没有了,再洗净晾干,用来装腌菜。
鱼腥草刚刚冒出红色的叶片,用小刀剜出,洗净放各色佐料,就是一盘开胃的凉菜。
春风柔柔,春阳暖暖,春草绿绿,捧一卷书,在桃花下,吟“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不是很诗意?或者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是不是别有一番味道?
下雨的日子,不用去土地上忙活。搬一把椅子,在窗户前落座,听细雨敲窗,感受春雨的缠绵,是不是能让心多一份宁静?
乡村,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有的是一片田园风光。绿油油的树,绿色的麦苗,盛开的花,冒着嫩芽的樱桃树,池塘里游来游去的鸭,觅食的鸡。让你深深感受乡村的悠闲与生机。
作者简介:
刘桂华 ,女,生于1973年9月。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作家协会会员,巴中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科教新闻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东方散文》《微篇小说》《东昌月刊》《四川科教通讯》《精短小说》《巴中文学》《广州日报》《巴中日报》《雪魂》《中国诗影响》《成都高新》《巴中新报》《作家文苑》《新青羊报》《忻州晚报》《晋中晚报》《河南经济报》《高要报》《双鸭山日报》《内江日报》等刊发。散文《回不去的故乡》获得《巴州文化》2018年散文三等奖,闪小说《傻丈夫》获得2018年《巴州文化》小说三等奖;2019年获得巴中市巴州区杜鹃奖。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19:36
刘桂华
好像还没怎么留意,春天就一袭新衣,闪亮登场了。
先是一树树的樱花,开在村庄的房前屋后。远远看去,只见一树树白色的花朵,有些招摇,兀自开在新春的佳节里。
一地落英,谢去芳华,枝头留下点点新绿,妆点在村庄,那么娇嫩,那么不起眼。
李花和桃花却又一前一后,相约登台。开得早的,一株株白色的花,在春风里婀娜。有的是一串串的花朵,有的是一簇簇的。花朵虽不大,指盖那么大,因为茂密,却也显得风姿灼灼。开得晚的,有的才冒出花骨朵,一点点的。同一株树,有的枝丫花开得艳丽,有的却刚刚冒出花骨朵。而桃花,多数是树梢处的刚刚冒出花骨朵,而枝顶的,却是一朵朵粉色的花儿。有的颜色浅浅的,有的却又深一些。五个小小的花瓣,中间是花蕊。颜色有的偏白,有的偏粉。
刚刚二月,油菜便开出花来。仿佛不愿落后。尽管它们的枝干还没有长高长粗。那金黄的花儿将村庄点缀得有些梦幻,仿佛置身在金色的庄园。
白色的豌豆,紫色的蚕豆,在高高低低的田野里,也争先恐后的绽放出自己的靓丽容颜。一朵朵,一行行,白中有紫,紫中有白。看看这一株,漂亮。瞧瞧那一棵,靓丽。
春节已过,村庄中的青壮年已经收拾好行装,出门早的,已经北上广了。晚点的,也即将启程去远方追求他们的梦想。
留下来的多是六十以上的老人。他们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们离不开土地。与村庄为伴,与鸡鸭为朋,与禾苗为友。土地是他们的命,一生中,他们有的没有离开过县城,所有的青春与年华,都给予了脚下的土地。禾苗是他们的孩子,他们在春天里播种,那么尽心,仿佛那一粒粒种子,不是种子,而是他们的孩子。倾注了他们所有的爱与希望。
老黄牛迈着步子,一步一步前行,老农一声声吆喝着牛儿。翻过的地,一行行,蜿蜒着。
阿婆阿婶看到春阳高照,手握砍刀,将一丛丛青菜砍倒,剔除老叶,将嫩叶用刀花成十字架,一片片叶子搭在树捎上,绳索上,等叶子水分没有了,再洗净晾干,用来装腌菜。
鱼腥草刚刚冒出红色的叶片,用小刀剜出,洗净放各色佐料,就是一盘开胃的凉菜。
春风柔柔,春阳暖暖,春草绿绿,捧一卷书,在桃花下,吟“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不是很诗意?或者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是不是别有一番味道?
下雨的日子,不用去土地上忙活。搬一把椅子,在窗户前落座,听细雨敲窗,感受春雨的缠绵,是不是能让心多一份宁静?
乡村,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有的是一片田园风光。绿油油的树,绿色的麦苗,盛开的花,冒着嫩芽的樱桃树,池塘里游来游去的鸭,觅食的鸡。让你深深感受乡村的悠闲与生机。
作者简介:
刘桂华 ,女,生于1973年9月。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作家协会会员,巴中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科教新闻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东方散文》《微篇小说》《东昌月刊》《四川科教通讯》《精短小说》《巴中文学》《广州日报》《巴中日报》《雪魂》《中国诗影响》《成都高新》《巴中新报》《作家文苑》《新青羊报》《忻州晚报》《晋中晚报》《河南经济报》《高要报》《双鸭山日报》《内江日报》等刊发。散文《回不去的故乡》获得《巴州文化》2018年散文三等奖,闪小说《傻丈夫》获得2018年《巴州文化》小说三等奖;2019年获得巴中市巴州区杜鹃奖。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