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2 10: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05:43
汉末三国时期有很多人物没有传记,这也是在所难免的,第一篇幅有限,尽量都是挑选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来写;第二是资料搜集比较困难。这一点在不置记注官的蜀汉尤其严重,其实东吴也有这个问题。东吴第一任丞相孙邵就没有传记,这是一个很有疑问的事情。下面小编要介绍的也是一个多次在史料中出现,但是没有传记的人物——徐详。
徐详的大概情况
徐详没有个人传记,不过陈寿至少在《三国志·魏书·胡综传》后面带了一笔,当然仅仅是一笔而已。徐详字子明,是扬州吴郡乌程县人,孙坚也是吴郡人,是富春人,两个地方相隔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一百公里以内。所以徐详和孙权也算是半个老乡。徐详在《建康实录》中记载的名字是"徐祥",这大概是误记。徐详在《三国志》、《江表传》、《吴地记》、《资治通鉴》等史料中记载都是"详"这个字,而且根据徐详的"子明"这个表字来看,《三国志》的记载应该没有问题,"详"和"明"可以对照。
在《胡综传》中仅提供这些信息,徐详其他的事情比如生卒年、官爵、加入江东集团的途径、做出的特殊的贡献等等则完全没有记载。徐详最早出现是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时间是在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这个时候徐详的官职是都尉,当然之前就应该辅佐孙权了,但是具体的时间不清楚;徐详的卒年同样不清楚,不过根据《江表传》中的记载,至少是要早于东吴嘉禾三年(即公元234年),应该是在这一年不久之前。这个在下文会提到。
徐详去世的时候的官职是侍中,侍中官秩比二千石,无员,负责顾问应对,看上去没有什么权势。但是侍中却非常接近皇帝这个最高统治者,虽然不在台阁,但可以发挥出较大的*影响力,而且也体现出孙权对徐详的信任。在做侍中的同时,徐详还担任节度官,这个在下文也会提到。以上就是徐详的一个比较模糊的大概轮廓。
徐详出使曹操
关于徐详的具体的事迹,恐怕只有一件,就是建安二十二年出使曹操,代表孙权向曹操请降。当时的背景是曹操南下进攻孙权,在濡须水爆发战争,濡须水一直是双方争夺的重点,即有利于进攻又有利于防守,就像合肥对于孙权一样。而建安二十二年这次已经是第三次"濡须之战"了。
孙权打合肥总也打不下来,得到"合肥战神孙十万"的绰号。曹操也不能控制濡须水,被《后出师表》评价"四越巢湖不成",而且曹操的兵力更多,第二次"濡须之战"号称四十万(不过大概不是实际数字),为什么没出现一个"濡须战神曹阿瞒"呢?第一曹操的粉丝可比孙权粉丝多太多了,就连东吴粉丝都不粉孙权,而是周瑜、陆逊这些臣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论坛上的造梗。
第二曹操打濡须都是与孙权主力硬碰硬地交战,没有偷袭的行为,毕竟淮南距离江东*军事中心太近,很难找到这样的机会。而在曹操的历次"濡须之战"中,并没有出现孙权在第二次"合肥之战"中那样狼狈的情况,整体上双方各有胜负,甚至曹操还要占据一些主动。比如说这一次"濡须之战",虽然曹操并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双方还是相持阶段,但是它却是以孙权的请降的方式结束的,这足以说明曹操确实给孙权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当然这种请降也是表面的权宜之计,在两年后的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孙权就又发动了北伐。而出使曹操代表孙权请降的人就是徐详。
关于这次出使的情况,《吴主传》中一笔带过,在《太平御览·地部三十四·洲》中引用的《吴地记》中补充了一些细节。曹操对徐详说,自己的愿望是渡过长江和孙权"游姑苏之上,猎长洲之苑",有点"赤壁之战"之前的"会猎于吴"的意思,威胁和轻视的意思溢于言表。在汉末三国时期使者被针对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即便后来互为盟国的蜀汉和曹魏也是如此。
面对曹操的咄咄*人,徐详回答:"若越横江而游姑苏,是踵亡秦而蹑夫差。"将曹操比作秦始皇和吴王夫差,一来对曹操渡江的威胁做出回应,二来以被越王勾践消灭的夫差做例子,再结合曹操和孙权两家的情况,未必没有暗喻的意思。总的来说这个回答不至于像费祎出使东吴时说的"驴骡无知,伏食如故"那样尖锐,但也算是保住了自己和孙权的尊严。
徐详的其他事迹
《胡综传》中倒是提到了徐详的事迹,但是太模糊,大概是是仪、胡综、徐详三人受到孙权信任,"俱典军国密事"、"皆为亭侯",是仪和胡综两个人合列一传,徐详却没有传记,这实在是一件奇怪的事情。陈寿在《是仪胡综传》最后的赞评中又提到了徐详,评价为"数通使命",看来出使的次数不仅仅向曹操请降一次,只是没有传记,都没有记载下来。
除此之外,在《诸葛恪传》引注的《江表传》中记载,徐详还担任节度官一职。节度官是孙权在成为吴王的时候设立的,并不是汉朝的官职,时间大概在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具体的任务是负责军粮的调度,由于缺乏史料,无法判断它的地位,但是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徐详则是第一任节度官。
徐详去世后,第二任节度官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诸葛恪在后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不过这个时候还在成长的阶段。调度粮草是一个非常繁琐的工作,诸葛恪虽然聪明,但是急功好利,不适合这个官职,远在蜀汉的诸葛亮也写信提醒孙权,于是孙权改让诸葛恪领兵。之后诸葛恪请求成为丹阳太守,降服当地非常顽固的丹阳山越。这件事开始的时间是在东吴嘉禾三年,所以徐详必定是死于嘉禾三年之前。
总而言之徐详在后人眼中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是在当时却是非常受孙权亲重的人物,至少在外交和粮草调度上也不乏才能,虽然没有个人传记,但是名字多次在史料上出现也不令人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