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0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21:18
靡:美好的意思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人间世》
译文:
凡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对邻近国家一定要用诚信使相互之间和顺亲近,对远方国家交往则必定要用语言来表示相互间的忠诚。
原文:
丘请复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
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秦至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秦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译文:
不过我还是把我所听到的道理再告诉你:不凡与邻近国家交往一定要用诚信使相互之间和顺亲近,而与远方国家交往则必定要用语言来表示相互间的忠诚。国家间交往的语言总得有人相互传递。传递两国国君喜怒的言辞,乃是天下最困难的事。
两国国君喜悦的言辞必定添加了许多过分的夸赞,两国国君愤怒的言辞必定添加了许多过分的憎恶。大凡过度的话语都类似于虚构,虚构的言辞其真实程度也就值得怀疑,国君产生怀疑传达信息的使者就要遭殃。
所以古代格言说:‘传达平实的言辞,不要传达过分的话语,那么也就差不多可以保全自己了’。况且以智巧相互较量的人,开始时平和开朗,后来就常常暗使计谋,达到极点时则大耍阴谋、倍生诡计。
按照礼节饮酒的人,开始时规规矩矩合乎人情,到后来常常就一片混乱大失礼仪,达到极点时则荒诞淫乐、放纵无度。无论什么事情恐怕都是这样:开始时相互信任,到头来互相欺诈;开始时单纯细微,临近结束时便变得纷繁巨大。
扩展资料:
“凡交,近则必相糜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此句讲的是处世之道。“凡交”概括了人与人、团体与团体、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庄子指出,要想有好的交往,“必相靡以信”、“必忠之以言”。
其中的“信”和“忠”是内核。“信”就是笃实、守信、诚挚。“忠”就是忠实、忠厚、真心。坚持以这样的品德和态度与人、与群体、与国家交往,必能和睦、融洽、友好。交往中,言辞的运用也很重要。应当努力做到“言为心声”。
《人间世》的中心是讨论处世之道,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的哲学观点。全文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至“可不惧邪”,以下为后一部分。
前一部分假托三个故事:孔子在颜回打算出仕卫国时对他的谈话,叶公子高将出使齐国时向孔子的求教,颜阖被请去做卫太子师傅时向蘧伯玉的讨教,以此来说明处世之难,不可不慎。怎样才能应付艰难的世事呢?
《庄子》首先提出要“心斋”,即“虚以待物”。再则提出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第三提出要“正女身”,并“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归结到一点仍旧是“无己”。第二部分着力表达“无用”之为有用。
用树木不成材却终享天年和支离疏形体不全却避除了许多灾祸来比喻说明,最后一句“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便是整个第二部分的结语。前后两部分是互补的,世事艰难推出了“无用”之用的观点,“无用”之用正是“虚以待物”的体现。
“无用”之用决定了庄子“虚无”的人生态度,但也充满了辩证法,有用和无用是客观的,但也是相对的,而且在特定环境里还会出现转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21:19
只要是交往,与关系亲近的交往一定要相互信任.与关系不亲近的交往一定要忠实于自己的诺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21:19
只要是交往,与关系亲近的交往一定要相互信任.与关系不亲近的交往一定要忠实于自己的诺言.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21:20
糜:亲顺,信: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