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23:51
秦淮河有南北两源,北源句容河发源于句容宝华山南麓,南源溧水河发源于南京溧水区东庐山,两河在南京江宁区方山埭西北村汇合成秦淮河干流,绕过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门上坊门进入南京市区。
秦淮河在南京城东南通济门外九龙桥处分为内、外两支:内秦淮为正流,过九龙桥直向西,由东水关进入南京城。
向西流至淮清桥与青溪会合,再向西南在利涉桥汇小运河,再*德桥、武定桥、镇淮桥转折向西北,过新桥至上浮桥、陡门桥,与运渎水会合,再过下浮桥,向西经过夫子庙,从西水关出城;
外秦淮在南京城南外绕行,是南京的护城河,过九龙桥向南转折向西,经长干桥后汇合落马涧,向西至赛虹桥、觅渡桥在西水关外与内秦淮复合,合流后向北经草场门、定淮门、石头城,经三汊河汇入长江。
秦淮河以它的清清碧水闻名于世,《上江两县志》记载:
长桥烟水,清泚湾环,碧杨红药,参差映带,最为歌舞胜地。
碧波荡漾的秦淮河水也是历代诗人们千歌万曲、咏唱不已的题材。秦淮河水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波光粼粼,一碧千古,正如萨都剌在《金陵怀古》中所说“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秦淮河是条古老的河,旧时,水西门外秦淮河西岸有许多木行、竹行。每当秦淮河面被江水抬得高高的,就到放排的时候了。
从湖南、安徽一些地方沿长江漂流而来的木排、竹排,由小火轮牵引着从三汊河口驶进水西门码头,排客们用竹篙左右调整着筏排的航向,宛如驾驭着一条巨龙在河中游弋,小火轮冒着青青的烟,“呜呜”地鸣叫着,惹得沿岸居民和过路行人翘首观望,喝彩不迭。
夏日,当太阳升得高一些的时候,河面上攒动着孩子们的身影,筏排上漾着孩子们笑语,一批上岸了,一群下水了,河水整日里被搅得扑腾腾的。
夕阳西下,孩子们又三三两两地或坐或蹲或卧在筏排上,钓绳垂向水面,平心静气地等待鱼儿上钩。
江风习习,水波不兴,钓钩稳稳当当,如同被钉子钉死在水中。当日头完全落下的时候,每个孩子手里拎着几十条小鱼兴冲冲走回家中。
秦淮河水清净透明,河里有螺蛳、河蚌、小鱼、青蛙、蝌蚪、水草等动植物,这样就吸引了很多人来此打捞。
秦淮河里螺蛳和小河蚌很多,只要蹲在河边就可摸到螺蛳。孩子们摸螺蛳并非用于煮着吃,主要是用来做玩具。
摸到大的螺蛳,回家放在炉中烤,将螺蛳烤死,用钢针挑出肉体,然后用小瓦片轻敲螺蛳口,使螺蛳壳中心轴四周重量平衡,然后用大拇指和中指捏着螺蛳头,用力一拧,让螺蛳如同陀螺一样地旋转着玩。
清明前后,秦淮河边,青蛙在水草上产卵。孩子们会把卵连同水草采回家,放在院中的水缸里,每天观察,可观看到小蝌蚪出世。
一星期内不用喂食,小蝌蚪能自然吸收水中养分及水草带进的附带物,长成黑色的无肢有尾的蝌蚪。以后可撒些嚼碎的米饭,或捞些蠓虫来喂养,便可观察到蝌蚪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同时尾巴逐渐消失,转变成青蛙的全过程
清澈如许的秦淮河,一年四季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筏排上浣女银铃般的笑声、木夯拍打衣服的“砰砰”声、小船摇橹人的歌唱声、嬉水觅食鸭鹅的欢叫声,和着微风与水的柔波,袅绕到人们的耳际,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历代歌咏秦淮碧水的诗句很多,他们特别赞美秦淮水的明净。
孔尚任在他的名著《桃花扇》中写下“梨花似雪柳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婵娟。”秦淮河的春水清得可让姑娘们对水梳妆,映照婵娟。
清代诗人王渔洋的著名组诗《秦淮杂诗》描写秦淮碧水道:
玉窗清晓拂多罗,处处凭栏更踏歌。
尽日凝妆明镜里,水晶帘影映横波。
十里秦淮水蔚蓝,板桥斜日柳毵毵。
栖鸦流水空箫瑟,不见题诗纪阿男。
这首诗显现出当年蔚蓝的秦淮水碧如明镜,诗中充满了丰富的感*彩。
诗文中所提到的阿男,即是明代末期金陵著名女诗人纪映淮,她字阿男,祖居金陵,其兄纪伯紫及父纪青都是颇负名气的文人,阿男诗词婉约清丽,有李清照之风。
纪映淮在初渡秦淮时,曾写过一首赞赏秦淮秋水风光之情的《竹枝词》:
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
不与行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
还有些咏唱秦淮水的诗赋,不是蘸着浓丽的色彩写河水的澄清、河畔的繁华,就是和着隐隐的哀痛感叹逝去的绮梦。
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诗中有“晚凉天静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唐代诗人欧阳炯的《江城子》中的“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豪华,暗逐渐波声”。
明代末期茂曙瀛《秦淮舟泛》诗中“桥下溪流燕尾分,湾头新水惯湔裙”。
清代洪瀛《秦淮舟泛》诗中“处处云因歌吹驻,年年水为画图流”等。